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初中英语读写教学策略探究
占渝
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第三中学 福建南平 354100
摘要:随着英语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聚焦于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的初中英语读写教学策略。基于此,本文通过剖析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势,从多方面提出具体策略。旨在提升初中英语读写教学的系统性与有效性,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从而可以有效的为初中英语教学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初中英语;读写教学;教学策略
引言:单元整体教学强调从单元主题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规划与设计,使各教学板块相互关联、层层递进,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基于此,读写作为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的策略优化,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阅读与写作兴趣,提高读写技能,从而可以进一步有效的促进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的协同发展。
一、问题链引导教学法,深挖读写文本内涵
问题链引导教学法,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目标与文本内容,设计一组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以问题驱动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究文本内涵,从而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基于此,在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这一方法能有效引导学生从浅层次理解迈向深度剖析[1]。
例如,通过以“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 为例,在阅读教学环节,教师可围绕单元主题“未来职业规划”设计问题链。首先抛出基础问题:“What are the main jobs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引导学生快速浏览文本,获取关键信息,梳理出文章提及的诸如医生、工程师、计算机科学家等职业。接着,深入提问:“Why do the characters in the passage choose these jobs?”促使学生进一步研读文本,分析人物选择职业的原因,如对某领域的热爱、看好行业前景等,这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细节的理解,还能让学生体会到职业选择背后的逻辑。最后,提出开放性问题:“What factors should you consider when choosing your future job?”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与阅读内容,进行深度思考与讨论,培养批判性思维。
在写作教学时,问题链同样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先问:“What job do you want to do in the future?”帮助学生确定写作主题。随后追问:“What skills or knowledge do you need for this job?”引导学生构思文章内容,思考所需职业技能与知识储备。最后提问:“How will you prepare for this job in the future?”让学生规划未来行动步骤,完善写作框架。基于此,通过这一系列问题链,学生能够深入挖掘写作主题内涵,有条理地组织语言,完成高质量写作。由此可见,整个过程中,问题链如同一条线索,贯穿读写教学,能够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单元主题,从而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与思维能力。
二、项目式融合教学法,贯通读写实践环节
项目式融合教学法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具体项目,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知识与技能,实现阅读与写作实践环节的有机贯通,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基于此,在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借助项目式学习,能极大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2]。
例如,通过以“China has the largest population.” 为例,教师可设计“制作一份介绍家乡的英文宣传手册”项目。在项目启动阶段,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文本、课外资料以及网络信息,广泛收集关于家乡人口、地理、文化、经济等方面的信息,完成阅读输入。比如,在阅读一篇介绍家乡特色文化的文章时,学生不仅要理解文章内容,还要学习如何描述文化特色的词汇、句式与表达方式。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将阅读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与提炼,转化为写作素材,用于宣传手册的创作。如撰写“家乡的传统文化”板块时,学生运用阅读中学到的 “be famous for...”“has a long history of...” 等句式,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民俗活动等,完成从阅读到写作的输出转换。为使宣传手册更具吸引力,学生还会进行小组讨论、分工协作,有人负责文字撰写,有人负责图片收集与排版设计,在实践中锻炼团队协作能力。
三、多模态协同教学法,丰富读写教学形式
多模态协同教学法综合运用多种感官模态,如视觉、听觉、触觉等,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信息呈现方式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读写教学效果。基于此,在初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中,多模态协同能使抽象的语言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理解与吸收。
以“Spring Festival” 为例,在阅读教学时,教师可先播放一段关于中国春节庆祝活动的视频,视频中热闹的场景、喜庆的音乐以及人们的欢声笑语,瞬间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对春节这一主题有直观的感受,从听觉与视觉模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随后,展示与春节相关的图片,如贴春联、放鞭炮、吃年夜饭等,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描述画面内容,激活已有知识储备,同时引入新的词汇与句式,如 “put up Spring Festival couplets”“set off fireworks” 等,从视觉与语言模态加深学生对春节相关表达的理解。接着,让学生阅读关于春节的文章,此时学生结合之前的视听体验,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细节。
在写作教学环节,教师同样运用多模态教学。播放一段外国人讲述对中国春节印象的音频,学生听完后,参考阅读文章与视听内容,进行写作练习,描述春节的习俗与意义。基于此,学生还可以借助绘画工具,可以有效的为自己的作文配上简单插图,从触觉与视觉模态进一步丰富写作成果。由此可见,这种多模态协同教学法,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学习环境中,全方位感知语言知识,提升读写能力,从而能够有效的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有趣、高效有序,以此调动学生的参与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的初中英语读写教学策略,为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能够有效解决传统读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使读写教学更具系统性、趣味性和实效性。基于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与实践,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些策略,充分发挥单元整体教学的优势,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尤红英.初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J].中学生英语,2023(48):125-126.
[2]马凌.基于提升文化意识的初中英语读写教学实践[J].中学生英语,2023(46):15-16.
[3]陈燕华.单元整体教学视域下初中英语读写教学策略探究[J].课堂内外(高中版), 2024(26):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