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市域社会治理“南阳样板”的调研报告
李世豪
南阳师范学院 河南省南阳市 473061
一、引言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效能的重要体现,亦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保障民生的基石(程子煌,2025)。南阳市作为河南省省域副中心城市,兼具历史文化厚重、农业人口密集、工业基础薄弱等特征,其社会治理实践具有典型性,同时面临人口结构多元、经济发展不均衡等挑战。近年来,南阳市以“枫桥经验”为借鉴,通过党建引领、法治建设、智能化治理等路径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具体体现为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基层党组织功能强化及大数据技术引入。然而,在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背景下,社会力量的深度整合与治理机制的持续优化仍有待深化探索。
本研究旨在系统梳理南阳市域社会治理的实践路径与成效,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实地调研法与问卷调查法,通过定性分析治理模式特征,定量评估治理效能,结合“枫桥经验”的在地化实践,为南阳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建议,同时为同类地区治理创新提供参考。
二、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框架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构成,其理论体系基于多维度支撑,为治理实践提供系统性指引。其制度根基嵌入国家法治与政策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明确了市域治理的权责边界与运行原则,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指导意见》(2022 年修订版)则从宏观层面界定治理目标,为现代化方向提供政策锚点(蔡梦甜,2022)。《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指引(2023 年版)》进一步细化操作路径,截至2023 年底,全国已有82% 的地级市纳入试点范围,制度落地成效获标准化指引有效保障。同时,多部门协同机制被视为制度落地关键,民政、财政、政法等部门的资源整合与职能联动,契合“整体性治理”理论内核,可将跨部门决策效率提升 40% 以上,显著增强治理协同性(伲永贵,2024)。
基层民主与群众参与被纳入理论框架核心,是激发治理内生动力的关键。通过基层民主选举、决策、管理、监督制度的完善,群众参与渠道得以拓宽。2023 年民政部数据显示,全国村级民主协商参与率达 91.2%,较 2020 年提升 8.3 个百分点,此举有效提升了治理实践回应群众需求的精准性。这一“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与市域治理现代化价值导向高度契合,在推动政府向“服务型”转型的同时,亦将治理风险于基层化解,促成“多元共治”格局。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核心目标与新时代“枫桥经验”治理逻辑高度契合。“枫桥经验”倡导的“自治 - 法治- 德治融合”模式(蔡晓娴等,2023),在法治原则上呼应“依法治国”方略;相关地区实践表明,其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率可达 89% (2024年初步数据);在人民主体维度,其群众自我管理路径适配“多元主体协同”要求,可降低基层治理成本约 30% ;在科技支撑层面,其数字化转型(如智慧警务平台、社区治理应用程序)契合“科技赋能”方向,截至 2024 年 3 月,推广区域智慧社区覆盖率达 65%,治理精度与效率获显著提升。
综上,法律政策支撑、协同参与机制、“枫桥经验”指引三者有机衔接,构成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理论闭环,既保障治理科学性,亦为实践提供可操作路径。
三、南阳市域社会治理现状分析
对南阳市域社会治理现状的分析基于多维度调研方法,相关数据通过系统化调研获取。调研对象涵盖基层政府、社区组织、居民及社会团体,调研工具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参与观察及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问卷设计遵循明确性、简洁性、一致性原则,采用分层抽样确保样本代表性;数据经清洗后,运用描述性统计与交叉分析等方法进行解析;同时,通过深度访谈与参与观察获取基层治理运作的一手资料,为现状分析提供实证支撑。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市域社会治理评价指标体系,以多元共建、平安市域、社会共享、智慧治理为一级指标,并通过德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形成兼具科学性与操作性的评估框架。
基于上述调研方法与评价体系,南阳市域社会治理在多领域成效显著。社会治安领域,警力配置优化、智能监控系统推广及社区警务强化等措施得以实施,2024年南阳公安数据显示,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 12.3%,“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有效遏制违法犯罪活动,公众安全感测评得分达 96.8 分。公共服务层面,教育、医疗、交通等基础设施投入持续加大,2023-2024 年新建及改造中小学 42 所,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设备更新率超80%,公共交通线路优化后高峰时段通行效率提升 25% 。环境保护领域,绿化工程、污染治理及清洁能源推广并行推进,2024 年上半年南阳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 78.6%,白河流域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经济发展方面,营商环境优化政策促进市场主体数量同比增长 15.2%,新兴产业产值占比提升至 31%,产业结构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
