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古诗词歌曲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

杨艺

广州市海珠区晓港东马路小学 510260

摘要: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历史长河中有着重要的教育指导意义,从一两句朗朗上口的古诗词文章到脍炙人口的古诗词歌曲,古诗词与音乐的碰撞,擦出不一样的火花,为我国传统文化教育增添了新的色彩。本文结合当代文化发展需求和教育背景,从分析古诗词歌曲现状、引入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性入手,论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古诗词歌曲的实践操作,侧面表现出古诗词歌曲的引入,在培养学生文化底蕴、诗词意境、提升学生语文背诵效果上,都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字:古诗词歌曲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在小学语文课堂内容中,古代诗词作为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部分,因其朗朗上口的押韵声调和蕴含的古代文化特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内在涵养和文化气质,因此,大部分小学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就会要求学生学习并背诵古诗词。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古诗词的教学方式也从一字一句的朗诵模式,逐渐向韵律十足、脍炙人口的古诗词歌曲模式靠拢,将音乐元素加入语文古诗词的学习中,让学生更乐于去接收古代文化,学习语文知识。

一、中国古诗词歌曲现状及发展概述

1.1 古诗词歌曲的概念及现状

自古以来,“诗”与“歌”本为一家。在我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诗《诗经》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包含“风、雅、颂”三部分[2],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性质进行的分类。由此可见,诗歌本就为一体,古诗词歌曲其实就是古时候的诗歌,即在古代诗词中融入现代音乐风格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它们都是时代发展下的产物,见证了每一个时期下人们的不同生活状态,也表现出不同的时代背景和音乐底蕴。

从音乐的角度来看,古诗词歌曲是古代诗词与现代作曲的完美邂逅[3],随着教育领域的开放化发展,古诗词歌曲不仅走进了专业的声乐教育行业,而且很多耳熟能详的古诗词歌曲也化身“童谣”,风靡幼儿园乃至小学。为促进教育领域的进一步发展,近年来,我国也致力于为幼儿、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定制启蒙类的诗词歌赋,丰富孩子们古典文化底蕴,同时也在新课标教科书上加入古诗词歌曲,央视还把58首必考诗词做成歌曲,让经典咏流传。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趋势,流行歌曲成为大众主流音乐。但流行歌曲难免与文娱产业相挂钩,存在较强的利益链。基于此,古诗词歌曲的加入和传播,在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具有别样的意义,同时也从侧面体现出,要想让古诗词歌曲的艺术价值不被世俗所沾染,我们在充分肯定其教育意义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将古诗词歌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中,从文学的角度引发学生欣赏古诗词歌曲的艺术魅力,了解歌曲背后的每一段经典流传的古代故事,用教育的手法让大众提高对古诗词歌曲普及的重视程度,实现全民传唱古诗词歌曲的盛况。

1.2  古诗词歌曲的发展概述

目前来看,中国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依然是我们必须学习、传承的元素,随着古诗词歌曲被现代越来越多音乐爱好者改编、创作,歌唱家、作曲家,甚至是热爱诗词的节目策划者,纷纷对古诗词“下手”,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为古诗词穿上音乐的外衣,在新时代下为传承古诗词文化找到一条新的道路,也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赋予这个时代耳目一新的音乐盛宴。

回首我国古诗词歌曲的发展,1920年,我国著名音乐家青主在德国留学期间创作了一首《大江东去》[2],这首《大江东去》中的歌词内容,就用到了北宋豪放派诗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在20年代至80年代间,古诗词歌曲的脚步也在紧跟音乐步伐,纳兰性德的《淡白梅花》融入《眼儿媚·咏梅》,《长亭柳》融入《临江仙·寒柳》,还有邓丽君在20世纪80年代的专辑《淡淡幽情》,这张专辑完全是由古诗词谱曲组成。

