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空间总体规划中土地资源利用与土地资源管理分析

作者

王艳星 段娜

1河北民诚城乡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2河北海润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河北省石家庄市 050000

摘要:在社会经济蓬勃发展期间,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发挥着日渐重要的作用,其直接关系着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效果,也关系着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加强对空间总体规划中土地资源利用与土地资源管理的研究,对于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空间总体规划;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资源管理

引言

在新时期的发展背景下,城市建设发展伴随的城市用地规模扩张,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土地供需的矛盾问题。在土地资源本身有限的情况下,如何兼顾城市建设发展与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是现阶段城市建设发展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1土地资源利用与土地资源管理现状

1.1土地资源保护和开发不力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建设用地规模迅速扩大,造成了城区周边大量优质耕地被占用,且耕地后备资源日趋枯竭,使耕地占补平衡面临严峻挑战。我国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存在土地使用粗放,“重用轻养”的现象。同时,部分地区也出现了过度开采,污染严重的问题,使耕地质量不断下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1.2土地错用和乱用

当前,我国土地产权界定不清,流转机制不健全,造成土地资源无法合理分配与利用,制约了土地生产率的提高。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体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土地资源的保护等,都已经成为制约土地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因素。耕地撂荒、废旧老宅长期占用、新建房屋未拆除、旧房违规附房等问题十分突出,既造成了较大的耕地资源浪费,又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优美与整洁。

2空间总体规划中土地资源利用与土地资源管理相关建议

2.1完善土地资源管理政策法规体系

我国土地资源管理政策法规有不足,影响土地利用和生态保护。完善该体系,一是加强立法工作,政府依土地管理和生态保护需求制定、修订法律法规,明确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规范标准,如《土地管理法》修订强调生态保护,划定生态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禁止在生态敏感区违规开发。二是加强执法监督,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如加大对擅自占耕地建设行为的巡查和惩处力度,维护法规权威性。三是建立健全公众参与机制,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如制定规划和重大项目时通过听证会、公示等征求意见,使决策更科学合理,符合公众与生态保护要求。

2.2应用信息化技术

现代化土地资源管理中可应用新型GIS等先进技术,借助新型信息化技术开展全面的土地资源管理。GIS技术具有先进的土地资源管理优势,借助空间传感技术、卫星遥感技术使土地资源管理更加高效。

1)土地资源调查。利用GIS进行土地资源的空间数据采集、存储和管理,实现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现状、土壤质地等信息的高效查询和分析。

2)土地利用规划。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和决策支持功能,辅助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以及城市和乡村规划。

3)土地资源监管。运用GIS进行土地使用动态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用地、闲置土地等问题。土地资源评估。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和模型预测功能,评估土地质量、价值,以及土地开发潜力和适宜性。

另外,除GIS技术之外,人工智能技术也可应用于土地资源信息化管理。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不仅为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带来了机遇,还为其提供了更多的解决方法。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应用于土地资源管理之时可实现资源数据挖掘、分析、处理,使土地资源管理获取大数据支持。另外,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土地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还能够实现土地资源监管,通过监管确认是否存在问题,如发现异常则需要联系相关部门实施整改处理。

2.3合理处理用地矛盾

在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要实现对土地资源的有效开发,让有限的土地发挥更大的价值,从而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实践中,对用地进行总体设计时,应从多个角度出发,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其与现实之间出现了一些不相适应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处理空间总体规划中土地资源利用与实际用地之间的矛盾。在进行国土间总体规划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考量各种要素,兼顾资源配置和用地的矛盾。

2.4贯彻城市生态建设发展理念

城市土地的开发利用,也强调加强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情况的重视。结合前文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从环境规制这一影响因素入手,明确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在1%水平下呈现出负向显著的状态。结合城市建设发展情况分析,明确该城市在改善当地环境方面投入的各类资源要素,并未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充分利用。针对这一方面的问题,以提升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为目的,也应能够积极贯彻城市生态建设发展的理念,从城市土地资源管理的角度,健全完善城市的生态预警体系,制定合理的产业入住门槛,推动城市现有的生态资源优势转换为绿色生态经济,重点针对土地开发过程中的一些生态环境风险问题加以防范。城市建设期间也应贯彻落实好环境规制的相关要求,促进城市用地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2.5完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体系,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空间总体规划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空间总体规划体系。要从全国及当地的具体国情出发,综合、科学地对城乡用地进行综合、科学地分析,统筹各类用地资源,在此基础上,理性处理好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制定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时,应从土地资源、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综合考量,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体系。在制定规划时,应兼顾社会发展和土地资源保护的相互协调,实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以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合理制定城市发展目标,从而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发展。

2.6推广生态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模式

生态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考虑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采用影响小的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破坏,实现综合效益统一。农业领域推广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等模式。生态农业促进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减少化肥、农药污染;有机农业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和转基因技术,生产优质农产品,如句容戴庄村发展有机农业,保护土壤和水环境且提升农产品品质与价格。城市建设推广绿色建筑、海绵城市理念。绿色建筑节能、节水、节材,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海绵城市通过建设雨水花园等实现雨水渗透、储存和利用,减少内涝和水资源浪费,如上海海绵城市建设提高雨水调蓄能力和环境质量。推广生态工业园区、生态旅游模式。生态工业园区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实现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减少工业污染;生态旅游通过开发和保护景观遗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平衡和景观质量。

结语

在进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与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保证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土地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方法,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与管理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璐.“三区三线”与土地资源管理的关系及其在土地空间总体规划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4(12):77-79.

[2]中国法制出版社.土地管理法新解读[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

[3]谢延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22.

[4]安东阁.浅谈提升城乡土地利用效益的方法[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3,(04):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