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舞技巧在民族舞创作中的运用与探索
杨芬
海南省三亚技师学院
摘要:我国是一个包含56个民族的大家庭,许多民族在民俗文化影响下形成了特有的民族舞,表达了对地方历史文化、自然美景的赞美,引起了广大观众的情感共鸣,深受观众的喜爱和推崇。而在新时期的民族舞创作中运用多种编舞技巧,突出主体意象和深厚情感,能够强化民族舞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会对民族舞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首先论述了民族舞与编舞技巧相关理论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分析了编舞技巧在民族舞创作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并提出编舞技巧在民族舞创作中的运用策略,以期为民族舞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编舞技巧;民族舞;创作
引言:民族舞以意象丰富、生动活泼、形象鲜明、文化底蕴深厚而闻名,拥有庞大的观众群体,在当今艺术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新时代下,大众的审美品位越来越高,对民族舞作品的艺术性、美观性、创新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民族舞如何创新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编舞技巧的应用恰好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在民族舞创作中融入民族精神,结合民族舞特点进行创作,灵活运用不同的编舞技巧,以提高民族舞作品中主题、意象、情感的表现力,得到观众的认可和喜爱,从而为民族舞发展注入动力。
一、民族舞与编舞技巧概述
民族舞是融合特色民俗文化、体现各民族群众生活现状的独特舞蹈形式,凭借著名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塑造人物形象,意象鲜明,通俗易懂,还会与音乐、道具相结合。舞者手持扇子、手帕、花棍、花伞等道具,在民族音乐伴奏下翩翩起舞,凭借优美绚丽的舞姿征服观众,借助民族舞蹈促进民族文化广泛传播。
编舞技巧指的是在舞蹈作品创编时使用特定技巧,将各类素材进行有机整合,运用对比、修饰、重复等方法展现舞蹈作品的艺术性、美观性、观赏性,强化对观众的感官冲击,争取得到观众的喜爱,并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编舞技巧的应用考察了舞蹈编导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需要运用动作元素编舞法、造型贯穿法、动作部位限定法、动势编舞法等多元化编舞技巧从舞句朝着舞段拓展,最终向观众呈现趋于完美的舞蹈作品[1]。
民族舞创作中应用编舞技巧具有一定的必要性,需要遵循选择题材、整合要素、舞蹈表演这一流程。舞蹈编导要熟知民族文化,具备较高的审美品味和编创能力,准确把握民族舞的特点,挑选合适的题材,运用舞蹈语言将各类要素进行整合和转化,赋予民族舞蹈作品独特的灵魂,以赢得观众的青睐。
二、编舞技巧在民族舞创作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突出民族风格
在民族舞创作中运用编舞技巧需要运用舞蹈动作以体现民族精神和人文思想,通常情况下在民族舞作品中会重复出现某些舞蹈动作,代表特定的民族文化内涵,要求舞蹈编导能够结合民族文化精心设计舞蹈动作,精准演绎意象特征。有利于突出民族风格,增加观众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促进民族文化广泛传播。
(二)有利于提高民族舞作品表现力
通过编舞能够有机协调民族舞作品的风格韵律和动作语汇,使得民族舞作品表演期间各个舞句和舞段之间的动作衔接更为顺畅,成功塑造人物角色,表达作品主体意象和独特风格,演绎观众熟知的故事情节,增加观众的代入感,有利于提高民族舞作品的艺术观赏性和情感表现力,为广大观众所津津乐道。
(三)有利于提高舞蹈画面的辨识度
民族舞是一种视觉艺术,能否收获观众的好评不仅取决于作品的民族特色,还会受到舞蹈画面可视性的影响。优秀的民族舞作品在创作阶段需要使用丰富的编舞技巧,综合运用对比、修饰、重复等手法以及舞台灯光刻画意境,提高舞蹈画面的辨识度和视觉效果,让观众可以准确理解舞蹈语言,陶冶观众的审美情操[2]。
