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垃圾仓底板修复工程中的构建与实践
尚剑 杨晓雄
光大环保能源杭州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00
相对而言,垃圾焚烧电厂垃圾仓安全管理的难度非常高,各方面的工作开展,必须保持足够的可靠性、可行性,继续按照固定的思路、方法来操作,不仅无法取得优秀的成绩,还会在具体工作的实践上,造成很严峻的挑战,这对于很多地方的综合发展,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漏洞。
一、概况
垃圾仓是垃圾处理厂的核心构筑物,其底板长期承受垃圾的重压、渗滤液的化学腐蚀、微生物的侵蚀以及各类机械作用,极易出现裂缝、破损、渗漏等问题,严重影响垃圾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及周边环境安全。及时对垃圾仓底板进行修复十分必要,但修复作业面临着诸多安全挑战。垃圾仓内积聚大量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多种大型机械设备,如挖机、地泵、起重机等,操作难度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因此,构建一套科学、系统且高效的安全保障体系,是确保垃圾仓底板修复工程顺利进行的关键。
二、垃圾仓底板修复作业的安全风险分析
(一)有害气体威胁
垃圾在垃圾仓内发酵、分解,会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如甲烷(爆炸伤害)、硫化氢(中毒)、氨气(刺激性)等。在修复作业过程中,由于机械扰动、通风不畅等因素,有害气体浓度可能迅速上升,严重威胁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
(二)有限空间作业风险
垃圾仓属于典型的有限空间,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气体超标、人员进出和操作受限。在有限空间内作业,一旦发生有害气体中毒、缺氧窒息等意外情况,作业人员难以迅速撤离,救援工作也会因空间限制而受阻,极易引发人员中毒窒息、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安全事故。
(三)机械操作风险
在垃圾仓底板修复作业中,挖机、地泵、起重机等机械设备的使用频率高。如果操作人员操作不当、设备维护保养不到位或设备本身存在质量问题,都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例如,挖机在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碰撞、倾覆等事故;地泵在泵送混凝土时,可能导致管道爆裂,混凝土飞溅伤人;起重机吊装作业时,可能导致吊物坠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挖机在垃圾仓底板修复中的安全操作
(一)作业优势与应用场景
挖机在垃圾仓底板修复作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强大的挖掘和装载能力能够快速、高效地清除仓内和物料,大大提高了修复工作的效率。在作业中,挖机可以迅速收拢垃圾并配合垃圾吊高效地将仓内垃圾清除,为后续的修复工作创造良好的施工条件。
(二)安全操作规范
1、操作人员资质与培训:挖机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应的操作资格证书,熟悉挖机的性能、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在作业前,要对操作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明确作业任务和安全要求。同时,要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考核,提高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其能够熟练、安全地操作挖机。
2、设备检查与维护:在使用挖机前,要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的制动系统、液压系统、电气系统等各部件完好无损,性能正常。检查挖机的铲斗、斗齿等工作装置是否牢固,有无损坏。在作业过程中,要密切关注挖机的运行状况,如发现异常声响、振动、漏油等问题,应立即停止作业,进行检修。
3、作业现场管理:在垃圾仓底板修复作业现场,要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划定清晰的作业区域,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在挖机作业过程中,要安排专人进行指挥,确保挖机的操作安全。同时要注意挖机与其他设备、人员的安全距离,防止发生碰撞事故。
四、地泵浇筑在垃圾仓底板修复中的安全应用
(一)浇筑优势与作用
因卸料平台天泵浇筑空间受限,地泵浇筑技术能够很好实现混凝土的远距离、高落差输送,具有输送速度快、浇筑连续性好的特点。在垃圾仓底板修复中,地泵可以快速将混凝土输送到指定位置,减少混凝土浇筑的时间间隔,避免出现冷缝,保证底板修复的质量。同时,地泵浇筑大大降低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减少了作业人员在有限空间内的作业时间,降低了安全风险。
(二)安全控制要点
1、设备调试与检查:在使用地泵前,要对地泵、混凝土搅拌车、布料杆等施工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调试,确保设备性能良好,运转正常。检查地泵的输送管道是否连接牢固,密封性能是否良好,有无破损和堵塞现象。对布料杆的伸展和旋转功能进行测试,确保其能够灵活操作,满足浇筑施工的要求。
2、泵送压力控制:在泵送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泵送压力,避免泵送压力过大或过小。泵送压力过大,容易导致输送管道破裂和混凝土离析;泵送压力过小,会影响混凝土的输送速度和浇筑质量。在泵送前,要根据输送管道的长度、高度和混凝土的配合比等因素,计算出合理的泵送压力,并在泵送过程中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
3、管道清洗与维护: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要及时对输送管道进行清洗和维护。
五、多安全措施协同应用及实践案例分析
(一)协同应用机制
长管呼吸器、挖机、地泵浇筑、起重机吊装、旁站监督以及每日站班会等多种安全措施在垃圾仓底板修复作业中相互关联、协同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安全保障体系。
(二)实践案例分析
以 xxx 垃圾发电厂垃圾仓底板修复工程为例,该工程在实施过程中全面应用了上述多种安全措施。在施工前,对所有相关作业人员进行了长管呼吸器的使用培训、挖机、地泵、起重机的操作培训,并制定了详细的旁站监督制度和每日站班会制度。在作业过程中,采用型号为 2 极 1100X4的无油空压机型长管呼吸器为作业人员提供了可靠的呼吸保护,挖机高效地完成了垃圾仓垃圾的清运工作。作业过程中为降低作业点沼气、硫化氢等易燃和有毒气体聚集,同时采用两台风量 18000m3/h 型号为 CTF5-2 的手提式轴流风机配合 100 米风管将新风直接送至施工作业点,确保整个施工作业过程人员和设备设施的安全。地泵顺利地进行了混凝土浇筑施工,起重机准确地完成了吊装任务。旁站监督人员严格履行职责,及时发现并纠正了一些作业人员的违规操作行为,确保了整个工程的安全进行。每日站班会则成为了安全管理的重要抓手,通过持续的安全教育和工作安排,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工作效率也得到了提升。在整个修复工程期间,未发生任何安全事故,工程质量和进度均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六、结语
垃圾仓底板修复作业面临着多种安全风险,通过综合运用长管呼吸器、挖机、地泵浇筑、起重机吊装、旁站监督以及每日站班会等多种安全措施,并构建起有效的协同应用机制,可以显著降低安全风险,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修复工程的顺利进行。在实际工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不断优化和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各安全措施之间的协同配合,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同时,要持续总结经验教训,探索更加先进、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法和技术,为垃圾处理行业的安全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有望引入更多智能化、自动化的安全设备和技术,进一步提升垃圾仓底板修复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
参考文献:
[1] 白良成.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工程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