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复习中知识归纳的优化策略
胡婷婷
常州外国语学校 213000
摘要:针对中考的初中历史复习教学,应当帮助学生掌握有效归纳知识的方法,确保学生能够将整个初中的历史知识形成系统性记忆,从而使学生可以从容应对历史中考。文章就中考历史复习中知识归纳的优化策略,展开了详细分析和深度探索,旨在为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复习历史学科提供帮助。
关键词: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知识归纳;有效策略
一、紧密结合教材,归纳知识
中考涉及的知识点基本存在于教材之上,所以中考历史复习中知识归纳,应当致力于吃透教材,利用有效学习手段将教材中的知识点挖掘出来,此过程能够进一步巩固知识与梳理知识。
通过教材目录理清结构。很多学生在学习历史学科时,很少认真阅读教材目录,甚至有学生认为目录只是用来提示第几课、第几页,这是一种对教材编制错误和片面的认识[1]。目录可以称之为教材的骨架,目录中的标题能够直接体现核心知识点,所以在中考历史复习中归纳知识,完全可以将目录视为对整本教材的宏观认识,学生完全能够依托目录对教材内的知识做好归纳。以“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为例,单元内部涉及“秦统一中国”“秦末农民大起义”“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大一统王朝的巩固”“东汉的兴衰”“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秦汉时期的科技与文化”七个课时,学生根据目录对本单元的知识做好归纳,只需要学生映射出与目录对应的知识点。例如,“秦统一中国”可以映射出以下知识点,1.秦灭六国的原因和过程;2.秦朝统一后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3.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有效措施和作用。学生在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辐射和延伸,实现对重点知识的巩固与归纳,像是秦统一中国的时间、秦朝推行了车同轨和书同文等政策、秦朝统一中国的历史意义等。
分析单元导语把握重点。教材编制过程中都会在每个单元的前端设置导语,这是对本单元主要内容的概述,往往涵盖了整个单元内的重点知识,所以对单元导语进行深度分析,能够实现对整个单元知识的有效归纳[2]。例如,“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导语,对单元所讲内容进行了概述,“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秦汉时期,科技与文化都有突出的成就”,学生归纳知识需要从单元导语中提取重点词,像是“秦”“西汉”“东汉”“中央集权制度”“农民起义”等,根据提取的重点词联想具体内容和关键知识,如此一来学生便能轻松将单元内的知识理清和牢记。
二、构建知识体系,归纳知识
中考历史复习中之所以很多学生存在遗漏重点知识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学生未能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碎片化、零星化的知识点难以有效串联,这就是所谓的死记硬背,一段时间之后原本牢记的知识便会模糊。基于此,中考历史复习中归纳知识,需要引领学生掌握构建知识体系的能力,将碎片化、零星化知识串联成串,再将成串的知识钩织成网[3]。例如,历史事件发展具有明显的时间线,某个时期、某个年代、某种背景下发生了某件事情,并且对当时或者后世造成了巨大影响,根据历史事件发生规律构建知识体系,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对知识点的长久性记忆,还能避免学生出现遗漏知识点的复习情况。以归纳中国封建王朝更迭发展知识为例,教师要求学生重新梳理教材,根据朝代建立时间绘制一个表格,表格要素包括“朝代名称”“建立时间”“制度”“文化”“经济”“科技”“历史贡献”“重大事件”“代表人物”等。如此一来,学生通过绘制的表格就能将我国封建王朝更迭发展的知识点“一网打尽”,点成线、线成网的知识归纳方法,提高了学生归纳知识的质量和效率。
三、有效利用习题,归纳知识
题海战术是中考复习常用手段,学生通过刷大量不同类型的习题,实现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虽然能够在复习中起到一定效果,但是也会对学生产生一些负面影响,包括增加课业负担、打击学习积极性、死学习等。基于此,中考历史复习中知识归纳,需要不断优化刷题教学方法,旨在合理利用习题帮助学生系统性掌握知识点。
第一,通过习题辐射知识点。在做题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打开视野,不要只关注找寻习题的正确答案,而要尝试从习题的基础上挖掘知识,此时习题承载的知识便会得到拓展,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例如,习题“据《史记》载:‘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这说明()。A 秦朝法律影响后世 B 法治思想始于秦朝 C秦朝实行严刑峻法 D 法律助推秦灭六国”,学生在探索正确解题答案的过程中,应当从习题中挖掘更深、更广的历史知识,像是“秦朝推行了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开展了商鞅变法”“秦朝设立了郡县制”等知识,此时利用刷题归纳知识便会更加高效。
第二,中考历史复习以刷题为方法,需要遵循“题不在多,而在精”的原则,引导学生多去刷一些难题、偏题、常考题等题型,使学生快速找到自己存在的知识薄弱点,从而对薄弱知识进行针对性复习。
四、多种记忆方法,归纳知识
中考历史复习中知识归纳的关键在于有效记忆知识点,由于学生需要复习初中三年的历史知识,记忆方法是否科学尤为重要。理解记忆法、化繁为简法、公式记忆法、思维导图法是较为常用的记忆方法,能够对知识实现长久性、系统性记忆。例如,化繁为简法为。教材中会利用大量的文字呈现知识点,如果学生一字不差地背诵原文,这会导致学生课业负担加重、学习压力增大,而且容易随时间推移淡忘,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原文进行简化,主要是提取出原文中的关键字词,当用到知识时在关键字词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又如,歌诀记忆法。将知识点以歌词、口诀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加深对知识的记忆程度。以归纳“我国封建王朝名称和顺序”知识点为例,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半,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结语:迎接中考全面复习历史学科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学生需要对初中三年所学历史知识进行归纳,要求学生在复习中具备足够的耐心和细心,还要具备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紧扣教材、构建知识体系、合理刷题、强化记忆等,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对历史知识的系统性记忆和串联性记忆,有利于提高学生中考历史复习质量。
参考文献:
[1]许红星. 单元主题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J]. 智力, 2024, (30): 112-115.
[2]施春. 基于大概念的初中历史单元整体教学实施路径 [J]. 作家天地, 2024, (27): 178-181.
[3]李祥云. 问题导学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24, (27): 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