牧区家庭牧场智能化管理设备应用与推广
熊杰
新疆巩留县阿尕尔森镇农业发展服务中心 新疆伊犁 835400
引言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化管理设备在各领域广泛应用。在牧区家庭牧场中,引入智能化管理设备可有效提升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益。然而,目前其应用与推广仍面临诸多挑战。深入研究智能化管理设备在牧区家庭牧场的应用与推广,对促进牧区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意义重大。
1 牧区家庭牧场智能化管理设备应用的重要性
1.1 提高生产效率
智能化管理设备能够实现对牧场生产环节的精准监测与控制。例如,智能饲料投喂设备可根据牲畜的生长阶段、体重等因素,精确计算并投喂饲料,避免饲料浪费,提高饲料利用率。同时,自动化挤奶设备能大幅缩短挤奶时间,提高挤奶效率,增加牛奶产量[1]。
1.2 降低生产成本
通过智能化设备的应用,可减少人工劳动力的投入。智能环境监测系统能实时监测牧场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环境参数,并自动调节通风、供暖等设备,降低能源消耗。此外,智能化的疫病监测设备能够及时发现牲畜的健康问题,提前采取防治措施,减少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
1.3 提升产品质量
智能化管理设备有助于保障牲畜的健康生长环境,从而提高畜产品的质量。精准的饲料投喂和科学的养殖管理,可使牲畜生长发育良好,产出的肉类、奶类等产品品质更高。同时,智能化的追溯系统能够记录畜产品从养殖到销售的全过程信息,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 [2]。
1.4 促进可持续发展
智能化管理设备的应用有利于实现牧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智能灌溉系统可根据土壤湿度和作物需水量进行精准灌溉,节约水资源。此外,智能化的粪便处理设备能够对牲畜粪便进行有效处理和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2 牧区家庭牧场智能化管理设备应用现状及问题
2.1 应用现状
目前,部分牧区家庭牧场已经开始尝试应用智能化管理设备。一些大型牧场引入了智能养殖系统,实现了对牲畜生长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同时,智能气象站、无人机等设备也在牧场的环境监测和牧草资源调查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然而,整体来看,智能化管理设备在牧区家庭牧场的应用范围还比较有限,大部分牧场仍以传统的养殖方式为主。
2.2 存在的问题
2.2.1 设备成本高
智能化设备购置与安装成本高,成为牧区家庭牧场应用的主要门槛。多数牧场经营规模小、资金有限,而一套含牲畜监测、智能饲喂的先进系统价格常达数十万元,高精度传感器等单品价格也超承受范围,牧场主虽认可设备价值,却因经济压力放弃引入。
2.2.2 技术人才缺乏
智能化设备需专业技术支撑,但牧区技术人才短缺。具备操作维护能力的人员多选择城市就业,人才引进难;且多数牧场主年龄大、信息化素养不足,仅会基础操作,无法应对数据解读、故障排查,导致设备核心功能难发挥,部分甚至“半闲置”。
2.2.3 网络通信不畅
偏远牧区网络基础设施滞后,信号覆盖有限,4G 常中断、5G 未普及,设备无法实时传数据、实现远程控制。如牧场主难通过手机接收牲畜异常预警,需频繁实地巡查,增加管理成本,也失去设备“实时化、便捷化”优势。
2.2.4 设备适用性差
部分智能化管理设备是按照规模化养殖的需求设计的,对于牧区家庭牧场的小规模、分散化养殖模式适用性不强。例如,一些大型的智能化饲料投喂设备体积庞大,不适合在小型牧场中使用。目前,政府对牧区家庭牧场智能化管理设备应用的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够。缺乏相关的补贴政策和优惠措施,使得牧场主在购置智能化设备时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
3 牧区家庭牧场智能化管理设备推广策略
3.1 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演示会等形式,向牧区家庭牧场主宣传智能化管理设备的优势和应用方法。邀请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提高牧场主对智能化设备的认识和操作技能。同时,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智能化管理设备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等方面的成功案例,增强牧场主的应用意愿。
3.2 降低设备成本
政府应加大对智能化管理设备研发和生产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降低设备成本。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减轻牧场主购置设备的经济负担。此外,还可以探索设备租赁、共享等模式,降低牧场主的使用成本。
3.3 培养技术人才
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针对牧区家庭牧场的技术培训和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一批既懂养殖技术又懂智能化设备操作和维护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建立技术服务团队,为牧场主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 [3]。
3.4 改善网络通信条件
政府应加大对牧区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网络信号覆盖范围和质量。推动 5G 网络在牧区的普及应用,为智能化管理设备的远程控制和数据传输提供保障。此外,还可以研发适用于牧区的低功耗、广覆盖的通信技术和设备。
3.5 优化设备设计
鼓励企业根据牧区家庭牧场的特点和需求,研发和生产适用性强的智能化管理设备。例如,开发小型化、便携式的智能化设备,方便在小规模牧场中使用。同时,加强设备的集成化和智能化程度,提高设备的操作简便性和可靠性。
3.6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政府应制定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鼓励和引导牧区家庭牧场应用智能化管理设备。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对购置智能化设备的牧场主给予补贴。出台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相关设备的购置税和增值税。此外,还可以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降低牧场主应用智能化设备的风险。
3.7 建立示范牧场
选择部分有条件的牧区家庭牧场作为示范牧场,率先应用智能化管理设备。通过示范牧场的建设,展示智能化管理设备的应用效果和优势,为其他牧场主提供借鉴和参考。组织牧场主到示范牧场参观学习,增强他们的应用信心。
3.8 加强产业合作
推动智能化管理设备生产企业与牧区家庭牧场之间的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企业可以为牧场提供设备、技术和服务,牧场可以为企业提供应用场景和反馈意见,实现互利共赢。同时,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形成完整的智能化养殖产业生态。
结束语
牧区家庭牧场智能化管理设备的应用与推广是提高牧区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虽然目前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加强宣传教育、降低设备成本、培养技术人才、改善网络通信条件等一系列推广策略的实施,有望推动智能化管理设备在牧区家庭牧场的广泛应用。政府、企业和牧场主应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为牧区家庭牧场的智能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实现牧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参考文献
[1]谢晓玲 , 朱万斌 . 我省一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 [N]. 甘肃日报 ,2025-08-24(001).
[2]刘有庆 .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与风险评估研究 [J]. 国外畜牧学 ( 猪与禽 ),2023,43(04):111-114.
[3]任绍辉 . 开展家庭牧场研究示范探索牧区畜牧业发展路子——在“川西北牧区家庭牧场优化模式研究示范”现场工作会上的讲话 [J]. 四川草原 ,1998,(04):14-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