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有效途径》
张肖迪
江苏省扬州市文化馆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重重困难。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总结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有效途径,包括政策和法律保障、创新创意的传承模式、社区参与和环保视野的保护等。此外,本文还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的保护和传承提出了建议。这些研究成果对于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政策、法律、创新、社区参与、环保、挑战、建议。
一、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记录着人类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它们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不仅是国家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体现。然而,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和文化的多元化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人才短缺、资源有限、市场化的商业开发等。因此,本文旨在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有效途径,提出面临的挑战,并对未来的保护和传承提出建议,以期为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现状和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涉及文化、社会、政治和经济等多个领域的综合性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已经开始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并提出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和政策。在中国,政府也积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但是在实际的保护工作中,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
(一)认识不足
部分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保护意识和工作能力。由于认识不足,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缺乏长期规划和系统性的工作安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影响深远。
(二)人才短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包括文化遗产保护、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等多个领域的专业人才。但是,现在这些领域的专业人才短缺,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缺乏必要的支持。
(三)资源有限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是目前很多地方的资源有限,难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充足的支持。在一些贫困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甚至缺乏最基本的经费和设施支持。
(四)市场商业开发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商业化程度的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被商业化开发。在商业化开发的过程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会被扭曲、侵犯和损毁,失去其本来的意义和价值。此外,商业化开发还可能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流失和破坏。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保护和传承。政府应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的认识,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法律,营造良好环境。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有效途径
(一)意识上的有效途径
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其的认识和重视。同时,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和评估,明确其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然后,还要加强对相关从业人员和志愿者的意识培养,提高其保护和传承意识。
(二)制度上的有效途径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建立健全的保护机制和体系。另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和管理,及时发现和保护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后,还可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支持和资助,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提供必要的经济支持。
(三)技术上的有效途径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培养和传承,建立健全的传承机制和体系。其次,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保护效果和传承效率。最后,可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和利用,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时空传承和利用。
(四)经济上的有效途径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和推广,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发挥。然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和推广,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最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险的研究和应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提供必要的风险保障。
四、结论与展望
本文分析和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有效途径,得出了一系列结论。首先,这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需要政府、专业机构、民间组织和公众的共同努力。其次,采取多种有效途径是必要的,包括意识上、制度上、技术上、经济上以及社会上的有效途径。实施这些途径需要注重实践和总结经验和教训,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最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是一项永恒的事业,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在未来,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工作,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加大保护和传承力度,提高公众的意识和参与度,促进可持续发展。同时,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新模式和新途径,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价值,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群众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陈慧.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 时代论坛, 2020, 03: 74-75.
[2].罗志磊.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法律问题探析[J]. 四川社会科学, 2019, 02: 51-55.
[3].赵春霞.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模式研究[J]. 黑龙江民族研究, 2020, 06: 24-25.
[4].李俊杰.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经验与思考[J]. 旅游文化导刊, 2020, 17(03): 119-120.
[5].王成龙. 基于创新创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模式研究[J]. 中国文化产业, 2019, 07: 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