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多模态数据驱动的DRG病组动态优化管理研究

作者

李星仪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江苏省无锡市 214000

1.1 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深入推进,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支付制度已成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国家医保局《DRG/DIP 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明确要求医疗机构建立精细化成本管控体系,但当前三甲医院在 DRG 实施中仍面临三大突出矛盾:1. 动态管理缺位:传统 DRG 分析多采用静态评估,难以捕捉病组费用波动规律,超支病组识别滞后;2. 数据质量掣肘:病案首页编码错误率,导致 DRG 分组失真与支付损失;3. 协同机制薄弱:临床、编码、医保部门存在信息壁垒,改进措施难以形成闭环。

1.2 研究目的:

1. 建立病组级成本动态管控机制 针对超支重点病组,通过临床路径标准化、耗材供应链优化、合理用药监控等手段,实现单病组成本下降;实时监控耗材/药品消耗偏离度,建立超支病例回溯机制,对费用超 DRG 支付标准较高病例开展逐例根因分析 ;2. 构建病案数据全链条质控体系实现跨部门协同质控:构建“临床医师首诊负责-编码员双人审核-医务处抽验审核”的三级质控链条,针对高危病组,每月开展 DRG 数据质量专项稽查,针对自查和社保检查结果,定期开展多学科 MDT 专项会议,及时改进;3. 提升医疗资源使用效率,强化医院运营韧性 实现目标病组平均住院日缩短,床位周转率提升,百元医疗收入药费、卫生材料费下降,建立耗材使用负面清单;4. 建立 DRG 风险预警系统,增强政策应对能力 提前识别潜在超支病组,提高预警准确率,降低医保智能审核违规率,在医嘱系统设置强规则拦截(如手术与诊断逻辑冲突、贵重耗材超适应症使用)。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内容

2.1.1 数据筛选与优先级排序

数据来源:使用 DRG 运营管理系统导出的数据,按月筛选非 QY 组且病例数 ⩾5 的病组;超支排序:按“总超支金额”从高到低排序,每月重点分析前 5 个病组。

2.1.2 病组成本结构分析

费用分解:统计药品、耗材、检查检验费用占比;对比分析:将本院费用结构与兄弟医院平均值对比,标注显著差异项。

2.1.3 临床路径执行核查

入组率计算:统计实际执行标准化路径的病例比例;变异分析:通过病例讨论会,归类路径偏离原因(患者因素、医生因素、系统因素)。

2.1.4 编码质量改进

抽样核查:每月随机抽取病历,人工核对诊断与编码一致性;错误归因:将编码错误分为“临床记录不清”和“编码员理解偏差”两类,针对性改进。

2.2 研究方法:

2.2.1 基础统计分析,描述性统计:计算平均住院日、次均费用等基础指标 ;对比分析:使用 Z值或百分比差异法对比本院与兄弟医院数据(公式:差异百分比= 本院值-兄弟医院均值 /兄弟医院均值)。

2.2.2 根因分析(RCA)。鱼骨图法:组织临床、编码、医保部门联合会议,研究超支病组费用异常的潜在原因(人员、流程、设备、环境)。

5Why 分析法:针对典型超支病例,连续追问 5 层“为什么”,定位根本问题(如耗材超支→医生习惯使用高价耗材→缺乏耗材使用规范)。

2.2.3 改进措施制定。PDCA 循环:

计划(Plan):对超支前 5 的病组制定改进方案(如限制某耗材品牌使用)。

执行(Do):在 1-2 个科室试点,周期 1 个月。

检查(Check):对比试点前后费用变化。

处理(Act):有效措施全院推广,无效措施修正后重新循环

3 研究成果:

3.1 运营成本优化:构建精细化成本管控体系。病组成本精准控制:针对超支排名前五的重点病组,通过临床路径标准化、合理用药监控等综合措施,实现病组成本下降;

3.2 医疗质量提升:打造标准化诊疗生态。临床路径全流程管控:建立“入院评估-路径执行-变异分析”闭环管理机制。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强制关联路径节点,目标将临床路径入组率有效提升,减少路径外变异事件(如抗生素滥用、非必要检查等)

3.3 风险防控能力增强:构建前瞻性管理防线

超支风险预警机制:建立预警体系,通过历史数据建模预测未来 3 个月潜在亏损病组,提前介入干预;

3.4 跨部门协同机制落地:打破管理孤岛效应

月度联席会议制度:由医保办牵头,组织医务处、临床科室、病案室、信息科召开 DRG 专项改进会,针对超支病组分析制定联合整改方案,目标缩短部门间协作响应时间。

3.5 完善责任清单与绩效考核。发布《DRG 病组优化责任清单》,明确科主任、主诊医师、编码员等岗位的核心职责,将编码准确率、路径执行率等指标纳入科室绩效考核,与绩效奖金挂钩。

以上产出基于试点科室数据建模测算,紧密结合国家《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22 年版)》中“质量、安全、服务、管理、绩效”五大维度要求,形成覆盖“成本-质量-效率-安全”的全链条改进方案,助力医院在 DRG 支付时代实现社会效益与运营效益的双重突破。

参考文献

[1]伏欣, 张华, 谢亚坤等.我国 DRG 支付方式改革对住院时间及费用影响的 meta 分析[J]. 中国医院管理, 2024,44(1): 5-12.

[2]袁晓霞, 杨威, 李萌等. 基于CiteSpace的DRG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热点可视化分析[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2022,15(2), 8-16.

[3]朱晓伟, 陈璐. DRG 付费模式下基于目标管理的费用控制策略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24, 44(1), 16-20.

[4]李建军, 杨阳, 李逸璞等. 公立医院 DRG 成本管控体系的应用研究[J]. 中国卫生经济, 2022,39(3),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