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人才下乡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考

作者

李天娇 程碧君

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食品工程学院,吉林 132101

摘要:下乡人才受教育程度高、专业技术水平高、社会公益参与意愿强等特点,能够弥补政府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所面临的短板,是地方政府治理职能的承接者。本课题对下乡人才参与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和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为充分发挥各类人才资源优势,鼓励激励引导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强化服务乡村人才的职责,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努力实现乡村振兴伟大事业。

关键词:人才;下乡;乡村振兴

0引言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事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局,已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1]。2018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了进一步的详细规划,其中专门针对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做了阐述,提出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动乡村人才振兴,让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2]。

因此,鼓励激励引导人才下乡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鼓励激励引导人才下乡,汇聚人才和技术,对推动和保障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1乡村振兴中人才的现实困境

1.1人才队伍不大、不强

从行业分布看,各类人才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等领域,乡村振兴人才需求量较大的领域,如农林牧渔业等农业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乡村旅游及电子商务等产业人才却严重短缺[3]。

1.2上山下乡不愿、不敢

大多人才对助力乡村振兴的主观意愿不强烈。此外,专业人才对发挥自身专业技术优势助力乡村振兴略显信心不足,有“不敢”的心态。因此,组织引导人才下乡,消除“不愿、不敢”的心理顾虑是关键[4]。

1.3保障机制不足、不全

各类人才当前工作已较为繁重,没有空余时间下乡。另外,供给侧的人才资源和需求侧的服务需求这两类信息资源的汇聚和对接机制尚未健全,推动人才下乡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5]。

2鼓励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为鼓励各类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应强化统战部门的引导和整合作用。鉴于各类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组织化程度比较低,单兵作战、单打独斗较多,建议统战部门充当“元治理”角色,发挥引导与组织作用。同时,社科联等部门配合统战部门,发挥其桥梁作用。另外,需要加强对各类人才的统战,协调整合人才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在推动各类人才自身发展的同时提高其治理能力,为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创造条件[6]。

3激励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科学规范的激励评价制度有助于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发挥服务乡村的主动性,同时激发其参与热情,吸引更多的优秀人士为乡村献力。

3.1建立科学的激励制度

应考虑从物质需要、团队发展、社会地位等方面进行奖励。大多数社会组织内的工作人员在长期对接诸如乡村振兴等一系列社会公共服务工作时,身负职责与使命,往往工作压力大。因此,建议政府转变单一精神激励方式,对下乡人才赋予认可与支持,为其提供补贴性收入。同时,提高下乡人才的社会地位,支持与保障下乡人才的生存环境,提高社会认可度,为乡村振兴吸引更多人才。另外,可联系其他省市联谊会确立友好合作单位,对积极性高的下乡人才,提供学习机会,有效促进团队发展空间的提升。

3.2建立合理的绩效评估标准

建议以实施效果为基础,综合考量下乡人才介入乡村的周期、实施效率、投入与产出效果比等方面,对同类活动按照相应的标准考评,保证考评结果的公平性。

3.3落实下乡人才的薪酬奖励

在薪酬奖励方面,落实下乡人才享受乡镇工作补贴和交通补助等优待政策,鼓励落实建设乡村人才公寓,支持下乡人才按规定参加当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在晋升激励方面,对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到乡镇事业单位工作的人才,可聘用到正高级基层专业技术岗位。同时,应重视对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人才提供政策激励,在推荐和选拔国家级或省级人才时,重点向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倾斜。

4引导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4.1搭建引才聚才与人才服务平台

为加强各类人才与乡村的持续合作,以项目实施为载体,搭建起乡村高端智力平台。同时,建设乡村振兴人才服务基地,实现急需紧缺的高层次人才的目标,逐步建立乡村振兴高端智力资源库。此外,设置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为各类人才下乡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融资对接和业务办理等服务,为聚才引才给予服务支持。另外,建议加强科技服务站、人才工作站、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等平台建设,汇聚人才、技术资源,集聚科技研发力量,深度参与乡村振兴建设。

4.2建立人才定期服务乡村机制

这方面的工作建议主要从三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稳定合作。二是实施“人才下基层”等工程,引导各类人才参与农村基层服务。三是积极组织农业、科技、卫生和文化等领域人才与青年志愿者定期到村开展志愿服务,增强乡村各项事业发展的生机。

4.3强化服务乡村人才的职责

为吸引各类人才支持乡村发展,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不仅激励了人才服务乡村,而且强化了人才的岗位职责,对其工作质量形成约束。首先,应考虑强化镇(街道)乡村振兴主体责任,对管理服务人才的职责提出具体要求。其次,建立规范的监督体制,形成以政府部门监督为主,村民监督为辅的监督体系。另外,应在下乡人才内部建立监督机制,定期不定时对下乡人才参与乡村振兴进程进行审查。此外,政府也可考虑培育“第三方”监管组织,将村民监督与行业监督相结合,促进乡村振兴管理规范化运行。

5总结

乡村振兴中各类人才是新时期统一战线的重要工作对象,争取宝贵的人才资源对于乡村振兴的实施意义重大。本文以乡村振兴中人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人才在参与乡村振兴过程的现实困境和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为充分发挥各类人才资源优势,鼓励激励引导人才助力乡村振兴,强化服务乡村人才的职责,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努力实现乡村振兴伟大事业。

6参考文献

[1]王书华,郑风田,胡向东,冷杨,程郁.科技创新支撑乡村振兴战略[J].中国科技论坛,2018(6):1-5.

[2]温蕊旭.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参与河北乡村振兴公共政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

[3]蔡陆宏.河源市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4]邱远.论新时代河源实践人才工作新思想和新方略[J].广东经济,2018.

[5]刘晓琴.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9.

[6]朱美聪.乡村振兴视阈下的浙江科技特派员新使命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9.

作者简介:李天娇,(1984-),男,汉族,吉林,博士,讲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方向。

基金项目:吉林市社科联项目(项目号:市联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