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端背压变化下核电机组运行特性研究
景力伟
山东核电有限公司 265116
摘要:在核能发电领域,核电机组的高效稳定运行至关重要。冷端背压作为影响核电机组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其变化对机组的运行特性产生着深远影响。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对发电效率要求的提高,深入研究冷端背压变化下核电机组的运行特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对相关特性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背压变化与机组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优化机组运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冷端背压;核电机组;运行
引言
核电机组在能源供应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备受关注。冷端背压的变化会引发一系列复杂的物理过程,进而影响核电机组的热力性能、经济性以及运行稳定性。当前,能源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在冷端背压变化的情况下确保核电机组的高效运行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对冷端背压变化下核电机组运行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推动核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1核电机组冷端系统概述
核电机组冷端系统是核电机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及效率发挥着关键作用。该系统主要由凝汽器、循环水泵、冷却塔等设备构成。凝汽器作为核心部件,其作用是将汽轮机排出的蒸汽凝结成水,在这个过程中建立并维持凝汽器内的真空环境,从而提高汽轮机的做功效率。循环水泵负责为凝汽器提供循环冷却水,确保蒸汽的有效凝结。冷却塔则用于冷却循环水,使其能够循环使用。冷端系统的运行状况直接影响核电机组的热效率和经济性。当冷端系统运行良好时,能使核电机组在较低的背压下运行,提高机组的发电效率;反之,若冷端系统出现故障或运行参数不佳,将导致背压升高,降低机组的热效率,增加发电成本。
2冷端背压变化对核电机组的影响
冷端背压变化对核电机组的影响是多方面且显著的,从热力性能方面来看,背压升高时,蒸汽在汽轮机内的焓降减小,做功能力下降,导致机组功率输出降低。同时,排汽湿度可能增加,对汽轮机叶片造成侵蚀,影响设备寿命。在凝汽器性能上,背压变化会改变凝汽器的传热性能,使端差、传热系数等参数发生改变,进而影响凝汽器的真空度。从经济性角度而言,背压升高会使机组热效率降低,发电煤耗增加,导致发电成本上升。而且,为维持机组运行可能需要增加循环水流量等,进一步增加能耗和运行成本。此外,冷端背压变化还可能影响核电机组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如引起机组振动等问题。因此,深入研究冷端背压变化对核电机组的影响,对于优化机组运行、提高经济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3冷端背压变化下核电机组的运行优化策略
3.1优选水泵型式及工况
循环水泵作为电站最大能源消耗设备之一,节约其运行成本是重要优化目标,需在保证供水的前提下进行。本节结合散热器、水箱和时间戳开展优化工作,主要依据每月冷却水量(包括系统单位、主要用水量等)对供水外观和条件进行优化。在计算相应泵工况下的功耗时,考虑水阻、冷却水管电阻等因素,从静态泵中获取泵的功率,进而确定泵的运行成本,以此实现循环水泵型式及工况的优选,提高电站运行的经济性。
3.2冷端系统优化
冷端系统优化对于提升制冷设备运行效率至关重要,其优化目标是结合飞机的位置与运行条件,通过水力计算,并综合多种冷端参数来实现。这些参数涵盖不同类型的低压油箱、泵的类型与面积、冷却比、循环泵与回收水管的配置、冷却塔的类型及流量区、热经济性等。在国内核电站中,冷却终端的优化范围主要涉及汽轮机循环水供给系统和冷却塔。具体的主要参数包括汽轮机低压水龙头数量、泵的类型、最佳回压pb、冷却比、泵表面以及水流入泵管的速度、泵管长度l、泵管直径d、泵头差δt、泵入口和出口温度tw1和tw2、冷却塔数和冷却塔表面等。在优化计算方面,最小年成本法是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方法需计算投资成本、生产成本和利润,并结合时间因素,将各项目的建设和设备投资成本在年底转换为等效的补偿成本,再加上运营成本和年利润,从而构成每个项目的年成本。对于蒸汽冷却器,其饱和压力根据各蒸汽室的平均饱和温度计算,并基于一系列假设计算,如低压蒸汽轮机汽缸进入蒸汽室的蒸汽量均匀、热负荷均匀、各蒸汽室冷却温度相同以及蒸汽房具有相同的冷却区域等。在实际运行中,由于每月水温会发生变化,需要通过调整循环泵的运行周期数来改变循环水量,进而改变涡轮机的回压。通常假设蒸汽轮机的蒸汽量和输入参数保持不变,以此来计算机组备用压力变化引起的微小变化。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涡轮增压器功率会因工厂供应情况而有所不同。通过对冷端系统的全面优化,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工况,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和经济性。
3.3 优选低压缸型式
优选低压缸型式对于发电厂的运行成本有着重要影响,不同类型的低压缸,其低压循环度、叶片最终长度和排气管大小各异,且成本也存在差异。叶片长度的不同会影响空气动力性能,进而使蒸汽涡轮机的热消耗率不同,最终影响发电厂运行成本。在选择低压缸时,主要考虑热消耗率的变化,通过比较不同特性的曲线参数数据来做出选择。热计算通常采用增量法,而最小功率增益法主要关注涡轮增压后压力对蒸汽进气口的影响,以此反映产能变化对泵运行成本的影响。在优化过程中,要从不同的修正曲线中选取最合理的“逆势微电位”曲线,也就是确定最合理的低压缸形状,包括合理的排气孔数、尺寸、托盘的最终高度和等级特征等。当有效输出微功率过大且泵运行消耗过大时,热校正曲线的所有曲线都会进行优化,从而实现低压缸型式的优选。
3.4运行监测与控制系统优化
在冷端背压变化下,核电机组的运行监测与控制系统的优化至关重要。需要安装高精度的传感器,实时监测冷端系统的关键参数,如背压值、水温、流量等。这些传感器应具备高可靠性和准确性,以确保获取的数据真实反映系统运行状态。控制系统要具备智能分析和决策能力,通过对实时监测数据的分析,结合预设的运行模型和优化算法,自动调整循环泵的转速、阀门开度等操作参数,使冷端系统始终保持在最佳运行工况。同时,控制系统还应具备故障预警和诊断功能,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保障核电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3.5人员培训与管理策略优化
核电机组的运行优化不仅依赖于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还需要高素质的运行人员。因此,要加强对运行人员的专业培训,使其深入了解冷端背压变化对核电机组的影响机制,掌握各种优化策略的实施方法和操作要点。培训内容应包括冷端系统的工作原理、设备维护、故障处理以及优化运行的实际案例分析等。此外,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员管理策略也十分必要。通过制定明确的岗位职责和操作规程,激励运行人员积极参与运行优化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心,确保各项优化策略能够得到有效执行,从而实现核电机组在冷端背压变化下的高效、安全运行。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冷端背压变化下核电机组的运行特性研究是一个复杂且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通过本次研究,对冷端背压变化与核电机组运行特性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研究结果不仅为核电机组的优化运行提供了重要参考,也为进一步提高核能发电的效率和安全性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金蓉,张亦弛,王声学,等.基于核电厂运行机组的持续绩效提升模式探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3,(S2):83-85.
[2]余剑英.VVER核电机组厂用电系统设计与运行研究[J].中国设备工程,2023,(S2):23-25.
[3]张世宇.电力市场环境下核电机组运营策略优化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23.
[4]鲍旭东,蔡超,司先国,等.核电汽轮发电机组输出功率预测方法研究[J].发电设备,2022,36(02):12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