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应用
牛延赞 贾勃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 济南 250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的安全耐久性已成为衡量建筑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其中建筑外墙的防渗处理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外墙渗漏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美观与使用功能,而且严重威胁到建筑物的安全与耐久性,因此,如何做好外墙防渗工程就成了建筑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建筑工程;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
近几年来,外墙防渗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各种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为解决外墙渗漏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仍面临着许多问题与挑战,如施工技术不够规范、选材不合理、工人素质参差不齐,这不仅影响到外墙防渗施工的效果,而且还增加了维修费用,所以探究建筑工程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一、建筑工程外墙防渗漏施工的重要性
建筑长期暴露于自然环境中,受自然因素如风、雨、日晒、温差等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侵蚀,如果外墙防渗工作做得不好,雨水等外界水分极易透过墙体渗入室内,造成墙体受潮发霉,甚至造成结构破坏。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物的整体耐久性将大大降低,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也将大大缩短,从而大大增加维修保养费用。而且外墙作为建筑的“外衣”,起到了保温、保温的重要作用,如果外墙防渗施工质量差,墙体内部水分积聚将影响保温层性能,增加建筑能耗,尤其在冬夏两季,墙体渗漏加剧了室内外温差,可增加采暖空调负荷,造成能源浪费,降低居住舒适性[1]。另外,渗漏问题不仅影响到墙体结构的稳定,而且有可能造成短路、漏电等安全隐患,尤其在高层建筑中,由于外墙渗漏而导致的后果更为严重,甚至危及居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当雨水渗入建筑物内部时,不仅会影响室内装修材料的使用寿命,而且还会造成墙面、地板等装饰材料的脱落,从而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与生活体验。
二、建筑工程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应用
(一)外墙涂料防水处理
外墙涂料防水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防止雨水渗入建筑物内部,而且可以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施工前必须彻底清理和治理施工面,墙面应保持干燥、干净、平整、无浮尘、无油渍、无脱落物、无松脱部位,尤其对新砌墙体来说,水分含量要控制在8%以内,这对涂料的附着力至关重要,对老墙要进行修补、打磨,保证墙面平整无裂纹。下一步,就是对墙体做基层处理,一般情况下,基层处理包括刷一层防碱封闭底漆,底漆的主要功能是封闭墙体的孔隙,阻止碱性物质的渗入,并改善面漆的附着力。底漆的涂刷数量应按产品说明书要求严格控制,一般为0.1-0.15 kg/平方米,保证涂刷均匀无遗漏[2]。当底漆完全干透后,涂上第一层防水漆,可选用高质量的外墙防水涂料,以保证涂料的耐候、耐水性及弹性。涂刷时应向同一方向均匀涂刷,以防止流挂及涂膜厚薄不匀,涂刷量控制在0.2-0.25千克/平方米,干燥的涂膜厚度为0.2-0.3 mm,涂刷完毕后,要等24小时才能使涂膜完全干透。当第一道涂料干燥后,再涂刷第二道防水涂料,第二道涂料应垂直于前一道涂料,以保证涂料的均匀及覆盖率,该涂层的涂刷量和厚度与第一层相同,均匀涂覆0.2至0.25千克/平方米,干燥薄膜厚度为0.2至0.3毫米,涂刷完毕后,也要等24小时才能干透。如需进一步加强防水效果,可再刷第三道防水漆,此时,应再次改变涂刷方向,以保证各层涂膜相互重叠,进一步提高防水性能,第三个涂层的涂刷数量和厚度与前两个涂层相同,均为0.2至0.25千克/平方米,干燥涂层厚度为0.2至0.3 mm。所有漆膜干燥后,应对漆膜进行全面的检验,以保证漆膜均匀、无漏涂、无流挂,干燥后的漆膜厚度应符合规定,如果发现有瑕疵,要及时修补。
