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产教融合视域下中职会计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优化与实践研究

作者

屈晶晶

焦作冶金建材高级技工学校 45417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愈加迫切。本文将围绕产教融合视域下的中职会计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展开研究,探索如何优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提高会计专业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产教融合对中职会计专业教学的影响与需求分析

产教融合作为一种教育改革的新型模式,对于中职会计专业的教学具有深远的影响。首先,产教融合推动了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的对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校教育的内容往往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导致学生毕业后在进入工作岗位时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培训和适应。而产教融合通过校企合作,使得课程设置更加符合企业需求,尤其是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中,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密切合作,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增加与实际工作相关的内容,如财务软件的操作、财务报表的编制等,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次,产教融合促进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更多地依赖于书本知识,实践机会较少。产教融合模式下,学校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自己的技能,学会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第三,产教融合提升了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深度,推动了教育与产业的紧密结合。在这种合作模式下,学校不仅能够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还能够通过企业的资源支持,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机会,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符合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实现了学校、学生和企业的三方共赢。

二、中职会计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目前,中职会计专业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在一些地区和学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首先,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一些学校虽然与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但合作的形式和内容较为简单,通常只停留在提供实习机会的层面,缺乏系统的课程共建和共同研发。这种浅层次的合作无法有效解决校企合作中的实际问题,难以满足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其次,校企合作的机制和管理存在缺陷。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往往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双方对合作的期望和目标不一致,导致合作的效果不理想。例如,一些学校未能充分了解企业的需求,提供的实习岗位与学生的专业方向不匹配,学生的实际能力也未得到有效提升。此外,部分企业缺乏足够的责任心和参与感,仅仅将学生视为廉价劳动力,缺乏对学生职业发展的指导与帮助,导致学生在实习期间无法获得有价值的学习和提升。第三,学校和企业在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方法上存在差异。学校往往注重理论教学,而企业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这种理念上的差异导致校企合作在教学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结合,无法真正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第四,学生的参与感和自主性较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过多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参与感较低。产教融合模式下,学生应当成为合作的主体,积极参与到课程设计、教学活动和实践项目中,但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许多学生在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三、优化中职会计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路径与策略

为了更好地发挥产教融合的优势,优化中职会计专业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首先,学校和企业应当加强深度合作,推动课程共建和共同研发。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调整和优化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增加与职业能力相关的课程内容,如财务软件的操作、企业财务分析、财务报表编制等,同时邀请企业的专家和从业人员参与到课程的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行业案例和最新的财务管理知识。此外,学校可以与企业共同设计一些创新性的教学项目和实践环节,如模拟公司财务管理、企业实习项目等,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其实际工作能力。其次,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校企合作管理机制,明确双方的责任与义务,确保合作的顺利进行。学校与企业应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及时反馈合作中的问题,调整合作内容和形式,使合作更加符合学生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应当主动了解企业的发展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确保所培养的学生能够在企业中发挥作用,减少培训成本。第三,学校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感。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奖学金、提供就业指导、组织校内外的实践活动等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项目中,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同时,学校可以通过企业的实际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帮助他们在企业中积累工作经验,提升就业竞争力。最后,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职业发展的引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人生规划。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能够接触到企业的真实工作环境,理解工作中的责任和挑战,从而增强职业意识,为未来的就业做好准备。

四、实践案例分析

某中职学校与一家大型会计公司开展了校企合作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校企联合培养,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在合作初期,学校与企业共同设计了针对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重点增加了财务软件操作、财务分析和税务管理等内容,并邀请企业的会计专家和行业精英参与课程的教学和实践环节。通过这一合作,学生不仅能够在课堂上学到最新的行业知识,还能够在企业中进行实际操作,获得与职场高度契合的技能训练。企业方面,也通过这一合作培养了符合自己需求的专业人才,减少了员工培训成本。通过这一项目的实施,学生的就业率大大提高,企业也获得了更多的优秀员工,校企双方实现了共赢。该案例表明,校企深度合作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有价值的职业教育,并推动产教融合的健康发展。

五、结论

在双减政策和产教融合的背景下,中职会计专业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优化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和教育资源的进一步整合,校企合作模式将在中职教育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并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倪翊.新媒体时代中职会计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5):203-205.

[2] 侯春丽,杜君.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江苏商论,2023,(08):100-103.DOI:10.13395/j.cnki.issn.1009-0061.2023.08.018.

[3] 张玉梅.产教融合背景下中职会计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策略[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3,(07):169-172.

[4] 徐秀燕.中职会计专业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探究与实践[J].经济管理文摘,2020,(08):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