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作者

方叶庚

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樟塘中心小学 343700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需要针对语文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优化,进一步落实思维能力、文化自信、审美创作与语言运用等综合素养培养目标。情境教学法是具有形象性、直观性与趣味性等特点的教学模式,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加深学生对教材文本的理解,发展学生审美素养、形象思维,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因此,在组织实施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引入情境教学法,结合语文课程教学内容,创设情绪色彩浓厚、形象生动的场景,逐步降低学生语文知识学习难度,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改善学生情感体验,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情境教学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里,探索高效且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方法一直是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情境教学法,作为一种将知识学习与现实生活场景紧密结合的教学策略,正逐渐成为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该方法通过模拟或再现具体的生活情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体验中感知、理解并应用语文知识,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全面发展。

一、创设角色扮演情境,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角色扮演是一种新兴的语文课程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深刻理解文本当中故事情节与主要人物的特点,明确文本思想感情以及人物行为动机。因此,在组织实施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真实有趣的角色扮演情境,让学生扮演书本中的不同人物,直观呈现展示书本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在这一过程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理解与认识文本的内涵以及文本背后隐藏的情感。例如,五年级上册《猎人海力布》一课教学过程中,首先,课前教师需要准备演出服装、道具等,并且结合课文内容设计简单、直观的对话与剧情,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深刻理解。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通读、朗读文本,说一说文本人物形象以及文本故事情节,指出文本背后隐藏的思想情感。最后,组织实施角色扮演活动,为学生提供不同的道具,让学生结合自己对角色形象、人物情感的认识进行角色扮演,比如:文本主人公在获得倾听动物话语能力之后,会有复杂的心理经历,行为动作与语言充满矛盾,思考是否要告知乡亲们灾难到来的消息,因此扮演主人公的学生需要自主加入来回走动、皱眉或者叹气等各种动作,并且配合不同的神态,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对《猎人海力布》的文本有深刻理解,而且可以提升学生情感感知力、共情能力等。

二、创设交互式情境,丰富学生学习经验

小学时期学生具有思维活跃的特点,遇到感兴趣的事物时,有一定的表达欲望与兴趣。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这一特点,规划设计交互式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某一思想进行讨论,有条理、有逻辑地发表不同的观点,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经验与感悟,借此改善学生语文文本学习体验,丰富学生学习经验。同时,通过交互式情境,学生需要与同伴交流互动,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语言表达与规划组织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沟通互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牛郎织女(二)》这一篇文章主要描绘与展示了牛郎与织女之间的爱情故事,对于这一故事学生看法各不相同。部分学生认为牛郎与织女的爱情不可取,一年一会不值得;也有学生认为两者之间的情感可歌可泣,体现了爱情的珍贵与美好。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矛盾点与认知差异,规划设计互动式情境,首先,提出辩论话题:“若是牛郎织女两个人知道他们只能一年见一次,那么最初是否会选择相识相爱?”这一话题涉及爱情观、价值观与思想观等不同观念,具有一定深度,可以多维度、多方位引导学生。其次,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观点、想法的不同,将其划分为正反两个小组,正方认为两个人会继续相亲相爱,反方则认为两个人不应该相亲相爱。最后,教师鼓励学生自主调查收集与牛郎织女相关的资料,深度阅读教材文本,提出各种不同的论据,并反驳他人的观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积极从牛郎织女两个人的相爱经历层面出发,针对两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与感情基础等进行分析,也可从两个人分别之后的思念层面出发,分析研究两者对爱情的坚持和执着,借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思想观念。

三、创设实践情境,拓宽学生学习视野

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文本阅读情况以及情感体验,创设实践情境,组织多元化的实践学习活动,让学生将文本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把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文本联想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与创作能力等,拓宽学生语文知识学习视野,改善学生语文知识学习意识。例如,四年级上册《夜间飞行的秘密》一课教学结束之后,首先,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蝙蝠是如何在夜间飞行并且捕捉猎物的?蝙蝠雷达是如何探测到空中飞机的?”其次,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并为学生提供胶水、纸板以及小剪刀等材料与工具。要求学生尝试使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动手制作雷达模型以及蝙蝠模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不断创造创新,个性化改造与调整蝙蝠模型、雷达模型等。最后,在制作结束之后,组织实施课堂交流互动活动,要求各个小组详细介绍制作的蝙蝠模型、雷达模型,比如模型颜色状态、模型形状、模型结构等各种特点,并且分享自己在模型制作中个性化体会与感悟,比如说一说自己在模型制作之前如何观察蝙蝠飞行、如何搜集资料;在模型制作过程中如何模仿与参考蝙蝠飞行动作、如何模拟雷达信号接收获取系统。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表现,进行针对性评价指导,肯定与赞扬学生的作品、合作学习表现,选出最优的小组,提供专属的奖励。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更深刻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与魅力。它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学会了如何运用语言去观察世界、理解生活、表达自我,真正实现了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和技术手段的持续革新,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潜力将得到进一步挖掘和释放。

参考文献

[1]刘雨彤.浅谈信息技术在教学情境创设中的应用——以小学语文、数学学科教学实践为例[J].基础教育论坛,2021(29):85-86.

[2]张舒.融入真实情感,增强文章感染力——探析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世界(教师之窗),2022(7):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