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在环境污染物检测中的创新应用
曹丹 罗干
黄冈大别山检测认证有限公司
引言:随着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对环境污染物的精准检测愈发重要。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作为先进分析技术,在环境污染物检测中逐渐崭露头角。其独特的检测原理和性能,为解决传统检测方法的局限带来了新契机,深入研究其创新应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基础
1.1 技术原理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技术通过液相色谱系统与质谱系统的协同工作实现对环境污染物的精准检测。在技术流程中,首先将环境样品如水体、土壤提取物注入液相色谱系统,借助色谱柱内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作用,使样品中的不同污染物组分依据极性、分子大小等差异实现分离,各组分按照特定顺序依次流出色谱柱。随后,分离后的污染物组分进入质谱系统,第一级质谱(MS1)对组分进行离子化处理,将中性分子转化为带电离子,并筛选出目标污染物对应的母离子。这些母离子进入碰撞池后,与惰性气体发生碰撞碎裂,产生特征子离子,第二级质谱(MS2)则对这些子离子进行扫描和检测,根据子离子的质荷比和信号强度,实现对目标污染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整个过程能够有效区分结构相似的污染物,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2 技术优势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在环境污染物检测中具备显著优势,首先其具有极高的灵敏度,能够检测出环境样品中痕量甚至超痕量的污染物,例如在水体检测中,对多环芳烃、农药残留等污染物的检出限可低至纳克每升甚至皮克每升级别,远低于传统检测技术的检出限,可及时发现环境中早期微量污染物的存在。其次,该技术具有良好的特异性,通过母离子和子离子的两级筛选,能够有效排除样品基质中其他杂质成分的干扰,即使在成分复杂的土壤、沉积物样品中,也能精准识别和定量目标污染物,避免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的出现。此外,该技术检测效率高,可实现多组分同时检测,一次实验即可完成对数十种甚至上百种不同类型环境污染物的分析,大幅缩短检测时间,同时样品前处理步骤相对简便,减少了样品损耗和人为误差,为环境污染物的快速、高效检测提供了有力支持。
2.创新应用表现
2.1 检测方法创新
在环境污染物检测方法创新方面,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推动了检测流程的优化和革新。传统检测方法往往需要针对不同类型污染物单独建立检测方案,操作繁琐且耗时,而基于 LC-MS/MS 技术,研发出了多类别污染物同步检测的创新方法,例如将固相萃取技术与 LC-MS/MS 结合,构建了水体中抗生素、内分泌干扰物、农药残留三类共 32种污染物的同步检测方法,通过优化固相萃取柱的选择和洗脱条件,以及质谱的离子源参数和碰撞能量,实现了一次样品前处理和仪器分析即可完成多类污染物的检测,检测时间较传统方法缩短 60% 以上。同时,针对复杂基质样品如污泥、生物组织,开发了QuEChERS(快速、简便、廉价、有效、稳定、安全)前处理结合 LC-MS/MS 的检测方法,简化了样品提取和净化步骤,减少了有机溶剂的使用量,提高了检测效率,且方法回收率稳定在 75%95% 之间,满足环境监测的质量控制要求。
2.2 检测范围拓展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极大地拓展了环境污染物的检测范围,突破了传统技术对污染物类型的限制。在有机污染物检测领域,除了常规的农药、多氯联苯等,该技术还能有效检测环境中的新型有机污染物,如全氟化合物、药品和个人护理品、微塑料降解产物等,例如可成功检测出土壤中浓度极低的全氟辛烷磺酸(PFOS)和全氟辛酸(PFOA),以及水体中痕量的布洛芬、卡马西平等药品成分。在无机污染物检测方面,通过衍生化处理,LC-MS/MS 技术可实现对重金属形态的检测,如区分水体中有毒的甲基汞和无机汞,以及不同价态的砷化合物,明确污染物的具体存在形态,为评估其环境毒性和生态风险提供更精准的依据。此外,该技术还应用于环境中污染物代谢产物的检测,如追踪农药在土壤中的降解产物、抗生素在水生生物体内的代谢转化产物,深入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进一步拓展了环境污染物检测的覆盖领域,为全面掌握环境质量状况提供了技术支撑。
3.应用前景与挑战
3.1 应用前景展望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在环境污染物检测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未来其市场规模和应用场景将持续扩大。据行业预测,到 2030 年,全球环境监测领域中LC-MS/MS技术的市场占有率将从目前的 35% 提升至 55% 以上,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 8%-10% 。在应用场景方面,该技术将更多地应用于实时在线环境监测,通过开发小型化、便携式LC-MS/MS 设备,实现对饮用水源地、河流湖泊、工业园区周边环境的现场快速检测,检测响应时间可缩短至 30 分钟以内,满足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需求。在区域环境调查中,借助 LC-MS/MS 技术可开展大规模的污染物普查,例如对某一流域内上千个采样点的多种污染物进行同步分析,为区域环境治理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撑。同时,随着技术的发展,该技术还将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构建环境污染物检测数据平台,实现对污染物来源、迁移路径的精准溯源和预测,预计未来 5-8 年内,该技术在环境应急监测、区域污染治理、全球环境污染物迁移研究等领域的应用将实现跨越式发展。
3.2 现存挑战分析
尽管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在环境污染物检测中应用广泛,但仍面临一些现存挑战。首先,仪器设备成本较高,一台高性能的 LC-MS/MS 仪器价格通常在数百万元,同时仪器的维护成本也较高,包括耗材更换、人员培训、设备校准等,这使得一些中小型环境监测机构难以承担,限制了该技术的普及应用。其次,样品前处理过程仍存在一定局限,对于部分复杂基质样品如高盐水体、高脂肪生物组织,现有的前处理方法难以完全去除基质干扰,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出现偏差,同时部分污染物如挥发性有机物、强极性污染物的前处理难度较大,难以实现高效提取和净化。此外,仪器操作和数据处理对专业人员的要求较高,需要操作人员具备扎实的色谱质谱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而目前行业内具备相关资质和能力的专业人才相对短缺,导致部分机构即使配备了仪器,也难以充分发挥其检测效能,这些挑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 LC-MS/MS 技术在环境污染物检测领域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结束语: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在环境污染物检测中的创新应用已取得一定成果。未来,需持续优化技术,克服现存挑战,进一步拓展其应用范围。不断挖掘其潜力,将为环境污染物检测提供更可靠、高效的解决方案,助力环境质量改善和生态保护。
参考文献:
[1]鞠中杰.基于金属有机框架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检测环境水中 34 种农药和 13 种兽药的研究[D].烟台大学,2025.
[2]郭文建,曹燕燕,李琳,等.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环境水体中 10 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含量[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25,61(05):577-586.
[3]王国庆,王维维,张凤杰.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中 17 种全氟化合物[J].分析科学学报,2024,40(06):709-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