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课程思政的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与实践

作者

马玲

兰州现代职业学院 730000

摘要:在高职教育中,将课程思政融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协同教育与价值塑造理论,分析现状,提出融合策略并结合案例,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提供路径,促进课程思政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协同教育

一、课程思政融入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协同教育理论的支撑

协同教育理论强调教育各要素相互协作,以达教育效果最大化。在高职教育中,课程思政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重要组成部分。前者侧重思政教育,塑造学生三观;后者助力学生了解自我与职业环境,规划职业路径。二者融合,能使思政教育渗透至职业规划各环节,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协同。例如在职业目标设定环节,引导学生将个人职业理想与国家发展需求相结合,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

(二)价值塑造理论的指导

价值塑造理论指出,教育应塑造学生符合社会需求的价值观念。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能仅传授职业技能与知识,更要注重职业价值观塑造。课程思政为此提供资源与指引。通过融入行业楷模敬业奉献精神、企业社会责任等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职业价值观,明白职业不仅是获取物质回报,更要为社会创造价值,这有助于学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坚守职业操守 。

二、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分析

(一)思政元素融入不足

部分高职院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偏重职业技能与规划方法传授,忽视思政融入。课程围绕职业测评、简历制作、面试礼仪展开,缺乏对学生职业价值观与职业道德的深度引导。例如讲解简历制作时,未引导学生思考诚信的重要性,易导致学生在职场中出现职业价值观扭曲等问题,不利于长远发展 。

(二)教育方式单一

教学多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传统方式,缺乏创新。课堂上教师以理论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互动性差。案例分析也多局限于成功职业案例,未充分挖掘思政内涵。如分析企业管理者职业发展,仅关注晋升与管理技巧,未探讨其职业道德与家国情怀,难以激发学生兴趣,无法有效实现育人目标 。

(三)教师思政素养有待提高

部分教师思政素养参差不齐,对思政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融入思政元素的能力。教学中无法把握思政与职业规划教育的结合点,出现 “两张皮” 现象。如讲解职业选择时,不能引导学生从思政角度思考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关系 。

三、课程思政与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融合策略

(一) 优化课程内容,融入思政元素

1.结合专业特点融入思政内容

根据不同专业特点融入相应思政元素。护理专业可在介绍职业前景时,融入南丁格尔精神及医护抗疫事迹,引导学生树立关爱生命、敬业奉献的职业价值观。机械制造专业讲解行业趋势时,引入制造业转型中科研人员与产业工人的工匠精神、创新精神,激励学生追求卓越 。

2.以职业素养培养为导向融入思政教育

将思政贯穿职业素养培养全程。职业目标设定时,引导学生结合个人与国家目标,培养社会责任感;职业技能培养时,强调诚信、严谨、团队合作等素养,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职业态度。如以企业研发团队攻克难题为例,分析团队合作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二) 创新教学方法,增强育人效果

1.采用情境教学法

创设职业相关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感悟思政内涵。如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中设置模拟面试,面试题融入思政元素,如 “发现同事违反职业道德怎么做”,引导学生思考职业道德与坚守底线 。

2.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组织学生参加企业参观、职业体验等实践活动,渗透思政教育。如参观红色企业,让学生了解企业传承红色基因与社会责任,感受企业文化与价值追求,激发爱国情怀与奋斗精神 。

(三) 提升教师思政素养,打造育人队伍

1.加强教师培训

高职院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思政教育培训,邀请专家讲座,提高教师对思政教育的认识与理解。开展教学研讨,如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分享会,让教师交流经验,提升融入思政元素的能力 。

2.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

鼓励教师深入企业了解行业动态与人才需求,挖掘思政资源。教师在企业实践中感受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要求,将其融入教学。如了解企业对诚信、创新的重视,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培养这些素养 。

四、课程思政与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融合的实践案例

(一)案例背景

某高职院校响应课程思政改革,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全面改革,以机电一体化专业班级为试点 。

(二) 实施过程

1.优化课程内容

课程团队根据专业特点优化内容。讲解职业发展路径时,介绍机电行业在国家制造业战略中的地位,讲述机电企业研发团队自主创新打破国外垄断,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与创新意识。在职业素养培养环节,引入工匠精神,通过徐立平事迹,激发学生对专业与职业的追求 。

2.创新教学方法

采用项目式教学,组织学生开展 “机电行业职业发展调研”。学生分组调研企业,了解发展历程、文化与人才需求,体会企业社会责任。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线上发布思政学习资源,线下组织讨论分析,引导学生将思政知识与职业规划结合 。

3.提升教师思政素养

学校组织教师参加思政培训与企业实践。培训后教师能更好把握思政与职业规划结合点。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讲述企业实践经历,引导学生思考职业价值观与职业道德 。

(三)实践效果

一学期后,该班级学生在职业规划与思政素养方面进步显著。职业规划上,学生明确目标,将个人发展与国家行业需求结合,期末规划报告中多数学生希望投身机电领域助力制造业发展。思政素养方面,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提升,面对相关问题能正确判断,小组合作与班级活动中团队合作与奉献精神更强 。该案例证明了课程思政融入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可行性与有效性,为其他院校提供借鉴 。

在高职教育中,融合课程思政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通过基于协同教育与价值塑造理论的策略实施及案例验证,能有效提升学生素养。未来,高职院校应持续探索完善,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 。

参考文献:

[1]农培樱.基于课程思政的高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与实践[J].大众文艺,2024,(08):166-168.DOI:10.20112/j.cnki.ISSN1007-5828.2024.08.057.

[2]王娜.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现路径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2,(06):184-187.

[3]王映一.课程思政理念下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现路径探索[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21):71-72.

[4]彭亮.高职思政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融合[C]//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学术期刊专业委员会.2021年创新人才培养与可持续发展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中文).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21:2.DOI:10.26914/c.cnkihy.2021.0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