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大学英语教学中产出导向法的可行性及实践路径

作者

曹霞

云南民族大学

引言

大学英语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具有关键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英语能力要求的提高,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面临着诸多挑战。产出导向法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理念,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研究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及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产出导向法概述

产出导向法的理论基础 产出导向法是由文秋芳教授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学理论。它融合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输入假说理论以及输出假说理论等多种外语教学理论的精华。该理论强调“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全人教育说”,主张将教学过程视为一个以学生为中心,以产出为驱动,以输入为促成,以评价为保障的有机整体。

2 产出导向法的核心要素

产出导向法主要包含三个核心要素,即驱动、促成和评价。驱动环节通过创设真实、有意义的交际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参与度,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方向;促成环节教师提供必要的语言输入和策略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产出任务;评价环节则通过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3 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产出导向法的可行性

3.1 符合大学英语教学目标

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这种能力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尤其是听说读写译等语言产出能力。学生只有熟练掌握这些语言产出能力,才能够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中,更顺利地汲取专业知识,与国际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在工作领域里,有效地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合作伙伴沟通协作,拓展业务范围;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自如地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展示自身素养与风采,进而实现有效地跨文化交际。产出导向法以产出为驱动这一独特理念,强调学用结合的重要性。该方法主张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相连,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使用场景中锻炼和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可以说,产出导向法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高度契合。通过运用这一教学方法,教师能够更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言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实现培养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

3.2 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当今时代,当代大学生展现出了鲜明的特质,他们普遍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充满活力的创新思维能力。在知识的海洋里,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被动式的学习模式,而是积极主动地探索求知,力求在各个领域不断提升自我。尤其是在英语学习方面,他们有着强烈而明确的诉求。英语作为一门全球性的语言,对于大学生拓宽国际视野、增强未来竞争力至关重要。因此,他们渴望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多实实在在的实践机会。这种渴望并非无端而起,而是源于他们对自身发展的清晰认知,明白良好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在未来职场和国际交流中的重要性。 而产出导向法的出现,无疑为满足大学生的这些学习需求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产出导向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它通过精心创设多样化的产出任务,构建起一个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这些任务并非简单机械的重复练习,而是紧密结合现实生活和实际应用场景,涵盖了多种不同的主题和形式。 通过这些多样化的产出任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们不再觉得英语学习是枯燥乏味的死记硬背,而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真正投入到英语学习的氛围中。在面对这些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任务时,学生们会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角度去解决问题,用英语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同时,产出导向法最大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满足学生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学习需求。学生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英语交流场景之中,需要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沟通、交流、协商和合作。这种真实语境的模拟,让学生们深切感受到英语的实用性和魅力,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当学生们发现自己能够用英语在各种场景中顺畅地表达想法、交流观点时,内心会涌起强烈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又会进一步推动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形成一个良性的学习循环。

3.3 适应大学英语教学现状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语言产出能力培养不足等。产出导向法注重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和实践性,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有效改善这些问题。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技术支持。

4 大学英语教学中产出导向法的实践路径

4.1 驱动阶段

设计真实且有挑战性的任务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的真实交际任务,如英语演讲、商务谈判、英文戏剧表演等。任务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明确任务要求和评价标准 在任务布置时,教师要向学生明确任务的具体要求,包括任务的目标、完成形式、时间限制等。同时,制定详细的评价标准,让学生清楚了解自己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表现将如何被评价,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

4.2 促成阶段

提供丰富的语言输入 教师围绕产出任务,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语言输入材料,如英文文章、视频、音频等。这些输入材料应涵盖不同的主题和语言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技巧。 开展针对性的技能训练 根据产出任务所需的语言技能,教师开展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如听力技巧训练、口语表达训练、写作策略训练等。通过技能训练,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为完成产出任务做好准备。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讨论、策划和完成产出任务。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3 评价阶段

实施多元化评价 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应注重对学生语言准确性、流利度、交际效果等方面的评价;学生自评有助于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学生互评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借鉴。

结语

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具有显著的可行性。通过合理运用产出导向法的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环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促进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发挥产出导向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优势,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洁. “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探析 [ J ].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 6(12):173 - 175

[2] 关琳,胡红霞,常琳,等. 基于教学能力比赛的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以高职“大学语文”为例 [ J ].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 9(3):5 9-63

[3] 王翔.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探析[ J]. 小小说月刊,2022(21): 222-22 4 .

作者简介 姓名:曹霞 性别 : 女 研究方向:英美文学与文化,英语教学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