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人工林高效抚育措施探讨
杨必强
富宁县林业和草原局林草技术推广站 云南 文山 663400
【摘要】当前,基层人工林面临着管理粗放、技术落后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生产潜力和经济效益的发挥,高效抚育是提升林业经济效益、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基层人工林高效抚育的关键技术和管理,以期为提高经济林产量、质量和农民收益提供指导。
【关键词】基层人工林;意义;抚育措施
富宁县位于中国云南省东南部,气候温暖湿润,适合多种人工用材林及经济林的生长。富宁县是中国重要的八角产区之一,八角作为一种香料和药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油茶是富宁县的传统经济林之一;杉木是重要的用材林,广泛用于建筑、家具制造等领域,富宁县的杉木林资源丰富;松树也是重要的用材林和树脂来源,可用于建筑、造纸等,松脂可以提取松香和松节油;核桃是一种营养价值高的坚果,富宁县的核桃种植面积较大,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桉树生长迅速,是重要的速生丰产林,广泛用于造纸、木材加工等行业;富宁县的竹林资源丰富,竹子可用于建筑、家具、工艺品制作等,竹笋也是一种受欢迎的食材。富宁县的这些经济林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来源,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基层人工林高效抚育的意义
基层人工林高效抚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应用,提高林木生长速度和品质,增加木材及林产品的产量与质量,直接提升经济效益,助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高效抚育有助于优化林分结构,增强森林的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和碳汇功能,促进生态平衡,提升环境质量。科学抚育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过度砍伐,保障林业的长期健康发展。高效抚育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增强社会稳定性。
总之,基层人工林高效抚育对经济、生态和社会均有积极影响,是实现林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基层人工林高效抚育措施
基层人工林抚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层地区应积极采取措施进行高效抚育,提升经济林的综合价值。
1、合理间伐
间伐可以调整林木密度,改善光照、通风条件,促进健康林木的生长。可以伐除病弱木和劣质木,保留优质林木,提升整体林分质量。间伐产生的木材可直接销售,增加短期收益,同时为保留木提供更好的生长空间,提升长期收益。合理间伐有助于增强森林的抗病虫害能力和生态稳定性。
以富宁县为例,富宁县地形复杂,主要以山区为主,山区占总面积的96%,其中森林资源丰富,林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0%左右,森林覆盖率可达40%以上。基于特殊的气候地理环境,富宁县成为云南省人工杉木培植的重要基地之一。对人工中、幼龄林的抚育是杉木培育的主要保障,也是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在抚育过程中,由于技术和管理的缺失,可能导致杉木生长过程中病虫害增多,杉木质量较差,最终影响杉木的经济价值。因此,富宁县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认真组织实施了国家森林抚育补贴项目,采取了一系列抚育措施,包括透光伐、生长伐、割灌除草、综合抚育等,对人工杉木进行抚育,这些措施调整了林分结构,改善了林木生长环境,提升了林木质量,从而增加林业经济效益。
2、 肥水管理
在基层人工林的抚育管理中,肥水管理是关键措施之一,对于提高经济林的产量和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1)施肥管理
在施肥前,应对经济林的土壤进行化验分析,了解土壤中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含量情况,根据土壤分析结果,确定施用化肥的品种和数量,以确保施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优先选择含有氮、磷、钾三元素的复合性肥料,以满足经济林生长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
在有机肥源充足的情况下,应广开肥源,多施用农家有机肥,如堆肥、厩肥等,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在冬季或早春施用迟效肥,如火土灰或其他腐熟有机肥,为经济林提供持久的养分供应。在生长季节,根据经济林的生长情况和需肥特点,适时追施速效肥,如尿素、复合肥等。追肥可采用环状沟施、放射状沟施或全面撒施等方法,确保肥料均匀分布并被根系充分吸收。
以富宁县八角林为例,八角林在幼林阶段,每年冬施迟效肥、春施速效肥各一次。进入盛果期后,根据生长情况调整施肥:大年重施磷钾肥和有机肥,小年则侧重磷氮肥。
(2)水分管理
在干旱季节或土壤水分不足时,应及时进行灌溉,以满足经济林的水分需求。灌溉方法可采用沟灌、穴灌等,确保水分均匀渗透至根系分布层。富宁县若遇干旱天气,应加强对经济林的灌溉工作,特别是在幼树阶段和果实膨大期,以保证经济林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在雨季或土壤水分过多时,应及时进行排水,以防止土壤积水导致根系呼吸受阻和病害发生。对于地势低洼或土壤粘重的经济林地,应修建排水沟或采用其他排水措施,确保雨水能够迅速排出林地。在经济林抚育管理中,应注重水土保持工作,通过修建梯田、植树种草等措施,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抗冲刷能力。
3、病虫害防治
基层人工林高效抚育措施中,病虫害防治是高效抚育必不可少的措施。在经济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通过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发现并处理病虫害问题,防止其扩散蔓延。同时,注重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推广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
(1)生物手段
生物手段是利用天敌、生物制剂等自然因素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在富宁县的经济林中,释放赤眼蜂、姬蜂等天敌来控制尺蠖等害虫的数量。同时,使用生物制剂如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制剂来防治病虫害,如使用苏云金杆菌防治鳞翅目害虫。
(2)物理手段
物理手段是利用物理因素如光、热、电、声等来防治病虫害。富宁县八角林经常采用黑光灯诱杀成虫的方法来控制害虫数量。此外,还使用黄板诱杀蚜虫等害虫,利用害虫对颜色的趋性对油茶林进行蚜虫防治。
(3)化学手段
化学手段在病虫害初期、较为严重的时候使用能达到高效快速防治病虫害的目的。比如,
在富宁县的经济林中,针对炭疽病等病害,使用代森锰锌、戊唑醇等杀菌剂进行喷雾防治。针对叶甲等害虫,使用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等杀虫剂进行喷雾。比如,尺蠖以幼虫取食叶片为食,严重时可将叶片吃光,影响树木生长和产量,可在树干离地50cm处涂上10cm宽的熟桐油或废机油,阻止幼虫上树。同时,使用黑光灯诱杀成虫,释放天敌如赤眼蜂、姬蜂等进行生物防治。在幼虫期,还可使用1.8%阿维菌素乳油2000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
尽管化学农药效果快速明显,但过量使用会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在使用时需谨慎,并遵循科学用药的原则,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避免过量使用或滥用。
结语:基层人工林需加强抚育,以促进经济林生长,提高林分质量。文章以富宁县为例,从间伐抚育、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三种措施入手,举例分析了基层人工林高效抚育措施,希望能给基层人工林管理工作者提供参考,保护经济林的健康生长,同时提高经济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姜贵平,胡海军.经济林不同发育阶段的抚育管理[J].花卉,2019(16):227.
[2]李俊明.中幼林抚育原则、措施及现场施工管理措施[J].乡村科技,2020(13):63-64.
[3]张广峰,谢静.新时期森林抚育经营技术与措施[J].种子科技,2020,38(09):57-58.
[4]丁建波,陈尚沛,莫天靖.桉树幼林、成林抚育的管理对策探究[J].南方农业,2021,15(08):70-71.
[5]陈永新.干旱地区幼林抚育管理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21,27(14):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