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公路施工阶段交叉作业安全管理策略研究

作者

陈昌均

重庆泉禾锐建筑劳务有限公司 重庆 408300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公路施工阶段交叉作业现象日益普遍。交叉作业是指在同一施工区域内,不同工种、不同项目的作业同时进行,这种作业方式虽然提高了施工效率,但也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由于作业人员、设备和材料的交叉,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给施工安全带来严峻挑战。因此,研究公路施工阶段交叉作业安全管理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旨在降低安全风险,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工程的顺利进行。

二、公路施工阶段交叉作业的现状与挑战

2.1 现状概述

在公路施工过程中,交叉作业是一种常见的施工方式。不同施工单位或同一施工单位的不同工种在同一施工区域内同时进行施工活动,以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然而,这种作业方式也带来了诸多问题,使得施工安全面临严峻挑战。

2.2 面临挑战

2.2.1 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足

许多施工人员对交叉作业的安全风险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安全培训。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他们往往忽视安全防护措施,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例如,一些工人在高处作业时不系安全带,在操作机械设备时不戴防护手套等,这些行为都极大地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2.2.2 作业区域管理不善

交叉作业时,作业区域的划分不明确,导致不同工种之间相互干扰。不同工种的施工人员在同一区域内作业,容易造成施工混乱,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比如,土方开挖作业与混凝土浇筑作业在同一区域进行,土方开挖产生的扬尘和土石可能会影响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同时也可能对施工人员造成伤害。

2.2.3 设备与材料的冲突

不同工种使用的设备和材料在同一空间内作业,容易造成设备碰撞、材料损坏等安全隐患。例如,起重机的吊臂与其他施工设备的操作空间发生冲突,可能会导致设备损坏和人员伤亡;材料的堆放不当也可能会影响施工通道,增加事故风险。

2.2.4 应急响应能力不足

在交叉作业中,一旦发生事故,现场的应急响应能力往往不足。由于缺乏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作业人员无法及时有效地处理突发情况,导致事故扩大。例如,在发生火灾事故时,现场人员可能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材,也不知道如何组织人员疏散,从而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2.2.5 信息沟通不畅

不同工种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导致作业安排不协调,增加了安全风险。各工种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无法及时了解对方的施工进度和需求,容易造成施工冲突。比如,一个工种的施工可能会影响另一个工种的施工进度,但由于信息沟通不及时,双方无法及时协调解决,从而影响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

三、公路施工阶段交叉作业安全管理策略

3.1 加强安全培训与教育

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增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内容应包括交叉作业的安全风险、应急处理措施以及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通过考核评估,确保每位作业人员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例如,可以邀请专业的安全讲师进行授课,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让作业人员深刻认识到交叉作业安全的重要性。同时,针对不同工种的作业特点,进行专项的安全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技能。

3.2 明确作业区域划分

在施工现场,合理划分不同工种的作业区域,设置明显的标识和警示标志,确保作业人员清楚各自的作业范围。制定交叉作业的具体方案,明确各工种的作业时间和顺序,避免交叉作业带来的安全隐患。比如,在土方开挖区域和混凝土浇筑区域之间设置明显的隔离带,防止土石和扬尘影响混凝土浇筑作业。同时,根据施工进度,合理安排各工种的作业时间,避免在同一时间、同一区域内进行多个需要高度协作或可能相互干扰的施工活动。

3.3 制定设备使用规范

针对交叉作业中使用的设备,制定详细的使用规范,确保设备的安全操作。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使用时,设定专人负责设备的管理,避免因设备冲突导致的安全事故。例如,起重机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同时,建立设备维护保养记录,详细记录每台设备的维护情况,确保设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4 建立信息沟通机制

建立跨工种的信息沟通机制,确保各工种之间的信息及时共享。可以利用项目管理软件、即时通讯工具等信息化手段,实时共享施工信息,提高沟通效率。例如,通过项目管理软件,各工种可以及时上传施工进度、存在的问题等信息,方便其他工种了解情况,及时调整作业方案。同时,定期召开施工协调会议,邀请所有相关的施工团队参加,讨论施工计划、进度和资源分配等问题,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问题。

3.5 完善应急预案

针对交叉作业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预案应包括事故的应急处理流程、应急救援人员的分工及联系方式。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作业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确保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处理。比如,制定火灾、触电、高处坠落等事故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救援人员的职责和救援流程。定期组织应急演练,让作业人员熟悉应急预案的内容,掌握应急救援技能。

3.6 实施安全监督与检查

在施工现场,设立专门的安全监督人员,负责对交叉作业的安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整改安全隐患,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落实到位。例如,安全监督人员要每天对施工现场进行巡查,检查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是否到位,设备是否正常运行,作业区域是否划分合理等。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下达整改通知书,责令相关责任人限期整改,并进行跟踪复查,确保隐患整改到位。

四、实施效果与评估

4.1 评估指标

为确保上述安全防护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需制定量化的评估指标。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安全培训覆盖率,统计参加安全培训的作业人员比例,确保所有作业人员均接受过相关培训;安全隐患整改率,定期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隐患,记录隐患整改情况,确保隐患整改率达到 100‰

4.2 持续改进

根据评估结果,对安全防护管理措施进行持续改进。如果发现安全培训覆盖率未达到要求,要分析原因,加强培训力度;如果安全隐患整改率不高,要查找整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善整改机制。通过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交叉作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降低安全风险。

五、结论

公路施工阶段交叉作业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施工的各个环节和各个方面。通过加强安全培训与教育、明确作业区域划分、制定设备使用规范、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实施安全监督与检查、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和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等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交叉作业的安全风险,保障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改进安全防护管理措施,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为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浅谈 EPC 总承包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J]. 陈俊.城市道桥与防洪,2023(12)

[2]高速公路养护全过程造价管理技术[J]. 胡敏.四川建材,2023(12)

[3]高速公路建设工程造价分析与优化——以广州北三环高速公路为例[J]. 温华.工程技术研究,202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