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项目化学习赋能小学习作教学变革路径

作者

蔡晓娟

厦门市集美区宁宝小学 福建厦门 361022

摘要:本文深入探讨项目化学习对小学习作教学变革的赋能作用。通过分析传统小学习作教学的困境,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详细阐述项目化学习赋能小学习作教学变革的路径,旨在为提升小学习作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小学习作教学;教学变革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小学习作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方式单一、内容脱离生活实际、评价方式片面等,导致学生写作兴趣不高,写作能力难以有效提升。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完成项目任务来获取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小学习作教学变革提供了新的契机。

一、传统小学习作教学的困境

(一)教学方式单一

传统小学习作教学往往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写作技巧、范文分析等内容,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方式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新思维。例如,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教师通常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固定结构进行讲解,学生机械地模仿写作,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写作内容千篇一律[1]。

(二)内容脱离生活实际

写作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是传统小学习作教学的一个突出问题。教师布置的写作题目往往过于抽象或虚构,学生缺乏真实的生活体验,难以产生写作灵感和真情实感。比如,让小学生写“我的理想”,很多学生对理想的概念模糊,没有实际的生活经历作为支撑,只能泛泛而谈,写出的作文空洞无物。

(三)评价方式片面

传统的小学习作评价主要以教师评价为主,评价标准侧重于语法、拼写和格式等方面,忽视了学生的写作过程、思维发展和创意表达。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往往只关注学生的错误,而对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缺乏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这容易打击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持续提升。

二、项目化学习赋能小学习作教学变革的路径

(一)转变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中心:项目化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写作主题和项目任务,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例如,在“我的家乡”项目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了解,选择家乡的某个方面进行写作,如家乡的美食、名胜古迹、传统文化等,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关注过程性学习:传统小学习作教学注重结果评价,而项目化学习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表现,如资料收集、小组讨论、方案设计、成果展示等环节,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通过关注过程性学习,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依据[2]。

(二)创新教学方法

创设真实情境:项目化学习强调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学习,教师应根据写作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具有真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的写作情境。例如,在“环保行动”项目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校园环保调查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校园环境存在的问题,然后引导学生以“我为校园环保出份力”为主题进行写作。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写作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和情感共鸣。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项目化学习的重要组织形式,教师应合理分组,明确小组分工,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完成项目任务。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写作,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自己的写作思路和素材,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共同完成作文的撰写和修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写作效率和质量。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项目化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工具,教师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小学习作教学赋能。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展示写作素材,如图片、视频、音频等,帮助学生拓宽写作思路;利用在线学习平台组织学生进行项目讨论和交流,方便学生及时获取反馈和指导;利用写作软件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语法和拼写检查,提高学生的写作准确性。

三、项目化学习赋能小学习作教学变革的实践案例

(一)案例背景

某小学三年级开展了“我爱我的校园”项目化学习活动,旨在通过写作让学生深入了解校园文化,增强对校园的热爱之情。

(二)项目实施过程

确定项目任务: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确定了以“校园导游手册”为项目成果,学生需要撰写校园景点介绍、校园活动推荐、校园历史故事等内容。

分组与分工: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分组,每组4-5人,分别承担资料收集、采访、写作、排版设计等任务[3]。

资料收集与整理:学生通过实地观察、采访老师和同学、查阅学校档案等方式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整理和筛选。

写作与修改:小组成员根据收集的资料进行写作,然后在小组内进行互评互改,最后由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成果展示:学生将完成的“校园导游手册”制作成精美的手抄报或电子文档,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分享。

(三)实施效果

通过本次项目化学习活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明显提高,写作内容更加丰富、生动,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同时,学生对校园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对校园的归属感和热爱之情。

结语:

项目化学习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能够为小学习作教学变革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持。通过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重构评价体系等路径,项目化学习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质量。虽然在实施过程中会面临一些挑战,但只要我们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不断探索和实践,就一定能够实现项目化学习与小学习作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未来,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对项目化学习的研究和实践,不断完善项目化学习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推动小学习作教学改革向更高水平发展。

本文系集美区教育科学“十四五”研规划2023年度立项课题“项目化学习在小学习作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编号:23059)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缪妍蓉.项目化学习在小学语文高段习作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2024,(34):36-38.

[2]宋新菲,颜禧禧,刘佳妮,于宝珠,陆明玉.小学习作教学中项目式学习的应用策略浅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4,40(11):115-118.

[3]尹露菁.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小学语文单元习作教学研究[J].智力,2024,(30):124-127.

作者简介:蔡晓娟(1989.3- ),女,汉族,福建厦门,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