三、编舞技巧在民族舞创作中的运用策略
(一)民族舞创作中融入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经历无数岁月的沉淀形成的文化、习俗、信仰、价值观,关系到民族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加强民族精神在民族舞创作中的融入,需要借助编舞技巧。为了提高编舞技巧的应用效果,将民族舞作品中的民族精神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舞蹈编导要立足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深入研究不同民族的文化和风俗,拓展创作视角,确定民族舞作品的主题,选择能够体现民族精神的优质素材,促使舞蹈动作真正成为民族精神的载体,借由通俗易懂的舞蹈语言演绎脍炙人口的历史文化故事,实现传承民族精神的目的。其次,运用编舞技巧协调好舞蹈动作和民族精神,尽量避免舞蹈动作在舞句和舞段中重复率过高的情况,而是应该创作蕴含深意和美感、丰富多样的舞蹈动作,突出民族舞作品的精神内涵,促进民族精神顺利表达。最后,舞蹈编导要树立创新理念,将提炼的民族元素加以适度创新,重新设计舞蹈动作造型,给观众带来新奇的体验,真实演绎当今各民族群众安宁富足的生活,表达各民族群众的独特风采及其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结合民族舞特点进行创作
如果说民族精神是民族舞创作的原点,那么结合民族舞特点进行创作能够大幅提高作品表现力,促使舞蹈效果远超预期。这就需要舞蹈编导运用编舞技巧精心设计民族舞作品中的每个舞蹈动作,借由舞蹈动作描述自然景观和历史故事,增加对观众的感官冲击,牢牢攫取观众视线,保证观众对民族舞作品的准确理解。首先,民族舞创作的一个要点在于舞蹈动作与舞者情绪保持一致,运用编舞技巧使点线面元素结合到一起,随着音乐节奏调整舞蹈动作和舞者队形,依托舞蹈语言构建丰富的画面,展现舞者曼妙的舞姿,向观众呈现优美的自然风景,给观众制造沉浸式体验,凸显舞蹈主题和意象。其次,在民族舞创作过程中要应用编舞技巧融入个性化的舞蹈语言,体现出舞蹈编导对舞蹈艺术的不懈追求以及对民族精神的独特见解,为观众打造一场舞蹈盛宴,使观众能够理解和认同舞蹈编导的创作理念。最后,舞蹈编导要真切认识到编舞技巧的应用价值,在民族舞创作中辩证运用编舞技巧,创作符合大众审美观念和文化需求的民族舞作品,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给予大众心灵的释放。
(三)灵活运用不同的编舞技巧
在民族舞创作中灵活运用不同的编舞技巧可以赋予民族舞作品更加丰富的内涵,提高作品主题和情感的表现力,强化民族舞作品的视觉效果,得到观众的肯定。首先,民族舞创作要结合场地、背景、角色等多种因素运用编舞技巧,确保形体动作、表情、时间、空间各方面的协调,激发观众的联想和想象,提高观众的参与感和互动感。其次,编舞技巧的应用要为民族舞作品核心意象的打造而服务,舞者的头部、颈部、肩部、双手、腰部、腿部每一个部位的动作、造型都贴合意象特征,凭借灵动的舞姿营造特殊意境,增强民族舞作品主题与主体形象的契合度。最后,民族舞现代化发展的趋势下,舞蹈编导要吸收戏曲、杂技等多种艺术元素,运用编舞技巧将不同元素进行整合,同时注重应用信息技术,如LED屏幕、智能控制舞台灯光,增强民族舞作品的观赏性,促使原生态民族舞与现代技术手法相辅相成,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3]。
结语:总而言之,民族舞创作中运用编舞技巧能够突出民族风格,提高民族舞作品表现力和舞蹈画面的辨识度,增强观众对民族舞作品主题、意象、情感的理解,为民族舞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因此,舞蹈编导要不断加强编舞技巧在民族舞创作中的应用研究,充分考虑各民族历史文化和大众的审美品位,打造艺术性、文化性、美观性兼备的民族舞作品。
参考文献
[1]邹鹏.编舞技法在民族舞蹈创作中的运用策略研究[J].明日风尚,2022,(08):65-68.
[2]汪珂帆.编舞技法在民族舞创作中的探索与实践[J].艺术评鉴,2023,(17):86-91.
[3]杨雯婷.浅析舞蹈美学与民族舞表演艺术[J].尚舞,2024,(05):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