治理实践推进获政策体系与媒体舆论双重支撑。南阳市出台的系列政策文件明确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核心职责,通过党建引领社区服务与矛盾化解,2024年基层党组织牵头调解纠纷成功率达 92% ;政策亦强调科技赋能,大数据社会治理平台的搭建实现多部门信息互通,促使治理响应时间缩短约 40‰ 此外,政策鼓励社会组织、企业等多元主体参与,目前已有 120 余家社会组织纳入治理协作网络。媒体报道方面,通过宣传市域治理创新案例及“枫桥经验”在地化实践,公众参与意识显著增强,2024 年志愿者注册人数同比增长 30% ;同时,媒体监督报道推动 37项民生短板问题得以整改,促进治理透明度与公信力提升。
综上,南阳市域社会治理在多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效,形成“调研评估—实践推进—政策保障—舆论引导”的治理闭环。然而,对照“整体性治理”理论(伲永贵,2024)中“资源均衡配置”的要求,南阳市城乡治理均衡性存在不足;同时,数字经济纠纷、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等新兴领域,亦显现出治理机制适配性短板。
四、研究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与定量定性分析,系统梳理了南阳市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与成效,形成以下核心结论:
其一,南阳市已构建“党建引领—法治保障—多元协同—科技赋能”的治理框架,且与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理论逻辑高度契合。在党建引领维度,基层党组织通过明确治理职责、牵头矛盾化解,实现纠纷调解成功率92%(2024 年南阳党建数据),契合学者提出的“治理现代化需以制度权威为支撑”的论断;在法治保障与多元参与层面,南阳市通过政策引导 120 余家社会组织纳入协作网络,结合法治宣传与监督机制,推动公众安全感测评得分达 96.8 分,吻合“自治- 法治 - 德治融合”模式的内在要求;在科技赋能方面,大数据治理平台的应用使跨部门响应时间缩短 40% ,智慧社区建设与全国趋势(2024 年3 月覆盖率 65% )相适应,验证了“科技 + 治理”路径的有效性。
其二,南阳市域社会治理成效显著但仍存短板。多项量化指标呈积极态势: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12.3%、基层医疗设备更新率超 80% 、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78.6%、市场主体数量增长 15.2%(2024 年南阳官方数据)。然而,城乡治理不均衡问题突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与智慧治理覆盖明显滞后于城区,该现象与“整体性治理”理论所强调的“资源均衡配置”存在差距;同时,针对新兴领域(如数字经济纠纷、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现有治理机制尚显不足,缺乏系统性应对方案,呼应了全国市域治理中“基层内生动力待激发”的共性议题。
其三,基层党组织建设与“枫桥经验”在地化适配度需进一步提升。南阳市虽通过党建强化治理效能,但部分基层党组织存在班子配备不齐、内耗现象,且换届选举中的潜在不正之风对其组织凝聚力构成挑战,与枫桥镇“党组织全覆盖社会组织”的标杆实践存在差距;此外,尽管群众参与渠道已拓宽(全国村级协商参与率91.2%⟩ ),农村地区群众参与主动性仍显不足,尚未完全实现治理主体多元协同目标,反映出“以人民为中心”治理理念的落地路径有待细化。
基于上述结论,未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研究与实践可从三方面推进:
深化“枫桥经验”在地化理论与实践研究:理论层面需结合不同地区经济社会特征(如南阳农业大市属性),构建“枫桥经验”适配模型,探索农业人口密集地区治理资源下沉路径;实践层面借鉴枫桥镇“网络党支部”经验,利用移动互联网搭建扁平化治理载体(如线上调解平台),提升治理响应效率,并同步强化企业、社会组织党建覆盖,实现“应建尽建”目标,填补非公有制领域治理空白。
聚焦治理短板优化资源配置与机制创新:针对城乡治理不均衡,需建立“城乡治理资源均衡评估指标体系”,推动关键资源(教育、医疗、智慧治理)向农村倾斜;针对新兴领域治理短板,可联合相关部门(如政法、生态、市场监管)构建跨领域协同机制,如设立数字经济纠纷调解委员会,结合大数据技术实现风险预警与源头化解,切合“预防在先、工作在前”的“枫桥经验”核心要义。
强化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与群众参与赋能:一方面需通过“基层党组织班子培训计划”提升组织力,严明选举纪律,参考政法体制改革要求将党的领导贯穿治理全流程;另一方面通过“治理参与激励机制”(如积分制、评优制)激发群众主动性,结合村级民主协商制度细化参与渠道,推动基层治理由“政府主导”向“多元共治”转型,最终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效能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 程子煌 .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挑战与创新路径研究 [J]. 公关世界 ,2025,(13):112-114.
[2]蔡梦甜 . 习近平关于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研究 [D]. 太原科技大学 ,2022.DOI:10.27721/d.cnki.gyzjc.2022.000406.
[3] 伲永贵 . 多维视角下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推进路径——以安徽省 F 市为例 [J]. 西华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43(04):13-23.
[4] 蔡晓娴 , 刘会柏 . 从“枫桥经验”到“西畴新现象”——边疆民族地区乡村治理的创新实践与探索 [J]. 文山学院学报 ,2024,37(06):36-40.
基金项目:河南省副中心城市研究院、南阳发展战略研究院 2024年课题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JY202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