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方法的分析

作者

李家慧 彭文武

普洱市宁洱县勐先镇中心卫生院 云南普洱650000 普洱市人民医院 云南普洱650000

预防接种是通过注射疫苗来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力,从而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有效方法。对于儿童而言,预防接种尤为重要,因为他们在生长发育阶段,免疫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袭[1]。然而,疫苗接种并非完全没有风险,部分儿童在接种后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因此,了解并正确处理这些不良反应,对于保障儿童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抽取于本院2021 年 1 月-2021 年 12 月一年进行国家强制预防接种的 1428 人次小儿,其中 46 例,分析小儿预防接种中的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方法。结果详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础资料

抽取于本院2021 年1 月-2021 年12 月期间进行预防接种的46 例小儿为研究对象,年龄最小 1 个月,最大5 岁,均值范围(3.24±0.21)岁,其中男性为 24 例,女性为22 例。上述对象预防接种后均出现不良反应,其症状发生时间间隔期最短20 分钟,最长 16 天,均值范围(6.32±1.54)天。

1.2 方法

1.2.1 不良反应发生因素分析

不良反应的诱发因素涵盖了操作层面的因素与疫苗本身的因素,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操作因素:在预防接种的过程中,部分医务人员未能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规范,这包括但不限于消毒位置的选择不当、接种剂量的不准确、消毒面积未能充分覆盖,以及接种途径的选择不科学等问题,这些问题共同导致了不良反应的发生。(2) 疫苗因素:疫苗的运送与存储过程中若处理不当,导致其免疫效价显著下降,将可能引发不良症状。疫苗储存环境的温度若未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会直接影响其稳定性,进而无法实现预期的免疫效果。

1.2.2 应对方案

(1)为确保疫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实施“专供专用”制度,并指派专业人员进行全程管理。在疫苗的运输与储存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既定规范,以杜绝任何人为失误的发生。

(2)定期为接种人员组织专业培训,核心内容聚焦于疫苗的正确接种与保存方法。通过培训,激励接种人员优化操作习惯,增强操作程序的规范性与无菌操作意识,旨在减少如晕针(如丧失意识、心跳加速、面色苍白无力等症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3)在社区范围内广泛传播预防接种的专业知识,强调接种的重要性,普及接种方法及疫苗种类信息。通过提升小儿家长的认知度,使其能够熟悉不良症状的预防措施,并掌握应对不良症状的有效方法,从而优化患儿的健康恢复过程,并降低诸如恶心呕吐、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等全身性反应的风险。

(4)为所有符合条件的接种儿童建立详细的免疫档案,档案中应记录其药物过敏史、体检结果及禁忌事项等关键信息。接种前,接种人员需细致核对疫苗的有效期、生产批号等,并对接种部位进行全面检查与常规消毒。特别禁止在瘢痕、炎症及硬结区域进行接种,以降低偶合反应(如支气管性肺炎、肺炎、感冒等)的发生几率。

(5)接种完成后,提醒小儿及家长避免搔抓接种部位,以防出现红肿、感染、疼痛等局部不良反应。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型,并统计不同疫苗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 23.0 软件对本次研究结果数据予以计算。 (±s) )用于表示计量资料,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取 (% )表达,以(x2)检验。若 P<0.05 ,表示两组对比差异明显。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型及表现

表1 显示, 46 例小儿中,其产生的不良反应分别为2 例昏厥,26 例全身反应,6 例偶合反应,12 例局部反应。对上述患儿采取相应处理后,不良反应均消失。

表1 不良反应发生的类型

2.2 不同疫苗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表2 显示,百白破疫苗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与其他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 2 不同疫苗导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n,(%)]

注:与百白破疫苗对比, aP<0.05 。

3.讨论

预防接种作为儿童抵御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其核心在于通过向接种者体内注射特定的生物制品,促使体内生成大量针对病原体的抗体,进而实现疾病预防的目的。此方法对于控制、阻断诸如天花、水痘、流感、结核病以及白喉等传染性疾病的传播具有显著效果。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若疫苗质量不达标或接种操作缺乏科学性与规范性,则可能诱发儿童出现不良反应,这不仅会削弱接种的预期效果,还可能对儿童的后续健康状况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强化对接种后不良反应的防治措施,并不断优化预防接种的程序和流程,显得尤为重要且必要[2]。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46 例小儿中,其产生的不良反应分别为 2 例昏厥,26 例全身反应,6 例偶合反应,12 例局部反应。对上述患儿采取相应处理后,不良反应均消失。百白破疫苗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与其他接种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小儿预防接种中不良反应时有发生,对此应针对相关因素,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防止不良反应发生。

参考文献

[1]段宾.免疫规划疫苗预防接种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及护理措施[J].每周文摘·养老周刊, 2023.25(14):0072-0074.

[2]牛志辉.儿童疫苗接种常见不良反应及处理[J].家庭医学(下半月), 2023,34(5):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