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工程设计质量管理体系优化对策
徐琳
身份证号码:211202198001230044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电力作为重要的基础能源,其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关乎国计民生。电力工程建设作为电力供应的关键环节,工程设计质量直接决定着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高质量的设计能够有效降低工程建设成本、减少施工风险、保障电力设施长期稳定运行。
一、电力工程设计质量管理体系现状分析
1.1 质量管理体系构成
电力工程设计质量管理体系是一个有机整体,由多个核心要素构成。质量方针与目标是体系的导向,明确了企业在设计质量方面的宗旨与追求。组织结构与人员职责方面,通常设置专门的质量管理部门,负责统筹设计质量管控工作,同时明确各设计部门、专业设计人员的质量责任。管理制度涵盖设计策划、输入输出管理、评审验证等制度。设计策划制度规定了项目启动时需明确设计范围、进度、质量要求等内容;输入输出管理制度确保设计所需资料的准确性与完整性,以及设计成果符合规范标准。
1.2 现行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在实际操作中,质量保证体系落实到电力工程设计中全过程中。项目设计策划期间,由工程设计启动大会明确了设计的“任务”与“要求”,有的项目存在策划深度不够、对潜在风险估计不足的现象;在方案设计阶段中,各项专业设计人员由各自任务书分工,而有时与其它专业的沟通协调有时不够通畅,出现设计矛盾;评审期间虽然建立了,但有些评审走过场。
1.3 取得的成效
当前的质量控制体系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电力工程设计质量。制度化约束与流程管理有效降低了由于设计者的疏忽而在工作中产生的一些低级错误,如图样表述错误、数据计算错误、表达含糊不清等情况明显降低,在部分电力工程设计中设计成果“一次性”通过率上升、返工率下降。质量管理体系促进了设计人员质量意识的提升,多数设计人员能够主动按照规范标准开展设计工作。
二、电力工程设计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2.1 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
部分企业的质量管理制度陈旧,存在跟不上时代、制度过时的情况,一些新型技术、新型规范发布后,质量管理制度更新不及时,如缺少针对智能电网、新能源并网等相关制度;缺乏质量管理制度执行监督机制,部分企业制定了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但制度执行过程中缺乏监督措施,未能将这些制度真正执行到位;一些设计人员为了确保进度和节约设计时间,自行修改程序、擅自简化设计,违反制度要求但又没有受到相应的惩处。
2.2 设计流程管控不足
一是设计过程衔接不顺畅,前一阶段设计未充分向后一阶段设计转移,信息传递不畅通,即初步设计完成向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衔接时,设计意图未能有效衔接,造成施工图设计发生偏差。二是专业间衔接不顺畅,未有效开展协同设计,在一些复杂电力工程,如电气专业、土建专业、通信专业各自开展工作,不能形成有效的设计协同机制,专业设计之间相互存在冲突的情况时有出现。三是审查环节未能有效把关。外部专家评审查选不科学,部分外部专家与项目对应的专业类别不匹配,提出的设计审查意见不能有效指导设计调整。四是设计变更混乱,变更原因审核不严,设计过程变更跟踪不力,造成设计成果版本不清晰,影响工程建设。
2.3 人员质量意识与能力欠缺
少数设计人员质量意识不够强烈,设计工作中满足基本功能需求即可,忽略设计质量的一些小细节,设计中存在套用以往设计成果,不进行深入计算分析的乱象,在设计中出现不创新、不可靠的现象。随着电力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电网、特高压输电等新技术层出不穷,但是在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专业技术更新落后于新技术,企业对设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不到位,缺乏系统设计人员培训规划,设计人员难以掌握新技术、新规范,导致设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低下。
2.4 质量监督与考核机制不健全
质量监督手段单一,大多采用人力手段监督检查,缺乏信息化监督手段。对设计过程实时监督不足,不能及时发现问题设计中的质量问题。考核指标设置不合理,过分突出设计进度与工作量,设计质量指标权重设置低,考核应用不足,没有将考核结果与设计人员的薪金与晋升有效联系起来,缺乏设计人员提高质量的积极性。
三、电力工程设计质量管理体系优化对策
3.1 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密切跟踪电力领域新技术、新规范,全面修订、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对于智能电网、新能源接等等,设置相关质量专项制度,规定其设计要求和质量标准。细化相关制度内容,对设计质量问题的种类、定义、处罚依据等进行明确规范,提升质量管理制度的可执行性。质量管理制度执行监督机制,成立独立的制度执行监督团队,定期组织核查质量管理制度的落实执行,对违反质量管理制度的执行进行严肃处理,增强制度的刚性。
3.2 优化设计流程管理
进一步规范设计流程,明确各设计阶段工作内容、工作输入输出条件、时间要求,加强设计各阶段工作的衔接和协调。采用跨专业协同设计平台,运用 BIM 等信息化手段,实现各专业设计信息的实时共享、协同设计,减少设计冲突。规范评审流程,明确评审专家选取标准,确保项目设计评审专家的专业领域与项目匹配。加强内部设计评审管理,明确内部评审人员评审职责,完善设计评审质量追溯机制,对设计评审不认真的、设计质量存在重大问题的不认真履行评审职责的内部评审人员予以问责。严格管控设计变更,明确设计变更条件,规范变更审批流程,加强设计变更的过程跟踪、控制与管理,确保设计成果的准确性、一致性。
3.3 提升人员质量意识与能力
组织质量意识培训、质量交流会等活动,增强设计人员的质量观念,提升质量意识,形成质量第一的理念。健全培训管理机制,编制年度培训计划,将新技术、新规范的学习作为主要培训内容,鼓励设计人员参与行业学术交流,开阔专业眼界。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成立奖励质量资金,对质量好的设计队伍和个人进行奖励。
3.4 健全质量监督与考核机制
采用信息化监督手段,引入设计质量监督管理平台,落实对设计过程实时监控与预警;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设计质量数据,及时预警潜在的质量问题;充实质量监督管理队伍,提升监督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加强对设计的监督力度,保证设计质量可控;优化考核指标体系,以设计质量为核心,兼有设计进度、工作量等指标的综合考核体系,适当设置质量指标的权重,以体现质量考核的重要地位。
结语
电力工程设计质量管理体系的优化是保障电力工程高质量建设的关键。通过对现状的深入剖析、问题的精准定位及针对性优化对策的提出,为提升设计质量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在实际应用中,需企业、行业及监管部门协同发力,将优化措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徐霄.电力工程设计质量管理体系优化对策[J].质量与认证,2025,(04):93-95.
[2] 邓灿辉. 电力工程设计质量管理体系整合优化研究[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24,(15):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