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幼小协同 科学衔接

作者

冯键连

深圳市光明区光明小学新地中央幼儿园

引言:

《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中为幼儿园与小学做好衔接指明了方向。幼小衔接指的是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幼儿的心理和身体都在快速成长,是幼儿塑造健全心理和人格的重要时期。部分家长比较重视幼儿知识的学习,而疏忽了对幼儿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新课标教育改革背景下,要重视幼儿的素质教育,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开展幼小衔接课程,落实幼儿准备工作

目前,部分教师和家长过于重视幼儿时期的知识储备,在幼儿阶段对幼儿报以过高的学习要求,希望幼儿早点学习小学知识,熟悉小学内容,并用小学管理模式来教育幼儿,使幼儿过早接触到小学的内容。过早地让幼儿接触小学教学内容会给幼儿产生一定的学习压力,从而影响对幼儿的教育。过去小学教育普遍要求幼儿能够掌握一定的知识,但现在教育部门要求幼儿园取消“小学化”,并强调小学教育要零起点,小学化教育属于超前衔接,让幼儿提前学习小学相关知识要适度并且自愿。为了符合幼儿身心和认知发展规律。在两个不同学习阶段要进行科学衔接,幼儿园要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工作,帮助幼儿更好地步入小学阶段。

例如,在幼小衔接时期需要让幼儿做好充分准备,需要落实幼儿身心、社会、学习和生活四个方面的准备,从而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园和小学课程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一定的差别,没有过渡直接幼升小会导致升学儿童有可能出现不适应。开展幼小衔接课程,落实幼儿准备工作是幼小衔接课程的重要一部分。立足儿童生活,关注儿童关键能力准备,调整主题课程及案例目标与内容,与四项准备严谨对接,在支持儿童自主探究的游戏中探寻系统性、有新意有时代性、有推广价值的幼小衔接主题课题,让幼儿在自由自发自主的深度游戏中获得经验准备,达到全面发展,实现幼小科学自然过渡。

二、重视幼小衔接教育,建设特色课程体系

在幼小衔接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格外重视幼儿的感受和需求。建设幼儿园特色课程体系需要幼小衔接具备一定的连续性,忽略连续性会造成学习衔接上的困难,重视幼小衔接教育就要重视衔接过程中的过渡阶段。基于幼小协同一体化背景下,形成层级化、递进式、结构一贯式的特色课程,对开展幼小衔接课程教育有一定的必要性。建设特色课程体系,需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只有幼儿学会遵守规则,才能发挥课程体系的作用。

例如,幼儿园可以帮助幼儿提前对小学教育进行初步了解,可以组织幼儿去小学参观,让幼儿切身体会到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让幼儿了解小学要遵守的规章制度,让幼儿意识遵守时间规则的重要性,为未来接受小学教育时能够规范遵守课堂时间规则打下基础。教师要培养幼儿的执行能力,帮助其以后更好地融入到集体之中,更好地满足小学教学对于幼儿的要求。幼儿园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学会遵守校规校训,学会尊重和礼貌。同时,在幼儿园的幼小衔接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幼儿园规则以及小学规则之间的延续性以及连贯性,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来进行授课,保障幼小衔接的整体教学质量[1]。

三、加强家校合作教育,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小衔接教育观念是当下教育时期需要做到的基本任务之一,科学的幼小衔接教育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努力。在幼小衔接教育课程中,教师与幼儿相处的时间是有限的,能够做到的任务也十分有限,因此,家长的参与必不可少,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全面地指导幼儿,使幼儿通过与家长的互动实现多元发展 [2]。

例如,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可以锻炼幼儿自己吃饭、穿衣等基本生活技能。教师要与家长勤加沟通做好配合,在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应当尽量减少对幼儿的压力,可以通过观看童话书籍,帮助幼儿认识生字,在日常生活中教导幼儿学习基础的数学知识等。通过幼儿在生活中积累到的知识和教师在幼儿园的基础教育足够应对小学的学习,通过家校合作,完善幼小衔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小协同科学衔接,可以为幼儿的小学学习和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幼儿园要实施科学幼小衔接教育,加强对幼小衔接教学环节的重视,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开展幼小衔接课程,重视幼小衔接教育,加强家校合作教育,积极推动幼小衔接教育工作进程,为幼儿以后更好适应小学的教学做努力。保护幼儿正常发展,落实幼儿准备工作,促进教育体系现代化,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刘冬雨 . 浅析幼小科学衔接的有效策略 [J]. 读写算 ,2025,(13):129-131.

[2] 周安玲 . 儿童本位视角下多主体协同推动幼小衔接工作的实践研究 [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5,(02):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