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液氮冷冻在骨肿瘤手术中的护理配合要点及预后效果

作者

王玲 杨红红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甘肃医院

引言

骨肿瘤是骨科临床常见的疾病,其中良性骨肿瘤如骨囊肿、骨巨细胞瘤、软骨瘤等占据重要比例。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虽然疗效确切,但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长,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液氮冷冻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手段,在骨肿瘤治疗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液氮冷冻治疗是利用液氮的超低温(-196℃)特性,通过冷冻 - 复温循环过程,使肿瘤细胞发生不可逆性损伤,从而达到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该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已成为治疗某些良性骨肿瘤的重要选择。液氮冷冻手术对护理配合的要求是极高的,护理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以及配合质量直接影响着手术效果和患者预后,就目前而言,国内外在液氮冷冻骨肿瘤手术护理配合方面的研究较少,缺少规整性的护理指导方案,这项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86 例液氮冷冻骨肿瘤手术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总结护理配合要点,分析预后效果,旨在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科学依据,提高液氮冷冻骨肿瘤手术的整体治疗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接受液氮冷冻治疗的骨肿瘤患者 86 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良性骨肿瘤;(2)年龄 18-70 岁;(3)肿瘤直径≤ 8cm ;(4)患者及家属同意接受液氮冷冻治疗;(5)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恶性骨肿瘤;(2)严重心肺功能不全;(3)凝血功能障碍;(4)妊娠或哺乳期妇女;(5)局部皮肤感染或溃疡。

这一组患者里,男性患者 48 例,女性患者 38 例;年龄区间为 20-65 岁,平均年龄为(42.3±12.8)周岁,肿瘤类型:有35 例骨囊肿,骨巨细胞瘤出现了 28 例,有 15 例属于软骨瘤,别的种类良性骨肿瘤 8 例,肿瘤部位:20 例为股骨肿瘤,18 例肿瘤患者的部位是胫骨,存在 16 例肱骨的情况,存在 12 例桡骨情况,10 例为尺骨肿瘤,除所列外部位 10 例,肿瘤的直径处于 2.5-7.8cm区间,平均下来直径是(4.6±1.9)cm。

根据护理配合质量将患者分为两组:优质护理组45 例,实施规范化护理配合;常规护理组41 例,实施传统护理配合。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类型、大小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液氮冷冻治疗方案。术前完善各项检查,评估手术适应症。手术在全身麻醉或局部麻醉下进行。由 CT 或超声实施引导,经皮穿刺把冷冻探针准确无误地定位至肿瘤中心,连接起液氮冷冻系统,开始冷冻程序,规定冷冻参数:冷冻温度采用-40℃至 -60C ,冷冻的时长设定为10-15 分钟,复温要花费5-8 分钟时间,冷冻后复温的循环做2-3 次。实时监测冷冻范围,确保冷冻区域完全覆盖肿瘤组织并延伸至瘤周正常组织 1-2cm 。手术结束后拔出冷冻探针,穿刺点压迫止血,无菌敷料覆盖切口。

1.3 护理配合措施

优质护理组护理措施:

术前护理配合:(1)完善术前评估,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心理状态、肿瘤特征等;(2)进行专业健康教育,详细介绍液氮冷冻治疗原理、过程及注意事项;(3)协助完成各项术前检查,确保设备完好;(4)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缓解患者紧张情绪;(5)做好术前皮肤准备,保持手术部位清洁。

术中护理配合:(1)切实执行手术室无菌操作流程;(2)辅助患者选取恰当体位,使手术部位充分地暴露无遗;(3)紧密配合医师实施操作,赶快递出器械;(4)实时监控患者生命体征与局部反应;(5)精准记录冷冻的各项参数和时间;(6)留意冷冻所及范围,及时警示医师进行调控;(7)对突发情况做好应急预案。

术后护理配合:(1)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血肿;(2)定期评估疼痛程度,及时给予镇痛措施;(3)指导患者功能锻炼,促进肢体功能恢复;(4)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机体免疫力;(5)定期更换敷料,保持切口清洁干燥;(6)进行康复指导,制定个性化康复计划。