21世纪以来,以古诗词为代表的艺术歌曲风头正盛,越来越多“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古诗词歌曲爱好者出现,我国文化部还专门成立 “全国艺术歌曲推广委员会”。2017 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中也有《风雅中国诗词歌曲系列》。2019 年,由中国音乐学院主办,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2]等等……古诗词歌曲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中国是世界古诗词歌曲的重镇,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从诗歌到古诗词歌曲从未断绝,诗歌传唱度之高、之广,都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彰显国家软实力上,付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小学语文课堂中引入古诗词歌曲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课堂是奠定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要课堂。语文作为国语的前言,是开启少年思想的关键,小学语文课堂是一切素质教育的基础,在对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情感素养等各个方面[1],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具体而言,小学语文课堂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和各类生动有趣的教学游戏,训练儿童的听写能力、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从而培育儿童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民族意识和价值观。

(一)古诗词歌曲的加入,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听读能力和审美能力。一方面,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旨在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中国语言文字并学会运用,帮助学生具备最基础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当前小学语文的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教育工作者倾向于对“写”能力的培养,在听、说、读方面的培养相对较少。古诗词歌曲的引入,因古诗词遣词造句简短,音节长短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容易记忆背诵,就很好地弥补了语文学习中对听、说、读比较少的培养。在我国古代,“诗乐舞”本为一体,所以,当古诗词碰上音乐演唱,就是最完美的结合,不仅可以快速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言简意赅的词汇朗诵、歌词唱法,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听读古诗词的过程中,用一种不一样的“说”法把它唱出来,在诵读古诗词、传唱歌曲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也能够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对汉语的运用水平;另一方面,相较于普通话,小说文章,古诗词有一种意境之美,它把色彩、画面、意境和艺术都写进了歌曲中,学生在诵读古诗的过程中,能够从每一个词中,感受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景,体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思想,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很大的想象空间,也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在感受古诗词意境之美的过程中,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

(二)古诗词歌曲的加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古诗词的内容往往篇幅短小、内容简洁直观,且极具抒情底蕴,将古诗词歌曲融入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在感受诗句魅力的同时,可以根据诗中描绘的场景进行疯狂想象,还能够从歌曲旋律中寻找灵感,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在阅读、写作上的水平,进而促进语文成绩的提升。

(三)古诗词歌曲的加入,可以取其精华弘扬优良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每一段广为传唱的古诗词中,都体现出诗人作者对当下所处的社会事物、人物哲理的深刻认识,这些不仅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宝贵的思想财富,也蕴含着我国优良的传统文化精神。将古诗词歌曲进小学语文课堂,就是要让孩子们意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在五千多年来的漫长发展中,创造了如此多灿烂、珍贵的文化财富,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学习语文了解传统文化是我们的首要任务,通过对语文的学习,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知,继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深入不同阶层的人民生活,教会学生明事理、懂为人处世,无形中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三、古诗词歌曲走进小学语文课堂的实践操作

3.1  利用多媒体手段,情景导入古诗词歌曲教学

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简单照着语文课本上的古诗词去进行授课,难免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无聊,没有学习热情。基于此,笔者紧跟时代潮流,从新媒体的角度入手,借助多媒体设备,通过播放古诗词歌曲的音频、画面进行课堂内容的引入,或者是选择在特定的节日节点,播放应景的古诗词歌曲作为课堂的开头,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冬天的时候学习小学二年级的《梅花》,播放许茹芸的古诗词歌曲《梅花》,让学生在学习中身临其境,体会梅花高洁、坚韧的美好品质。另外,也会偶尔选择一些趣味教学模式,比如在开课之前,引导学生猜谜语,引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先对事物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再进行课堂教学。

3.2  结合声势律动训练,助力古诗词诵读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笔者融入奥尔夫教学法的声势律动,对古诗词中的内容进行节奏划分,帮助学生诵读文本情感[3],比如。如五言诗与七言诗的教学可对其节奏结构进行划分,如春眠 / 不觉 / 晓;床前/ 明月 / 光 等。实践教学的时候,还可以结合“平轻仄重”的特点,对古诗词的节奏进行现场编排,比如《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边吟诵还可以带领学生一边用双手轻拍桌面,或者是站起来跺跺脚等等。通过使用这种声势律动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感受节奏律动的同时,对古诗词歌曲的内容和表达情感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对学习识别歌曲也能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课本上的古诗词诵读。

