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应用价值
李娜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具有发病率高、病程长等特点。患者患病后,肺部功能受到损害,随着生病时间的延长,患者的实质性器官受到不可逆性的损害,对人类的健康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成为目前公认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AECOPD 是COPD 病程分期中的急性加重期,是指在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脓痰量增多,可伴发热等,亦可出现全身不适、失眠、嗜睡、疲乏、抑郁和精神紊乱等症状。当患者出现运动耐力下降、发热和(或)胸部影像异常时可能为COPD 加重的征兆。AECOPD 能显著加快疾病的进程,也是COPD主要致死原因。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环境污染加重,COPD 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呈明显上升趋势,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到2020 年COPD 将成为全球第三大死亡原因。
1.实行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意义。
建立医、护、患三位一体的崭新工作格局,实现医护共同管床、共同查房、共同指导康复锻炼等,目标一致,互相沟通,共同解决患者问题。临床研究表明,这种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医护一体化的实施能改变以往医护分开的工作模式,能有效促进医护患三者的和谐沟通,使得患者的治疗效果获得提升,减轻病痛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可加强临床疗效,通过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指导、健康教育指导、疾病预防措施宣教以及行为干预等,弥补现阶段护理工作中的不足。
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集中于老年人群,自身免疫系统处于疲惫、退化的状态,其生存质量受到了显著影响。目前很多文献证实对 COPD 患者在急性加重期实行早期肺康复管理可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是安全可行的。
2.具体实施过程。
2.1 患者自入院由护士接诊后,医护一体化小组共同评估每一位患者的情况,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制定出动态合理的治疗及护理方案,自患者入院时、在院治疗时、出院后继续来院肺康复功能锻炼延续管理等,由医护一体化小组内固定的医师、护士负责。
2.2 患者入院后,每日进行一次医护一体化查房,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共同协商,制定动态合理的治疗方案。建立查房记录本,落实责任制护理,执行临床护理服务全过程制度,每日查房后立即跟进医师的查房意见及康复治疗进展、注意事项、特殊治疗及检查等,根据新的诊疗方案制定护理计划,追踪患者的专科护理观察要点、相关化验检查的连续落实情况。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临时调整护理人力,改变以往医护分开的现象,高效保障护理安全。此外,医护双方针对患者的疾病情况进行COPD 知识的培训,让患者熟练掌握缩唇呼吸、深呼吸等康复锻炼的方法。
2.3 医护一体化延伸管理:医护一体化小组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护理及康复要点共同决定患者出院时间,并为其建立健康档案,制定出院后的康复计划。出院2 周后,通过电话及微信回访,实时了解患者康复动态,及时调整康复内容,并为患者来院肺康复室进行康复治疗提供详细的计划。
2.4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及出院3 月后生活质量(CAT 评分)、肺功能水平 (FEV1% pred)、维持治疗依从性等方面。1)CAT 评分包括咳嗽、咳痰、胸闷、活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外出能力、睡眠、精力8 个问题,每个问题0-5 分,各问题分数相加得总分。其中0-10分为病情轻微,11-20 分为疾病状态中度,21-30 分为疾病状态严重,31-40分为疾病状态非常严重。2)维持治疗依从性采用慢阻肺自我管理量表,该量表是由国内学者张彩虹依据自我管理的理论编制而成的慢阻肺专门量表,包括症状管理、日常生活管理、情绪管理、信息管理和自我效能管理。总分范围51-255 分,分数越高表示自我管理水平越高。
所有数据均应用 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正态分布资料以均数x ± s 表示,用t 检验;率的比较用χ 2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应用效果。
3.1.降低了慢阻肺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部功能急剧下降,极易并发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脏病、肺部感染等严重病症。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下,医生与护士组成专项协作团队,能对患者病情进行实时、动态的联合监测。医护协同开展呼吸道护理,像规范的翻身拍背、雾化吸入指导等,能有效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减少痰液淤积引发感染的风险。这种紧密的协作让并发症风险在早期就被干预,从而显著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3.2.缩短了住院时间
传统管理模式中,医护沟通存在滞后性,易导致治疗与护理衔接不畅,延长患者恢复进程,医护一体化模式能让医生能快速掌握患者护理中的细节,护士也能准确执行医生根据患者实时状况调整的治疗计划。这种高效协同减少了治疗过程中的衔接耗时与试错成本,从而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
3.3.提高了维持治疗的依从性
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出院后的维持治疗对预防复发至关重要,但患者常因对疾病认知不足、用药复杂等原因难以坚持。医护一体化管理延伸至出院后随访环节。医护协同建立患者健康档案,动态追踪治疗效果,让患者感受到持续的专业关注,增强其对治疗的信心与重视度,进而提高了维持治疗的依从性。
总之,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实行医护一体化管理,降低了慢阻肺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了维持治疗的依从性。同时,又能搭建新的医患沟通的桥梁,便于下一步的治疗与护理。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周期长,患者依从性差,进而可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本研究通过从医疗和护理相结合的角度研究医护一体化的临床意义,为探讨医护一体化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价值,对保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的健康有重要作用,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本文用于河北省卫生健康委科研基金项目:医护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应用价值研究(课题编号:20210406)课题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莫雪飞,朱 敏,李秀雄等医护一体化模式健康教育对慢阻肺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 Vol.4, No.6, 2019
[2]魏文丽.构建医护一体化康复治疗方案对稳定期 COPD 患者的影响[J].TODAY NORSE July,2017,No.7:108-109.
[3]杨君.对急性加重期慢阻肺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评价[J]. 实 用临床护理学杂志,2018,3(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