常规护理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包括基础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和术后常规护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优质护理组患者在术后 24 小时、48 小时、72 小时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水平,优质护理组切口的愈合时间为(7.2±1.8)天,明显少于常规护理组的。优质护理组住院时间为( (5.8±1.2) )天,显著短于常规护理组的( (8.3±1.9) )天( (P/0.05) ),具体数据统计如表格 1所示。

表格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2.2 术后并发症及预后分析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优质护理组发生轻微局部肿胀 3 例(6.7%),穿刺点轻微出血 1 例(2.2%),总并发症发生率为 8.9% ;常规护理组发生局部肿胀 7 例(17. 1%) ),穿刺点出血 3 例(7.3%),局部感染 2 例( (4.9%) ),总并发症发生率为 29.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6 .428,P⟨0.05⟩ )。

术后 6 个月随访结果显示:优质护理组里肿瘤复发的有 2 例,常规护理组里有 6 例肿瘤复发了,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要求( X2=2.718 ,P 小于 0.05 这个数值),优质护理组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呈现良好状态的比率为 93. 3% ,常规护理组所占比例为 78.0% ,差异证实有统计学意义( x2=4.251 ,P 值小于临界值 0.05。

影像学复查结果:术后3 个月CT 检查显示,优质护理组病灶完全坏死率为91.1%(41/45),常规护理组为 75.6%(31/41);术后 6 个月 MRI 检查显示,优质护理组新生骨组织形成良好率为86.7%(39/45),常规护理组为70.7%(29/41)。

3. 讨论

液氮冷冻治疗骨肿瘤作为微创技术,其成功离不开护理团队配合。本研究证实,规范化护理配合能显著改善患者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提升治疗效果。液氮冷冻治疗通过极低温度破坏肿瘤细胞。护理配合贯穿全程:术前做好患者教育与心理建设,可减少术中应激;术中精确监测参数、及时处理异常是手术成功关键;术后规范护理则能促进恢复、预防并发症。在疼痛管理上,优质护理组表现优异。液氮冷冻后炎症引发的疼痛常见,护理人员借助规范评估量表,结合药物与非药物镇痛手段,有效缓解患者不适。同时,优质护理还注重功能锻炼指导,通过早期、循序渐进的训练,维持关节活动,预防肌肉萎缩,助力功能恢复。并发症防控方面,优质护理组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严格无菌操作、规范伤口护理及及时处理异常,有效减少了局部肿胀、出血、感染等术后并发症。肿瘤复发率上,优质护理组也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术中精准监测与术后规范护理,有助于确保肿瘤组织完全破坏,降低残留细胞活性。本研究存在样本规模小、观察时间不长的局限,未来要开展大样本、开展长期跟踪随访的前瞻性研究,进而建立更完善的护理质量评审体系与标准化操作规章,为临床实践给予更科学的操作引导。

结束语

液氮冷冻治疗骨肿瘤依赖医护协作,规范化护理是手术成功关键。建立完善护理体系、加强人员培训与标准化操作,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伴随医疗技术的进步,护理人员须更新知识、增进技能,增进多学科的合作协同,构建围绕患者的护理模式,未来研究需把聚焦点放在护理质量标准化、个体化方案与远程护理指导等方向,贴合医疗发展的需求。通过临床实践与经验积累,液氮冷冻治疗骨肿瘤的护理配合水平将持续提升,为患者带来更优质的治疗体验。

参考文献

[1] 李 建 林 . 冷 冻 手 术 与 骨 肿 瘤 治 疗 进 展 [J]. 国 际 骨 科 学 杂志 ,2024,27(6):354-356.

[2] 李卓宇 , 范道洋 , 郭昊宇 , 等 . 四肢骨干原发恶性骨肿瘤切除术后冷冻灭活再植与异体移植物重建 [J]. 中华骨科杂志 ,2023,45(10):662-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