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在新闻宣传中的作用与影响
彭琦
西藏日报社
引言: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底,全球社交媒体用户规模突破50 亿,占世界总人口的 60% 以上,我国网民使用社交媒体的比例更是高达98.2%. 。其中,以微博和抖音为代表的社交平台,更是凭借裂变式传播以及实时互动相关特性,成为公众获取信息的核心渠道。在这一背景下,主流媒体也纷纷入驻社交媒体平台拓展传播路径,政府部门也将社交媒体作为舆情引导的重要阵地。然而,俗话说“有利就有弊”,社交媒体在提升新闻宣传效能的同时,也暴露出信息真实性存疑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分析社交媒体在新闻宣传中的重要影响,既是顺应媒介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传播实践中现实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社交媒体在新闻宣传中的作用
(一)打破新闻宣传的“时间法则”
社交媒体以其强大的即时性和高效性两大核心特点,在当下彻底改写了新闻宣传的“时间法则”,相对于以往传统媒体受限于固定的节目时段来说,以往新闻从采集再到发布,往往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时间,受众接受信息也相对迟缓,难以满足其即时需求。而社交媒体的出现,则打破这一时间壁垒,新闻事件一旦发生,用户便可借助手机等终端设备,以图文、视频或者直播形式实时上传,受众不仅能够第一时间获取到现场信息,同时这一即时动态分享,也可更为真实了解新闻实况,极大提升了新闻宣传的时效性。
(二)打破传统媒体的“传播局限”
除此之外,社交媒体的传播路径所呈现的网状裂变特征也打破了传统媒体线性传播的局限,结合当下实际情况来看,一条信息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之后,用户可进行转发、分享相关操作,促使信息迅速扩散。同时,凭借社交媒体平台中庞大的用户基数和社交关系链,新闻的覆盖范围能在短时间内呈几何级数增长,且小到社区活动宣传,大到国家政策解读,均能够借助社交媒体的裂变传播,触达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大幅提升新闻宣传的传播广度。
(三)突破新闻宣传的“被动局面”
在社交媒体平台,新闻宣传的内容和形式也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化,不同于以往传统媒体单一的新闻表现形式,社交媒体支持多种媒介形态融合,无论是文字、图片,亦或是音频、视频,均可根据不同新闻主题和受众需求,灵活选择和组合呈现方式。同时,受众在社交媒体影响下,也不再仅仅是单纯的信息接收者,而是借助评论、点赞以及私信功能,与新闻发布者进行实时互动,媒体结构便可借此了解广大受众对于这一新闻事件的看法和需求,从而调整宣传策略,切实增强受众对新闻的参与感和认同感,变革新闻宣传“被动局面”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新闻宣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社交媒体在新闻宣传中的影响
(一)传播主体愈发多元
从社交媒体对新闻宣传的影响角度来说,社交媒体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新闻宣传领域由专业媒体机构垄断的局面,催生出传播主体多元化的全新格局。于过去而言,在社交媒体尚未发展之前,新闻宣传的话语权长期被专业媒体机构和政府部门牢牢掌握,凭借完善的采编体系和严格的审核流程以及权威的发布渠道构建起相对封闭的新闻生产链条,传播主体十分局限。而社交媒体的出现则打破了这一固有格局,比如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社交媒体平台操作的简易化,受众获得更为便捷的信息发布工具,现已成为新闻传播的“草根力量”,无论是街头巷尾的民生小事,亦或是重大突发事件的现场记录,越来越多的普通用户化身为“公民记者”,运用手机镜头和文字记录第一手素材上传至社交媒体平台,其发布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场感和真实性,可捕捉到传统媒体所忽略掉的细节和视角。除个体用户之外,各类企业以及社会组织也纷纷运用社交媒体,比如企业借助社交媒体发布产品动态,将商业信息融入新文化传播。社会组织借助社交媒体发起公益项目或者宣传活动,以吸引公众关注和参与,已然体现出传播主体的多元化,给新闻宣传生态带来深刻变革。
(二)传播渠道交互重构
基于传统新闻宣传模式下,传播渠道呈现出明显的层次化特征,这主要由于社交媒体打破了传统垂直的传播链条,从中构建起多元而又立体的传播网络。比如依托互联网技术,受众可随时随地借助手机和平台相关设备,并在微博话题、抖音短视频等不同平台上接收和讨论新闻,新闻传播不再受以往固定的电视和广播收听时段严格的时间和空间限制。除此之外,这一影响还在于,得以催生出全新的新闻交互传播形态,直播以及短视频等一众新型传播形式,让新闻宣传从静态的单向告知,转变为动态的双向互动体验,比如新闻直播可实现主播与受众实时连麦,以解答疑问,或者短视频平台上,受众不仅能够观看新闻,还可以合拍、二次创作形式参与内容生产,不仅提升了新闻宣传的传播效率和效果,也推动新闻传播从“信息传递”向“价值共创”方向发展。
(三)传播内容碎片呈现
除以上两者以外,社交媒体的传播语境下,新闻宣传内容碎片化呈现也已成为显著特征,这一现象的形成,主要源于传播载体的变化,智能终端的普及让受众习惯利用通勤和用餐等碎片化时间获取信息,为适配这一快节奏,新闻内容不得不化整为零,结合当下实际情况来看,短视频平台将新闻浓缩成15 秒至1 分钟的片段,微博以140 字的短文本传递关键信息,均将长文切割成便于快速浏览的模块,重点抓取核心,提炼关键观点,在最短时间内抓住受众注意力。在这一模式影响下,不仅降低了新闻获取门槛,让受众更高频率接触多元信息,同时去负面效应也较为明显,受众在接受大量零散信息之后,容易形成片面认知,难以把握新闻全面和报纸。因此如何平衡新闻的时效性与深度性,成为社交媒体时代新闻宣传亟待解决的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交媒体以其强大的传播力和交互性,深刻重塑了新闻宣传的格局,其不仅打破了传统传播的时空限制,赋予公众参与新闻生产的权利,同时借助多元化主体、交互性渠道和碎片化内容,也得以推动新闻宣传向更高效、更开放的方向发展。因此,应正视社交媒体所带来的潜在优势,不断挖掘,积极创新,探索其融合之道。唯有如此,方可充分发挥社交媒体在新闻宣传中的积极作用,构建健康、有序、高效的新闻传播生态,让新闻宣传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与公众。
参考文献:
[1]社交媒体逻辑对微信公众号新闻传播效果影响研究[J].徐增展;谢雨婕.中国新闻传播研究,2024(02)
[2]浅谈新闻报道中如何讲好故事[J].任洪广;芦文娟.中国地市报人,2024(12)
[3]社交媒体环境下档案文化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J].邱洋.山西档案,2024(11)
[4]社交媒体中谣言净化机理及干预策略[J].邱小燕;王佳佳.应用技术学 报,20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