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融入路径研究
夏晓艳 倪彩霞 曲保平 毛利军
朔州陶瓷职业技术学院 038300
摘要: 本文探讨了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重要意义、目标以及具体的融入路径。通过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资源,从化学史、科学家事迹、学科知识与社会热点的联系等方面入手,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学有机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科学精神、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以及环保意识等综合素质,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协同育人目标,为高校化学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思政;融入路径;协同育人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思政已成为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无机及分析化学作为化学类专业的基础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如何将这些思政元素有效地融入课程教学中,是当前化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重要意义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意义重大。其首要意义在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高校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该课程融入思政可贯穿思想政治教育于教学全程,让学生在学专业知识时受熏陶,达成知识教育与价值引领统一,有力支撑立德树人。再者,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借由我国古代化学成就与近现代突破激发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以科学家事迹培育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通过关注学科与社会、环境联系增强社会责任感与环保意识,强调实验规范操作与数据诚信塑造职业道德与科学素养,这些对学生长远发展极为关键。此外,还可促进化学学科健康发展,使学生树立正确科学观与价值观,引导其用化学知识造福人类、推动可持续发展并防止技术滥用误用,确保学科在健康轨道前行。
二、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思政的目标
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思政具有多维度目标。知识目标上,学生需系统掌握课程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与实验技能,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构建扎实专业基础,为后续学习与化学工作筑牢根基。能力目标在于培育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实践动手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促其在化学学习研究中探索新知识方法,提升科学素养与综合能力,契合学科发展与社会人才需求[1]。思政目标涵盖多方面,爱国主义情怀方面,借由我国化学历史成就与近现代科研成果,增强学生民族自信与爱国情感,激发其为祖国化学事业奉献决心;科学精神方面,以科学家探索历程与伟大成就,如门捷列夫、居里夫人等事例,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勇于探索等精神,使其敬畏热爱科学;社会责任感方面,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在社会的作用与影响,使其深知化学专业人才责任,开发应用技术时考量社会环境因素,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职业道德方面,于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实验数据真实可靠意识,杜绝学术不端,强化实验室规范操作意识,塑造良好职业操守;环保意识方面,结合化学与环境联系,传授环保应用与污染治理方法,让学生重视环保,树立绿色化学理念,探索减污节能途径,成为具环保意识的化学专业人才。
三、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路径
(一)在化学史中挖掘思政元素:传承化学文化与精神
我国古代化学文明璀璨,如青铜铸造技术。司母戊鼎的铸造工艺精湛、流程复杂,彰显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体现当时金属冶炼与铸造技术的高超,以及社会强大组织与文化底蕴。讲述这些,能让学生领略古代化学于世界化学史的重要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文化自信。近现代我国化学亦有重大突破,像侯德榜的侯氏制碱法打破国外垄断,为化学工业奠基。介绍时深入剖析其在艰苦条件下,凭爱国情怀攻克科研难关的事迹,可激发学生爱国热情与为国家科技努力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体会到先辈为国家繁荣的奋斗精神,从而在化学学习中传承这份情怀与精神,树立为祖国化学事业拼搏的信念。
(二)结合科学家事迹开展思政教育:塑造科学品德与素养
诸多科学家事迹是思政教育优质素材。门捷列夫研究元素周期律时,面对元素复杂混乱局面,以敏锐洞察力和顽强毅力,经多年深入探究与思考发现元素周期表。其创新思维、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不畏艰难的精神,能激励学生勇于创新、坚持不懈,培育科学精神与创新意识,让学生明白科研需持之以恒与大胆创新。居里夫人发现镭后,不逐商业利益,投身医学用于癌症治疗,其无私奉献和高度社会责任感,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明确科研旨在造福人类。使学生在敬仰科学家伟大人格的同时,学习其社会责任与道德风范,为自身品德修养和职业素养的提升注入动力,在未来化学研究与应用中坚守正道[2]。
(三)从学科知识与社会热点联系中融入思政元素:彰显化学社会担当
讲解化学物质性质与反应时,关联食品安全热点很有意义。如食品添加剂合理使用与滥用问题,介绍其改善食品品质和延长保质期作用的同时,剖析不法商家滥用对人体健康危害。这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培养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促使其用化学知识关注和解决实际问题,明白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自身肩负维护食品安全的责任。面对突出的环境问题,化学与环保联系紧密。讲解化学平衡原理时引入大气污染物形成与治理,让学生了解化学原理在环境治理应用,介绍绿色化学理念与方法,鼓励探索绿色工艺减少污染[3]。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使其意识到化学在环保中的关键作用,激发运用化学为环保事业贡献力量的决心,做绿色化学的践行者。
(四)在实验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培育实验素养与协作能力
实验教学是课程关键部分。实验规范与职业道德方面,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实验规范,正确操作仪器、如实记录数据,杜绝数据造假等学术不端。如化学分析实验,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步骤与数据记录,让其明白科研需诚实严谨,如此才能得可靠结论,培养严谨科学态度与良好职业道德,使学生在实验中养成诚信科研的习惯。实验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培养上,很多实验需分组合作。如综合性实验,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方案设计、操作、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等任务。过程中,学生学会倾听意见建议,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团队效率,遇问题相互沟通解决。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与沟通能力,提升综合素质,使其明白合作在化学研究与实践中的重要性,为今后从事化学相关工作奠定良好的团队协作基础。
四、结论
在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教学改革举措。通过深入挖掘化学史、科学家事迹、学科知识与社会热点的联系以及实验教学等方面的思政资源,并将其有机地融入课程教学中,可以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协同育人目标。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科学精神、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环保意识等综合素质,也有利于促进化学学科的健康发展。化学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思政元素的融入路径,提高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化学专业人才做出积极贡献。同时,高校也应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支持与保障体系,推动课程思政在各学科专业课程中的全面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陈燕敏,毛海荣,李永宇,陈建军,靳爱玲.融入课程思政的无机及分析化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郑州师范教育,2023,12(02):68-71.
[2]段云青,段志青,武鑫,郭晓迪.分析化学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的路径[J].大学化学,2022,37(07):82-88.
[3]马喜峰.课程思政元素融入高职《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的探索[J].绿色科技,2021,23(07):267-268+271.
作者简介:夏晓艳(1987-),女,山西人,讲师
山西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项目“大思政格局下高职院校《无机与分析化学》课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研究与探索”(项目编号:20230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