3.3  重视集体性活动开展,提升语文课堂质量

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性格活泼好动的时期,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中,如果只是一味使用填鸭式的授课模式,一股脑地将知识点全部传递给学生,很容易引起学生对课堂反感、走神,课堂秩序不规范等等现象的出现。基于此,除了要多借助多媒体设备和合理的声势律动训练,去帮助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外,也要让他们的肢体语言“动”起来。笔者采取一些集体性的互动行动,融入语文课堂的教学中,比如唱歌游戏、合唱比赛等,不仅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个时期的孩子们爱出风头的表现欲,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他们的集体合作能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有效提升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3.4  巧妙融合古诗词歌曲,引领学生欣赏意境

在央视《经典咏流传》改编的57首古诗词歌曲中,就以现代曲调融合进古诗词,给人以不一样的视听盛宴。在开展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也会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融入古诗词歌曲,帮助学生对古诗词内容有一个更好的理解,引领学生在欣赏诗词意境的同时,体会诗人作者的情怀意蕴。

(一)一方面,选择性地融入古诗词歌曲的素材,帮助学生加深对原文的印象,像谭维维演唱的《墨梅》中一句歌词为“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这首歌曲就直接把王冕的《墨梅》古诗词照搬成歌词,充分展现出梅花笑傲风寒与不与凡花争艳的特点,在教学的时候,我们应先认识到从古诗词中选用音乐在古诗词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掌握好运用实际,把握教学突破点,从而达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以防止音乐教学与普通语文教材主次不分。然后在适当时机中引用歌曲,可以是在课前直接导入音乐的前奏,引导学生在前奏背景音乐中,阅读《墨梅》诗词,感受墨梅绽放的情境,然后再播放歌曲中的第一段,将诗词内容与歌曲融合到一起,让学生能够在优美的音乐旋律中,想象寒冬中梅花的样子,再加之生动的讲解刻画,去丰富学生对诗词的情感领悟,加深学生诵读古诗词的记忆。

(二)另一方面,直接通过古诗词歌曲的引用,深化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在这个信息纷繁复杂的年代,音乐元素比比皆是,但适用于孩子们的音乐作品屈指可数。对此,著名作曲家谷曲芬老师,投入大量的精力和心血,创作编写超过50首“新学堂歌”,每一首都极具中华文化特色,包含中华文化底蕴。这些古诗词歌曲以一种非常直接的方式,将古代诗词内容以音乐的形式传唱下来,我们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堂的过程中,就可以借助这些素材,深化学生对诗词学习内容的掌握,帮助学生去进一步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孟郊的《游子吟》为例,教师要先掌握住诗词音乐中的情感基调,《游子吟》是一首五言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母亲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母爱的伟大无私,表达出诗人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之情。然后再适当引入《游子吟》歌曲,通过音乐曲调吸引学生入境,感受诗词魅力,在此基础上,我们对学生的背诵巩固强化,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在导入古诗词歌曲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把握好教学节点,选择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去进行,课前导入引发学生关注,课中导入加强学生巩固知识点,还能够让他们在学习中途放松身心,对诗词内容形成二次记忆,加强他们对古诗词的印象,课后导入的时候,我们可以鼓励学生一起参与到古诗词歌曲的合唱中,利用音乐魅力充分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同时,又能真切感受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和情感,将古诗词歌曲与语文古诗词文本相结合,创新丰富教学课堂,让学生在一种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中,感受古诗词的情感魅力和中华传统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古诗词歌曲越来越普及,中华五千多年来的传统文化已经以一种全新的面貌问世,并且渗透到中小学的教育教学中。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我们也立足于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基础上,将古诗词歌曲,以正确的方式带进小学语文课堂,利用多媒体手段,情景导入古诗词歌曲教学,结合声势律动训练,助力学生的古诗词诵读,开展集体性互动活动,融合古诗词歌曲,引领学生欣赏意境的同时,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古诗词底蕴的熏陶,丰富我们小学的语文课堂,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艺术价值很高,发展空间无限,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引领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承担起这份发展和创新的责任,为其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金彦希.古典诗词歌曲走进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研究[J].情感读本.2020.

[2]窦佳佳.小学音乐教学中融入古诗词音乐文化的实践研究[J].戏剧之家.2022.

[3]林秀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音乐融合策略研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