(二)外墙砖缝防水处理
对砖缝进行适当的防水处理,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止雨水、湿气渗入,而且可以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提高整体的安全舒适程度。在做外墙砖缝防水前,应将墙体清理干净,保证砖缝内没有灰尘、油污、松散颗粒等杂物,可用高压水枪冲洗,待墙面完全干透后再用清水冲洗。干燥时间通常因气候条件及墙体材料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建议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进行24小时的自然干燥,以保证表面完全干燥。砖缝防水材料主要有聚氨酯防水涂料、有机硅防水涂料、丙烯酸类防水涂料等,该材料具有良好的耐候性能,粘着力、回弹性能好,能适应外墙砖缝的微小变形[3]。例如,聚氨酯防水涂料的抗拉强度应在1.5 MPa以上,断裂伸长率在300%以上,才能确保防水性能。接着,应对砖缝进行填缝,在填缝前,可在砖缝处刷上底涂剂,以提高防水材料和底材之间的粘合力,底涂一般是0.2 mm厚,均匀涂敷后要静置干燥,一般在1-2小时左右。然后用聚氨酯防水漆或有机硅密封胶填满砖缝,填缝料要均匀、饱满,保证填缝料能完全填满砖缝。填缝料的涂敷厚度一般在2~3 mm之间,填缝后要抹平,保证表面平整、美观。最后,需对防水处理质量进行检验,可采用喷水测试法,也就是将处理过的外墙表面喷上一定数量的水,观察有无渗漏,喷洒量通常控制为每平方米2~3 L,喷洒30分钟,喷洒后24小时内观察,如无渗漏,则防水处理合格。
(三)外墙保温层防水处理
对外墙保温层进行防水处理时,应先选用适当的防水材料,常用的防水材料有聚氨酯防水涂料、高分子水泥基防水涂料、防水卷材等,该材料具有良好的耐候性、防水性,能有效阻止雨水渗入保温层。施工时,首先要做好外墙基面的处理,保证基面平整、洁净、无浮灰、无油污,若基面有裂缝或不平之处,应及时修补、整平,以保证基面符合施工要求,一般要求基面平整不超过2毫米,裂缝宽度不超过0.5毫米。当基面处理完毕后,就是防水层的施工,在使用聚氨酯防水涂料时,为了提高防水涂料对基面的附着力,应首先对基层进行处理,然后刷一层基层处理剂,待基层处理剂干燥后,再刷一次防水漆,需要涂刷均匀,连续,保证涂层的厚度符合设计要求[4]。施工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时,也要先做基面处理,在基面处理完毕后,按设计的配比将聚合物水泥基防水涂料搅拌均匀,保证配合比精确,将搅拌好的防水涂料均匀涂刷于基底表面,涂刷厚度以1.5~2.0毫米为宜,当一道干后,刷第二道,与上一道垂直,保证涂膜的厚度一致,符合设计要求。采用防水卷材时,也要先做基面处理,基面处理完毕后,按设计要求铺设防水卷材,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卷材与基面紧密贴合,不得有空鼓、褶皱、翘边,为保证接缝防水效果,每层卷材搭接宽度不小于100毫米,为保证防水层的连续性、完整性,对转角、节点等部位应加强加固。防水层完成后,就是施工保温层,保温材料主要是聚苯板(EPS)和挤塑板(XPS)两种,在保温施工过程中,应按设计要求对板材进行裁切、铺贴,保证板材紧密贴合,不留空隙。铺设完板材后,接着进行抹面层的施工,一般用抗裂砂浆抹平,面层厚度控制为3~5 mm,抹面层采用玻璃纤维网格布,提高抹面层的抗裂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外墙防渗施工是现代建筑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科学合理的设计,选用优良的材料,严格的施工管理,能有效提高建筑的耐久性与安全性,保证人们的生活品质与舒适。未来,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防渗漏技术将向智能化、绿色化、高效率方向发展,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将进一步提高建筑外墙防渗技术水平,为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孟建龙.房建地下室外墙后浇带防水施工技术分析[J].居舍,2023,(35):41-44.
[2]唐洪波,孙鹏飞,刘炼.基于防水层的地下室外墙裂缝防渗漏施工技术研究[J].四川建材,2023,49(09):124-125+128.
[3]于瑞丽.外墙防渗漏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居舍,2023,(21):58-60.
[4]傅小卫.防渗漏施工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3,(08):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