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水利工程中水闸加固技术的应用
陈浩 徐伟
连云港市金河水利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江苏省连云港市222000
摘要: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的一项重大工程,随着水利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质量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闸坝是水利水电工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其主要功能是控流、防洪,为了保证加固工程的质量,本文通过对闸门常见的病害分析,系统地研究了水闸的加固技术措施,为有关部门的工作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闸加固;技术;运用
引言:水闸在防洪和排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水利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因此必须采取科学、有效的加固措施,才能在短时间内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更好地发挥闸门功能,推动水利事业良性发展[1]。
一、水闸常见病害分析
(一)水闸老化或闸墩开裂
水闸在长期服役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启闭操作,且受温度变化及混凝土自身干缩影响,结构材料逐渐老化,性能逐渐退化。尤其是闸墩部位,作为承受水压力最大的建筑物,其开裂问题尤为突出。闸墩裂缝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引起:一是原材料选用及配合比不合理;二是施工质量方面,如振捣不密,养护不好等;三是长时间加载引起的疲劳破坏。这些因素均可使闸墩产生裂缝,从而影响闸门的整体服役性能。闸墩裂缝严重时,影响密封性能,可能影响闸门的稳定与安全,在日常维修时,密切注意闸墩裂缝,并及时采取修补、补强措施[2]。
(二)混凝土底板开裂
混凝土底板作为闸门的关键构件,其质量与稳定性直接影响闸门的整体工作性能。但实际工程中,受周边环境复杂及施工工艺等因素影响,混凝土底板易产生裂缝。其一地基处理不当,造成地基承载力不足或不均匀沉降;其二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方面的原因;其三浇筑速度过快,振捣不足等问题。这些因素均可使混凝土底板产生裂缝,从而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强度与耐久性。当混凝土底板出现裂缝时,会降低承载力,严重威胁结构稳定性与服役性能,在水闸设计与施工时,充分考虑地基条件、选材及施工技术,以保证其质量与稳定[3]。
(三)闸基位移
闸基位移是水闸常见的病害之一,其发生原因与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密切相关。特别是当地基为泥岩风化层时,由于承载力较弱且遇水易软化,闸基往往会发生位移。闸基位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闸机偏移、闸门倾斜等。这些位移现象不仅会影响水闸的正常运行,还会对闸室的结构安全构成威胁。
(四)渗漏问题
渗漏是水闸常见的病害之一,其发生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当水闸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渗漏时,如果渗漏量小于规定的标准,对水闸结构稳定和使用性能的影响不大。然而,当渗漏量超过规定的标准时,就会产生土体变形等严重问题。渗漏问题的产生原因主要包括:一是闸门密封不严或损坏;二是闸墩、底板等结构开裂;三是地基渗漏或排水系统失效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水闸出现渗漏问题,进而影响其正常使用和安全性[4]。
二、水利工程中水闸加固技术的应用要点
(一)先期准备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先期准备工作是建筑工程项目的起点,直接关系到后续施工能否顺利进行。在这一阶段,专业设计单位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了有效控制实际施工环境,专业设计单位应积极组建一支经验丰富、技术精湛的勘察团队。勘察团队需深入现场,进行全面的地质、地形、水文等勘察工作。通过实地测量、取样分析等手段,收集大量关于施工环境的数据信息。这些数据将为后续的设计和施工提供重要依据,勘察团队还需密切关注现场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勘察方案,确保勘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勘察过程中,勘察团队形成直观的勘察报告,报告应详细记录勘察过程、数据结果以及分析结论,为后续加固技术的选择和实施提供有力支持。此外,勘察报告还应包括对施工环境潜在风险的评估,为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控制提供指导[5]。
(二)明晰技术建设计划
在制定施工技术实施方案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BIM技术,是实现施工过程现代化的重要途径。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能够实现对建筑项目的三维模拟,帮助工作人员更直观地理解设计意图,发现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BIM技术,对收集到的数据信息进行有效地筛选和分析。这些数据包括地质勘察数据、结构设计数据、施工流程数据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深入挖掘,发现设计中的不合理之处,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方案的可操作性。在制定施工技术实施方案时,还需严格执行技术要求。这包括对设计图的审核、施工流程的制定、材料的选择与检验等。每一个细节都需经过严格把关,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和安全,及时检查施工技术实施方案中有无遗漏情况,包括对施工环境的全面考虑、对施工流程的细致梳理、对潜在风险的充分评估等。通过不断检查和完善,可以确保施工技术实施方案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为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保障。
(三)重视基坑开挖
在开挖前,施工人员必须仔细对照图纸,了解基坑的尺寸、深度以及周边的地质条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设计条件进行复核和确认。这一过程看似繁琐,实则是确保开挖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只有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才能有效避免施工中的误差和安全问题。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地下水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当地下水位过高时,会对基坑的稳定性和施工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一旦发现地下水位过高,施工人员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在基坑周围设置高效的排水设施。这些设施应能够迅速排除基坑内的积水,有效控制水位,确保施工在安全范围内进行,排水设施的选择和布置也应考虑到施工效率和成本,力求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开挖方式的选择同样至关重要。在实际操作中,应尽量采用分层开挖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减小基坑边坡的坡度,提高基坑的稳定性,分层开挖还有利于施工人员逐步了解地下情况,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在开挖过程中,还需注意保护基坑周边的建筑物和地下管线,避免对其造成损坏。开挖结束后,及时铺设排水沟,确保基坑内无积水。此外,在基坑底部留一层合适的保护层也是一项重要的安全措施。这层保护层可以保护地基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力。待地基施工完成后,再开挖这层保护层,进行后续的施工作业。这一做法既有利于施工安全,又能提高施工效率。对于水下基础施工这一特殊环节,施工人员更需严格根据现场情况,查找可能会影响施工质量的参数。这些参数可能包括水流速度、水质条件、水下地形等。通过对这些参数的深入分析和研究,能够制定出更合适的施工方案和措施,在施工过程中还需密切关注现场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和措施,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结论:
总之,水闸建设加固是水利工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水闸加固的认识。为了确保基础施工的质量,操作者必须对比较常见的水闸病害和地基的加固方法有足够的了解,同时积极把握技术基本施工要点,将有关技术流程进行有效、灵活的应用,从而促进项目的安全运营。
参考文献:
[1]万吉祥. 水利工程中水闸加固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 工程技术研究, 2020, 5 (19): 89-90.
[2]黄平旦. 关于水利工程中水闸加固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 低碳世界, 2019, 9 (08): 84-85.
[3]龙娟. 水利工程中水闸加固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 科技风, 2019, (12): 185.
[4]胡磊. 水利工程中水闸加固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探讨[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9, (06): 170.
[5]房瑞.水利工程中水闸加固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8,(09):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