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核心素养导向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实践路径与策略探索

作者

何莉莉

荔波高级中学 558400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路径与策略。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教师应以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为基石,围绕核心问题展开教学,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实现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全面落地,推动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的全方位创新与发展。本文从生命观念的构建、科学思维的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以及社会责任感的彰显等方面,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详细阐述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的具体方法和实践效果。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生物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目标。在高中生物课程中,核心素养涵盖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结合高中核心素养落实的不同层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课程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为基石,围绕核心问题展开教学,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构建多元化的课程体系,实现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全面落地,推动高中生物课程教学的全方位创新与发展。

一、整合资源,构建生命观念教学体系

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是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任务。生命观念不仅是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更是学生认识生命现象、分析生命规律的重要思维方式。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系统整合教材资源与生活实践,通过结构化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构建科学的生命观念体系。

首先,教材是生命观念培养的重要载体。教师应深度剖析教材内容,挖掘其中蕴含的生命观念要素。例如,在"细胞结构与功能"教学中,可通过对比细胞器结构与功能的特异性,揭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线粒体内膜折叠形成嵴以扩大酶附着面积,体现了形态与功能的高度统一;核孔复合体的选择性运输机制则反映了结构与功能的精密协调。同样,在"生物进化"单元中,可结合达尔文雀喙形态变异、工业区桦尺蛾体色变化等经典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遗传、变异与自然选择的动态关系,从而理解"进化与适应"观念的本质,即生物通过可遗传的适应性特征在环境中延续。

此外,教师应积极引入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生命观念的理解。以细胞课程教学为例,可以引入感冒发烧的相关原理,通过对病毒性感冒、细菌性感冒、热感冒和冻感冒等不同症状的分析,使学生了解细胞在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原理和机制,深刻体会生命观念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进而提高学生运用生命观念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二、多元教学,培育学生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思维强调的是科学的认知,对于高中生而言教师应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形成科学思维,以科学的视角进行问题的探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意识,也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升华,进而形成批判性的思维。

以经典实验为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引导学生沿着孟德尔的研究思路,从分析实验现象入手,提出合理的假设,进而设计实验验证假设,最终得出科学结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运用归纳、演绎、推理等逻辑思维方法,从而有效提升其科学思维水平。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案例进行拓展和延伸,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疑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另外,组织小组讨论激发创新思维也是激发学生形成科学思维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分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们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三、优化流程,提升科学探究教学实效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注重优化实验教学流程,让学生深度参与到实验探究的全过程。在实验前,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设计实验方案。

如,实验“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将该实验界定为验证性实验,主要围绕知识验证和技能操作进行,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难以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也不利于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内化,还容易忽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科学思维、问题探究以及创新精神的培养。为突破这一局限,教学可巧妙引入生活中常见的营养学谣言,如 “越甜的水果含糖量越高”“一个鹌鹑蛋的营养价值等同于三个鸡蛋”,以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与探究欲望,实现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深度融合。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从实验材料的筛选、试剂的合理选用到步骤的规划,全方位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实验设计能力。实验环节采用小组合作模式,在教师的针对性指导下,学生规范操作、细致观察、准确记录;实验结束后,通过集体研讨与交流,共同剖析实验问题、完善探究结论,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同步提升团队协作与科学表达能力。最后,提出一个新问题 “黄豆与黄豆芽的有机物种类和含量是否相同?”,鼓励学生在课后设计实验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以此培养学生的持续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热点引入,彰显社会责任核心素养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社会责任作为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深远意义。它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更强调培养学生关注社会议题、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与能力。在此背景下,引入热点话题能够有效彰显社会责任,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例如,在讲解“生物技术实践”模块时,教师可以引入“转基因食品”这一热点话题。先介绍转基因食品的原理,即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中,使其获得新的特性,如抗虫、抗病等,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包括可能存在的过敏反应风险、营养成分变化、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等。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国际上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政策和标识制度,如我国对转基因食品实行严格的安全评价制度和显著标识要求。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转基因技术的生物学原理,还能学会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转基因食品问题,增强他们对生物技术相关社会议题的关注度和责任感,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参与社会讨论、做出明智决策的能力,从而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切实彰显社会责任这一核心素养的价值。

五、结语

将课程教学与核心素养的落实紧密结合,是全面素质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与发展方向。在新时代教育教学背景下,教师应深入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与要求,将其精准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灵活运用多元化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全面、深入和具体,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助力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养等多方面实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吴鹏.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N].山西科技报,2025-03-20(B07).

[2]郑汉清.核心素养视角下的高中生物教学策略探究[J].高考,2025,(10):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