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技术及控制管理路径
邹洁
370323199104031625
引言
随着现代建筑和工业设施的复杂化,机电安装工程中的电气系统愈发精密,涵盖供配电、照明、自动化控制等多个子系统。电气施工的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涉及设备选型、管线布置、接线调试等多个环节,任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导致系统运行故障,甚至引发安全事故。
一、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关键技术要点
1.1 管线敷设技术
管线敷设是电气施工的基础环节,直接影响电气系统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施工前需根据设计图纸确定管线走向、规格和敷设方式,常用的敷设方式包括明敷、暗敷、埋地敷设等。明敷管线应沿墙、梁或支架固定,排列整齐,间距均匀,避免与其他管线交叉冲突;暗敷管线需在土建施工时预留沟槽或孔洞,管线埋入深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且需做好防腐、防水处理,防止土壤侵蚀。
1.2 电气设备安装技术
电气设备安装需严格遵循 “先定位、后固定、再调试” 的流程,确保设备运行稳定。变压器、高低压开关柜、配电箱等大型设备安装前,需检查基础平整度和强度,采用水平仪校准,偏差控制在 1mm/m 以内。
1.3 电缆敷设与接线技术
电缆敷设前需核对型号、规格和绝缘性能,绝缘电阻测试值应不低于0.5M Ω 。敷设时避免过度弯曲或拉伸,牵引力应均匀,防止电缆护套破损。多根电缆并行敷设时需保持间距,避免相互挤压,高低压电缆应分开敷设,间距不小于 0.2m, 。电缆终端头和中间接头制作是接线的关键,需在清洁、干燥的环境中进行,剥切电缆时避免损伤芯线绝缘层,压接端子时使用专用压接钳,确保接触紧密,电阻符合要求。
1.4 接地与防雷技术
接地系统是保障电气安全的重要措施,包括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接地体采用镀锌角钢或钢管,埋深不小于 0.6m ,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一般不大于 4Ω 。接地线选用截面积不小于 4mm2 的铜芯线,与接地体焊接连接,焊接长度不小于接地线直径的 6 倍,且需做防腐处理。
1.5 调试技术
调试是检验电气系统性能的最后环节,包括绝缘测试、通电测试和联动测试。绝缘测试采用兆欧表测量设备和线路的绝缘电阻,确保无短路或接地故障;通电测试分阶段进行,先进行空载试验,再逐步加载,观察设备运行参数是否正常;联动测试针对自动化控制系统,检查设备之间的协调配合,如水泵与液位控制器、风机与温度传感器的联动响应是否准确。
二、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质量管理体系不完善,部分工程未形成从材料进场到竣工验收的闭环管控。材料和设备进场验收流于形式,对合格证、检测报告的核查不严格,抽样复验比例不足,导致不合格材料混入施工环节。标准化施工推行不力,缺乏统一的工艺标准和操作手册,施工人员技术交底不充分,对关键工序的质量要求理解模糊,导致同类施工质量差异较大。第三方检测机构引入不规范,部分隐蔽工程和关键部位未进行专项检测,或检测报告缺乏权威性,难以作为质量验收的有效依据。质量问题追溯机制不健全,发现缺陷后未深入分析根本原因,整改措施针对性不足,导致同类问题反复出现。
2.2 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岗位安全职责划分模糊,部分人员对自身安全责任认识不清,安全责任书签订后未实际履行。施工前安全隐患排查不全面,对高空作业区、带电作业区等危险区域的警示标志设置不足,消防器材和应急救援设备配备不全或失效。临时用电管理混乱,配电箱未严格执行 “三级配电、二级保护” 模式,漏电保护器参数设置不合理或失效,存在私拉乱接、电线老化等问题。电气设备和线路定期检查制度未落实,设备过载运行、线路短路等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应急预案缺乏可操作性,应急演练流于形式,施工人员应对突发事故的处置能力不足,一旦发生触电、火灾等事故,易造成严重后果。
2.3 进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施工进度计划编制粗糙,未明确各工序的起止时间和搭接逻辑,网络图或甘特图未能真实反映施工实际,对交叉作业的协调考虑不足。施工段划分不合理,流水作业组织混乱,导致工序衔接不畅,出现窝工或赶工现象。与土建、暖通等其他专业的沟通协调机制不健全,施工界面划分不清,交叉作业时相互干扰,延误施工进度。
三、机电安装工程电气施工控制管理路径
3.1 质量管理路径
建立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从材料进场到竣工验收实施严格管控。材料和设备进场时需查验合格证、检测报告,进行抽样复验,不合格产品严禁使用。施工过程中实行 “三检制”,即自检、互检、专检,每道工序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重点把控管线接口、设备接线、接地电阻等关键控制点。采取标准化作业,编制统一的工艺规范和操作指引,对参建人员进行交底和培训,规范参建行为。引入第三方检测单位,对隐蔽施工、重点部位进行专门检测,出具检测报告,作为质量认定的辅助参考。
3.2 安全管理路径
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定岗定责,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施工前对施工现场隐患进行排查,设立警示标志,划定危险区域,配备灭火器材和抢险设备;对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须持证上岗,高空作业时使用安全带、安全网,带电作业绝缘隔离。对临时用电进行管理,箱采用“三级配电、二级保护”的模式,其配电箱内的漏电保护器动作电流不大于 30mA 、动作时间不大于 0.1s ;定期查看电气设备、线路上的运行状态,预防过载、短路;编制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提升处置突发事故的能力。
3.3 进度管理路径
对具体施工编制细化的施工进度计划,找出各工序的起止时间和搭接关系,采用网络图或者甘特图形象地表达进度计划。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划分好施工段,流水作业,缩短工期。做好与土建、暖通等其他专业的协调配合,提早沟通施工界面及交叉作业的时间,避免相互影响。制订进度管控措施,实行每周进度例会,将实际进度与进度计划进行比较,判断进度偏差原因,及时调整施工组织安排。进度对施工进度具有重要影响的分部分项工程,合理配置资源优先保证,适当采取加班、增加人员投入赶工作业。应用信息化管理进度,建立进度 APP 手机端,对施工数据实时上传,实现远程监控及决策。
结论
机电安装工程中的电气工程施工技术繁多、环节众多,影响工程质量的任何一个因素都有可能威胁到整个系统运行的安全与工程使用的有效性。在具体工作中掌握和了解管线敷设、设备安装、电缆接线、接地防雷、调试等电气施工关键性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全过程质量管理、对全过程的严格安全管控、对全过程科学进度安排的管控路径来保证其高质量水平与工程质量,确保工程的交付与长久运行。在实践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借鉴与运用新技术与新工艺,以便对自身管理方式进行创新,与现代机电安装工程相适应,保证工程的顺利交付与长久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刘薇 , 李金贵 . 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成本管理信息化探析 [J]. 信息与电脑 ,2025,37(15):122-124.
[2] 陈优东 , 吴翔 . 矿山机电设备安装工程施工技术重点探讨 [J]. 价值工程 ,2025,44(23):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