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家校携手共建良好家风的研究
杜国和
德惠市第十九中学 130300
摘要:本文以农村初中家校共建良好家风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了当前农村初中家校共建良好家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农村初中家校共建良好家风面临家长参与度不足、沟通机制不健全、教育理念存在差异等挑战。这些问题的形成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家庭结构变迁、学校管理体制、社会支持体系等因素密切相关。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完善工作机制、创新互动模式、加强队伍建设、优化指导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策略,以期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协同,构建农村初中家校共建良好家风的长效机制,切实提升家校共建的实效性。
关键词:农村初中;家校共建;良好家风
一、农村初中家校共建良好家风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农村初中家校共建良好家风工作近年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从整体来看,农村初中普遍建立了家长委员会制度,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微信群、QQ群等平台搭建了家校沟通渠道。部分学校还开展了家长学校、家访等特色活动,为家校共建良好家风奠定了基础。然而,这些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仍显不足,存在形式化倾向。当前农村初中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参与程度普遍偏低,这与农村地区特殊的社会经济环境密切相关。大量农村家长常年在外务工,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导致家校互动流于表面。即便是在家的家长,受教育水平和教育观念的限制,也难以有效参与到学校教育中来。这种情况下,学校与家庭之间难以形成教育合力,不利于良好家风的培养和传承。家校沟通机制的不健全是另一个突出问题。
农村初中家校共建良好家风在内容和方法上也存在不足。许多学校对家风建设的认识较为片面,往往将重点放在学习成绩上,忽视了品德修养、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培养。家校共建活动的形式比较单调,缺乏创新性和吸引力。同时,学校在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专业性不足,难以为家长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教师在家校共建工作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待提高。部分教师认为家校共建是额外的工作负担,投入的精力不足。有些教师缺乏与家长沟通的技巧和经验,在面对家长时感到力不从心,这些都影响了家校共建工作的开展效果。此外,农村初中家校共建良好家风缺乏系统的评价机制,目前很少有学校建立起科学的评价体系,对家校共建工作的效果缺乏客观评估。
二、影响农村初中家校共建良好家风的主要因素探究
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家校共建良好家风的重要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了教育投入的能力,也影响着家长的教育参与度。农村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教育资源有限,学校在开展家校共建活动时往往受到经费和场地的制约。同时,农村家庭的经济压力也直接影响着家长参与教育的时间和精力。教育理念的差异是另一个关键影响因素。农村地区传统教育观念仍然根深蒂固,部分家长重智轻德,过分关注考试成绩,忽视了良好家风的培养。同时,一些家长对现代教育理念的接受度不高,与学校的教育理念存在较大差异,这直接影响了家校共建的效果。家庭结构的变化也给家校共建带来了挑战。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普遍,许多学生由祖辈抚养,这使得家校共建工作面临特殊困难。祖辈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教育方法相对落后,难以配合学校开展教育工作。同时,亲子关系的疏离也不利于良好家风的传承。
学校管理体制机制也是重要影响因素。目前农村初中普遍存在教师编制不足、工作任务繁重的问题,教师难以投入更多精力到家校共建工作中。同时,学校缺乏专门的家庭教育指导人才,难以为家长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服务。社会支持体系的不完善也制约着家校共建的发展。农村地区缺乏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单位,社会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同时,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不足,缺乏系统的工作规划和保障机制。这些都影响着家校共建工作的深入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差异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虽然现代通讯技术为家校沟通提供了便利,但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部分家长对新媒体的运用能力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家校互动的效果。这种多重因素的交织作用,使得农村初中家校共建良好家风工作面临着复杂的挑战。
三、农村初中家校共建良好家风的有效策略研究
建立健全家校共建工作机制是首要任务。学校应制定系统的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职责分工,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要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吸纳不同群体的家长代表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同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定期开展效果评估,及时调整工作策略。创新家校互动模式,拓展共建渠道至关重要。学校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多样化的沟通平台,如家校互动APP、网上家长学校等。同时,要注重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家校活动,如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家庭教育讲座等,增强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家校共建工作能力也是重要环节。学校要重视教师在家校共建中的主导作用,通过培训提升教师的沟通能力和家庭教育指导水平。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将家校共建工作纳入教师考核体系,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整合社会资源,构建教育共同体是实现突破的关键。学校要主动争取政府支持,联合社会力量参与家校共建工作。可以邀请专业单位和人士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引入社会教育资源,丰富家校共建的内容和形式。同时,要注重发挥社区的作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注重家风文化建设,传承优良传统也不容忽视。学校要将家风建设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通过主题活动、典型展示等形式,弘扬优良家风。同时,要引导家长重视家风建设,将良好家风的培养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此外,要注重家庭教育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要根据不同家庭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服务。针对留守儿童家庭,可以开展特别关爱计划,加强与监护人的沟通和指导。同时,要注重发挥优秀家庭的示范作用,推广成功经验。通过这些策略的综合实施,逐步提升家校共建良好家风的实效性。
结论:农村初中家校共建良好家风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当前农村初中家校共建良好家风存在诸多现实困难,这与农村地区特殊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教育生态密切相关。要实现突破,必须从构建科学的工作机制入手,创新家校互动模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整合社会资源,注重家风文化传承。同时,要充分考虑农村地区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类型家庭的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服务。
参考文献
[1]陈仁芳.农村初中家校合作的实践与探索[C]//北京青爱教育基金会.新时代青少年政治素养提升与跨学科课程融合研讨会论文集(一).湖北省黄冈市大冶三中;,2023:5.
[2]魏斌,魏巍.农村初中家校共育新思路[J].甘肃教育,2023,(15):46-49.
注:本文系长春市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一般课题《农村初中家校携手共建良好家风的研究》(课题批准号JKBLX2024021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