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园阶段非遗木偶戏教育活动的设计

作者

姚丹丹

苏州市吴江区七都幼儿园 215234

摘要:本文以幼儿园阶段非遗木偶戏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深入分析了当前幼儿园非遗木偶戏教育活动开展的现状,发现存在教师专业素养不足、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课程体系不完善、评价机制缺乏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适宜性、趣味性、整体性、科学性、实践性等设计原则,为幼儿园开展非遗木偶戏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在此基础上探索了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资源优化配置、课程体系完善、评价机制健全等具体实施路径,旨在为幼儿园非遗木偶戏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实践参考,推动非遗木偶戏教育在幼儿园阶段的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其育人价值。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非遗木偶戏;教育活动

一、幼儿园非遗木偶戏教育活动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将非遗木偶戏引入幼儿园教育活动已成为一种重要趋势。然而,发现目前幼儿园非遗木偶戏教育活动的开展仍面临诸多困境。各幼儿园对非遗木偶戏教育活动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幼儿园仅将其作为一种简单的娱乐活动,未能深入挖掘其教育价值。许多幼儿园缺乏专业的非遗木偶戏教育人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升,难以保证教育活动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在教育活动的开展形式上,当前幼儿园非遗木偶戏教育活动往往过于表面化和形式化,未能真正融入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中。部分幼儿园虽然开展了相关活动,但多停留在简单的观看和模仿层面,缺乏系统性和持续性的教育设计。同时,教育活动内容选择不够合理,未能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导致活动效果不尽如人意。

在教育资源配置与评价体系方面,大多数幼儿园非遗木偶戏教育活动的硬件设施和教具配备相对不足。优质的木偶戏教育资源难以获取,教育场地和设备配置不完善,严重制约了教育活动的开展效果。幼儿园与非遗木偶戏传承人之间的合作机制尚未建立,专业指导力量缺乏,难以保证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水平。目前幼儿园非遗木偶戏教育活动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和考核机制,许多幼儿园没有建立完善的活动评估体系,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家长和社会对非遗木偶戏教育活动的认识和支持度不足,影响了教育活动的持续开展和深入发展。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当前幼儿园非遗木偶戏教育活动的课程设置较为随意,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很多幼儿园未能将非遗木偶戏教育活动与其他领域教育有机结合,导致教育效果难以得到充分发挥。此外,教育活动的创新性不足,未能充分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活动形式较为单一,难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

二、幼儿园非遗木偶戏教育活动的设计原则

在设计幼儿园非遗木偶戏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循一系列科学的设计原则。首要的是适宜性原则,教育活动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征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活动难度要适中,既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又不能超出幼儿的接受能力范围,确保幼儿能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和成就感。趣味性原则是设计非遗木偶戏教育活动的另一重要考虑因素,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和丰富多样的教育手段,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热情。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将木偶戏表演、制作等环节融入到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中,使幼儿在快乐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和了解非遗木偶戏文化。遵循整体性原则,非遗木偶戏教育活动的设计要注重各个环节之间的有机衔接和整体统筹。活动内容要系统完整,既要包括木偶戏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学习,又要涵盖文化内涵的传承和理解。

科学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在教育活动设计中同样不可或缺。科学性原则强调教育活动设计要建立在科学的教育理论基础之上,注重活动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选择的教育内容要符合非遗木偶戏的文化特质和艺术规律,确保活动设计的专业性和规范性。同时,要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手段。实践性原则要求在设计过程中确保教育活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活动设计要充分考虑幼儿园的实际条件和资源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同时,要注重活动效果的及时反馈和评估,不断完善和优化活动设计。参与性原则要求在设计教育活动时充分考虑幼儿的主体地位,为幼儿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和实践机会。通过让幼儿亲自参与木偶制作、操作和表演等环节,深化其对非遗木偶戏的理解和感知,培养其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幼儿园非遗木偶戏教育活动的实施路径

在具体实施幼儿园非遗木偶戏教育活动时,首先需要从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资源配置两个基础性方面着手。通过开展专业培训、经验交流等方式,帮助教师掌握非遗木偶戏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其组织和实施教育活动的能力。同时,要积极引入非遗木偶戏传承人参与教育活动,发挥其专业指导作用。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要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硬件设施和教具配备。建立专门的木偶戏活动场地,配备必要的教育设备和教具,为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此外,要注重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收集整理优质的木偶戏教育资源,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和评价机制是实施非遗木偶戏教育活动的重要保障。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发展需求,系统设计教育活动的内容和进程,确保活动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同时,要注重将非遗木偶戏教育活动与幼儿园其他领域教育相融合,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在活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注重创新教育方式和手段,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如故事表演、角色扮演、创意制作等,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教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提高教育效果。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从多个维度对教育活动进行评估。要注重收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反馈意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优化教育活动的实施效果。加强家园社会协同也是实施非遗木偶戏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要积极争取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参与,建立多方合作机制。通过开展家园共育活动,扩大非遗木偶戏教育的影响力,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结论:通过对幼儿园非遗木偶戏教育活动的深入研究发现,当前其开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改进和完善,在设计教育活动时要坚持适宜性、趣味性、整体性等原则,确保活动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教师队伍建设、资源配置优化、课程体系完善等关键环节,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非遗木偶戏教育的价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施月平,许圣贤.现象教学视域下幼儿园非遗主题活动的优化实施——以非遗“木偶昆曲”主题活动为例[J].新课程研究,2023,(34):104-106.

[2]苏艺森.非遗文化融入幼儿园美术活动的探讨[J].成才之路,2023,(18):137-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