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加强政府投资工程集中建设优化管理策略探讨
秦猛
宿迁市政府投资工程集中建设管理服务中心 江苏宿迁 223800
摘要: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加强政府投资工程集中建设优化管理策略,以提高工程投资效益和社会满意度。通过构建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仿真模型,并设计模拟实验,本次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管理策略下的投资效益、项目管理效率和政策满意度指标。实验结果表明,加强政府监管和优化信息对称性的策略能够显著提高工程投资收益率、工程质量合格率、工程进度完成率,并提升政策满意度。
关键词:政府投资工程;集中建设;优化管理;投资效益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投资工程在推动经济增长、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政府投资工程集中建设过程中,管理效率低下、资源浪费、工程质量问题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政府投资效益和社会形象。因此,加强政府投资工程集中建设优化管理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政府投资工程集中建设优化管理理论基础
(一)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交叉学科,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而非仅限于50年代的美国。该理论将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原理和方法作为分析工具,研究和刻画政治市场上的主体行为和政治市场的运行。它认为政府并非万能的,政府在决策过程中同样存在缺陷。公共选择理论将经济人假设引入政治领域,认为政治市场的参与者(如政府官员、选民等)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经济人。在政府投资工程集中建设过程中,各利益相关方(政府、企业、民众等)会基于自身利益进行博弈。这种博弈可能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工程质量问题频发。
(二)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是研究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如何建立有效契约关系的理论。在政府投资工程集中建设中,政府与承包商、监理单位等之间存在多层委托-代理关系。由于信息不对称,代理人可能出于自身利益而损害委托人利益,导致工程质量、进度、投资等方面的问题[2]。委托-代理理论为解决政府投资工程集中建设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政府投资工程集中建设优化管理模型构建
(一)模型假设与变量定义
为构建政府投资工程集中建设优化管理模型,本次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各利益相关方均为理性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信息不对称存在于政府与承包商、监理单位之间;
工程质量、进度、投资等指标可量化;
政府监管力度对工程管理效果具有显著影响。
在此基础上,定义以下变量:
xi:第i个项目的投资额;yi:第i个项目的质量评分;ti:第i个项目的进度完成率;ci:第i个项目的资源利用率;α:政府监管力度系数;β:信息不对称程度系数。
(二)模型构建方法
基于上述假设和变量定义,本次研究构建政府投资工程集中建设优化管理模型如下:
其中,Z为目标函数,表示政府投资工程集中建设的综合效益;α、β、γ、δ分别为投资额、质量、进度、资源利用率的权重系数,反映政府在不同方面的关注程度[3]。
(三)模型求解与优化策略
采用线性规划方法求解上述模型,得到各项目的最优投资额、质量评分、进度完成率和资源利用率[4]。为优化政府投资工程集中建设管理策略,本次研究提出以下措施:
(1)调整权重系数,提高政府对工程质量、进度和资源利用的重视程度;
(2)加强政府监管力度,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
(3)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利益相关方积极参与工程管理;
(4)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资效益。
三、模拟仿真实验与分析
(一)模拟仿真实验设计
为了验证政府投资工程集中建设优化管理模型的有效性,本次研究设计了一系列模拟仿真实验。实验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通过Vensim软件构建仿真模型。实验设计如下:
实验目的:检验优化管理模型在不同政府监管力度、信息不对称程度和风险偏好系数下的表现。
实验变量:政府监管力度系数(α)、信息不对称程度系数(β)、利益相关方风险偏好系数(θ)。
实验场景:设置三种不同场景,分别为基准场景、加强监管场景和优化信息对称场景。
实验步骤:调整各场景下的变量值,运行仿真模型,记录实验结果。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以下为实验结果数据表格,分别展示了不同场景下的实验结果指标:
本次研究通过模拟仿真实验发现,加强政府监管力度能显著提升工程投资收益率和资源利用率,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而优化信息对称性对投资收益率和工程质量合格率亦有正面影响,但效果略逊。两种策略均促进了工程进度完成率的提升。
四、实验结果指标评估
(一)投资效益指标评估
投资效益指标是衡量政府投资工程集中建设优化管理策略成效的关键指标之一。以下数据表格展示了不同管理策略下的投资效益指标。
从表2可以看出,优化策略A和优化策略B均提高了工程投资收益率,其中优化策略A的效果更为显著,投资收益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同时,优化策略A和优化策略B均缩短了投资回报期,表明优化管理策略能够加快投资回收,提高投资效益。
(二)项目管理效率指标评估
项目管理效率指标反映了政府投资工程集中建设的管理水平。以下数据表格展示了不同管理策略下的项目管理效率指标。
根据表3的数据,优化策略A在提高工程质量合格率和工程进度完成率方面表现最优,分别达到了95%和90%,较基准策略有显著提升。优化策略B也显示出了一定的效果,但提升幅度略低于优化策略A。这表明加强监管和优化信息对称性均能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三)政策满意度指标评估
政策满意度指标是衡量政府投资工程集中建设社会影响的重要指标。以下数据表格展示了不同管理策略下的政策满意度指标。
表4的数据显示,优化策略A的政策满意度评分最高,达到了90分,较基准策略提高了10分。优化策略B的满意度评分为85分,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这表明优化管理策略能够提高社会公众对政府投资工程集中建设的满意度,增强政策的社会认可度。
五、结论
本次研究通过对政府投资工程集中建设优化管理策略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提出的优化管理策略显著提升了工程投资收益率、工程质量合格率、工程进度完成率和政策满意度。加强监管和优化信息对称性是提高政府投资工程管理效率的关键。然而,实际应用中需注意策略的适应性和长期效应,以实现政府投资工程的持续优化管理。本研究为政府投资工程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柴兆瑞,张沛.以"三化"助力"三集中"共享管理创新与实践[J].企业管理,2023(S01):52-53.
[2]向军.政府投资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的优化策略分析[J].当代会计,2024(10):43-45.
[3]云飞雪.政府投资审计视角下的建设管理问题与改进策略研究[J].电脑爱好者(校园版),2023:231-232.
[4]陈方芳.政府投资民用住宅建设项目中工程成本管理的策略和方法研究[J].居舍,2024(5):17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