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公益林管理措施
褚爱国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千松坝林场
摘 要:生态公益林作为维护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管理能为当地带来诸多生态福祉,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的发展,为森林资源管护注入强大的动力。
关键词:公益林 管理措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理念。他多次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当前,我县全力打造绿色发展示范区,根本立足点就在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林建设对保护京津冀地区的绿色生态、推进绿色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公益林是国家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为了有效解决公益林管理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措施,只有全社会积极参与,共同为公益林资源的保护和建设作出努力,才能实现公益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希望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促进公益林资源的管理工作取得实质性的成效,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一、多措并举提高林分质量。
一是对生态公益林地中部分灌木林地、疏林地、宜林地、无立木林地和未成林地,采取补植补造等措施进行改造,科学营建高效公益林。其中对生长在陡坡或土层十分瘠薄的灌木林,予以保护;对生长在缓坡且土层较为深厚的灌木林,进行改造提高,使其变为乔灌复层林,提高林地生产力,更好地发挥林地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功能;对于疏林地,采用封山育林措施,加强保护,培育天然次生林,也可按林分内林隙的大小与分布特点,采用均匀补植或局部补植的方式,形成不同树种或不同起源镶嵌分布的混交群落。对于宜林地和无立木林地,绿化造林,着眼建立针阔混交、乔灌结合,高标准质量的生态公益林。对于未成林地,加强抚育管理,尽快培育成为高效林分。二是对遭受病虫害、自然灾害及森林火灾破坏较严重的林分采用定株采伐的方法进行了卫生伐。通过采取相关措施提高林分质量,改善生态林卫生状况,提高林分质量和生长量,增强林木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维持生态平衡。三是加强技术指导,建立森林资源数据库,及时更新小班数据,严格监测生态公益林的动态变化情况,为生态公益林的经营决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加强生态公益林管护人员队伍建设。
以林长制工作为契机,及时建立一支专业护林员队伍,专职从事生态林管护任务并建立考核机制,确保管护成效。辖区村对管护人员进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管护人员一年一聘,岗前培训,持证上岗。每年定期召开管护人员、护林员培训会,通过培训,使一线人员知法守法。林场与各林区签订森林管护经营责任书,层层落实公益林管护责任,明确责、权、利;确定保护人员及其管护责任区位置、界线、面积等管护内容,使管护人员真正做到“人员、标志、地块、责任、奖惩”五落实。同时,对管护的范围进行明确的划界标桩,树立标示牌,注明四至范围、面积、林种、管护责任人等主要事项。根据森林资源分布特点、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在公益林林区实行封山设卡和巡山管护。加强巡查力度,严厉打击各类侵占破坏公益林的不法行为。管护人员每周至少6次以上开展巡查活动,沿着所管范围边界进行仔细认真的巡查。并及时做好记录。发现周边村民有侵占林区土地、林区内取土、捕捉鸟类等行为,及时解决制止,并报森林公安、林业综合执法大队严厉查处。
三、加强森林病虫害防治及野生动物、珍稀植物的保护工作。
认真开展国有林场松材线虫病疫情普查,科学制订年度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方案,每年春、秋两季开展死松树清理工作;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疫情监测、调查、预报,同时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面的有关专家,加强防治培训指导,及时为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发展与防治提供技术服务。加强对野生动物和珍稀植物的保护管理,维护生物多样性,逐步形成强有力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管理体系,为野生动物创造一个良好的栖息和繁衍环境。强化宣传教育,抓好森林防火管理。对林区主要路口、明显位置设立的生态公益林经营区永久性标志、立牌公示和宣传标语进行全面检查,破损严重的全面更换或修补,时刻警示人们保护好生态公益林资源。加大重点区域隐患排查,及时补充或购置油锯、防火砍刀、风力灭火机等扑火工具,完成防火隔离带砍割与清理,确保发生火灾后能及时打小、打了。不断完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生态补偿是建立一种对生态保护和建设所付出的社会劳动得到相应回报的制度,意味着在生态功能区在生态保护方面做出努力、付出代价、营造优良的生态环境之后,按照等价交换的原理获得相应的报酬。而不是简单的返还,甚至把受益区的补偿责任平摊给保护区。
四、因地制宜发展生态旅游。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资以森林景观为主体,以自然景观为依托,合理开发森林生态旅游。一是分层次开发,突出各林区旅游特色。对公益林的生态旅游实施分层次开发,有资源优势的先开发,为后期的生态公益林旅游资源的培育和开发提供成功的经验和资金。林区旅游资源开发中应寻求差异,切忌照搬、抄袭,否则不能吸此追求个性化、差异化需求的消费者。二是注重生态公益林旅游开发可持续性。在林场对公益林旅游开发时,要承担起环境保护和公益林区受益的责任,追加远大于常规旅游区的成本,因此要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合理开发和经营,走“边建设、边开发、自我积累、滚动发展的新路子。在公益林开发利用上,必须考虑景观多样性,除基础设施外,避免搞人工破坏自然景观情况。三是提高管理水平和保护认识。在发展生态公益林旅游中,要引进和培养管理与经营人才,以科学知识与技能及可持续发展理念构建生态旅游管理体系,加强公益林旅游业对环保的宣传,使公益林的开发与保护形成良性循环。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美丽中国”概念,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广大群众是生态公益建设管理的主导者,进一步优化我市生态公益林经营管理,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
参考文献:
[1] 邓永林,陈华成.广东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管理和效益补偿目标责任制的建立与考核[].绿色中国,2004 (10).
[2]李信.浅析遵义县生态公益林建设与管理对策[].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23(4).
[3]冯晓洪,张时阶,吴先基.平远县生态公益林建设现状与经营管理对策.农技服务,2011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