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体育跨学科教学探索
谢悦 余盈
德阳市祁连山路小学 四川省德阳市 618030
摘要:本文围绕新课标下小学体育跨学科教学展开探索。通过阐述小学体育跨学科教学的内涵与意义,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并结合具体案例提出实施策略,旨在为小学体育教育在跨学科融合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体育;跨学科教学
一、小学体育跨学科教学的内涵与意义
(一)内涵
小学体育跨学科教学是指将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如语文、数学、科学、艺术等)的知识、技能、教学方法等相互融合渗透的教学方式。例如,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数学知识,通过计算运动的距离、速度、时间等关系,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运用数学思维;与语文结合时,可以让学生撰写关于体育运动的作文,描述运动的场景、感受等;与科学学科融合时,了解人体在运动中的生理变化,如呼吸、心跳、肌肉运动原理等。这种跨学科教学打破了传统体育教学单一学科的界限,构建了更丰富、多元的教学体系。
(二)意义
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的发展是多维度的,跨学科教学能够整合不同学科的优势。体育与艺术学科的结合,如在韵律操教学中融入音乐和舞蹈元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还培养了他们的节奏感和审美能力。从知识层面来看,体育与科学的融合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人体机能,而与语文、数学等学科的融合则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 提高学习兴趣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可能会让部分学生感到单调。跨学科教学则能为体育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比如,当把历史故事融入到体育游戏中,如以古代战争为背景设计一些团队对抗游戏,学生在参与游戏的也能了解历史知识,这种新奇的教学方式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符合新课标要求
新课标强调学科间的综合与实践,小学体育跨学科教学正是这种理念的体现。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体验中,发展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体育跨学科教学面临的挑战
(一)教师的学科融合能力
教师是跨学科教学的实施者,但目前许多小学体育教师在跨学科知识储备和教学方法融合方面存在不足。例如,一位体育教师可能对体育专业知识非常精通,但对于如何将美术的色彩搭配知识融入到体育场地布置教学中感到困惑。他们缺乏对其他学科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深入了解,难以设计出高质量的跨学科教学方案。
(二)课程资源整合难度
不同学科的课程资源有各自的体系,要将它们整合到体育教学中并非易事。以体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为例,要找到合适的体育教学软件或在线资源,并将其与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相匹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学校内部不同学科的教材、教具等资源往往由不同部门管理,这也增加了课程资源整合的难度。
(三)教学评价体系的适应性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体育技能和体能表现。而在跨学科教学背景下,如何评价学生在跨学科知识运用、综合素养提升等方面的表现成为一个新的挑战。例如,在一个体育与语文结合的项目中,学生创作的关于体育的作文质量如何纳入体育课程的评价体系,目前还缺乏明确的标准。
三、小学体育跨学科教学的实施策略——以某小学“体育与美术融合”教学为例
(一)提升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
1. 培训与进修
学校可以为体育教师提供跨学科培训的机会,如组织体育教师参加美术教学方法的培训,让他们了解美术的基本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艺术创作形式。鼓励教师参加跨学科的进修课程,拓宽知识面。例如,某小学定期邀请美术教师为体育教师讲解色彩、构图等美术基础知识,并共同探讨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体育教学中,如体育活动场景的色彩设计、体育动作的美术造型表现等。
2. 教师团队合作
建立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合作团队。在这个团队中,不同学科的教师可以分享教学经验、共同备课。例如,在“体育与美术融合”的教学案例中,体育教师和美术教师共同备课。体育教师提出在体育课上要进行一个以“校园运动会”为主题的创意展示活动,美术教师则根据这个需求,设计了教学环节,指导学生如何用美术材料制作运动会的宣传海报、设计运动员的号码牌等,同时将美术的色彩搭配、造型设计等知识融入其中。体育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引导学生运用美术创作的成果,如在操场周围展示海报,让运动员佩戴自己设计的号码牌等。
(二)整合课程资源
1. 教材资源整合
学校可以组织体育教师和美术教师共同梳理教材内容,找出可以融合的知识点。例如,在小学美术教材中有关于人物动态描绘的章节,体育教材中有各种体育动作的介绍。教师可以将这两部分内容整合,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先进行体育动作的练习,然后在美术课上描绘这些动作,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体育动作的理解,又提高了他们的美术绘画能力。
2. 教具资源共享
学校应打破学科之间教具资源管理的壁垒,实现教具资源的共享。在“体育与美术融合”教学中,美术课的彩笔、颜料、纸张等可以用于体育活动中的创意装饰,如学生可以用彩笔在体育器材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图案;而体育课的器材如呼啦圈、跳绳等也可以成为美术创作的素材,如将呼啦圈作为创作的框架,用绳子、彩纸等进行装饰,制作成独特的艺术作品。
(三)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1. 建立多元评价指标
针对跨学科教学的特点,建立包含体育技能、跨学科知识运用、团队协作、创新能力等多维度的评价指标。在“体育与美术融合”的教学评价中,除了考察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表现,还要评价学生在美术创作中的创意、色彩搭配、与体育主题的契合度等。例如,对于学生制作的运动会海报,从美术技巧、对体育元素的体现以及团队合作完成的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2. 评价主体多元化
除了教师评价外,还应引入学生自评和互评。在“体育与美术融合”的项目结束后,让学生自己评价在活动中的收获、不足以及在跨学科知识运用方面的体会;同时让学生互相评价作品和表现,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也能更全面、客观地反映教学效果。
新课标下小学体育跨学科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但也面临诸多挑战。通过提升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整合课程资源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等策略,可以有效地推进小学体育跨学科教学的实施,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润.新课标下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跨学科主题学习[J].亚太教育,2024,(22):39-41.DOI:10.16550/j.cnki.issn.2095-9214.2024.22.013.
[2]杨明.新课标背景下小学体育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探索[J].新世纪智能,2024,(99):32-34.
[3]蒋金虎.新课标下如何开展小学体育跨学科教学[J].家长,2024,(06):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