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
谢宝珍
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学 福建省泉州市 3620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跨学科主题学习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聚焦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探讨其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策略。通过分析跨学科学习的内涵与价值,结合教学实践案例,阐述如何整合多学科知识与方法,设计富有创意和实效性的学习活动,并提出实施过程中的要点与保障措施,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与实施
一、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肩负着培养学生道德品质、法治观念、社会责任感等重要使命。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单一学科知识已难以满足学生应对复杂现实问题的需求,跨学科主题学习应运而生。它打破学科界限,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视野和更丰富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对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围绕所授内容有针对性地运用跨学科知识,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生动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使学生对新课充满期待与好奇。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原则
(一)目标导向性原则
活动设计应紧密围绕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课程目标和教学大纲,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确定明确、具体、可操作的跨学科学习目标。例如,在“法律在身边”主题学习活动中,目标可以设定为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基本概念和作用(道德与法治学科目标),通过分析文学作品或历史事件中的法律现象(语文、历史学科融合),提高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二)学科关联性原则
选择与道德与法治学科具有紧密内在联系的其他学科知识和方法进行整合,确保各学科在主题学习中相互支撑、协同作用,而不是简单的知识堆砌。例如,在“建设美丽中国”主题下,可以关联地理学科中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状况和生态环境特点的知识,生物学科中关于生态系统保护的原理,以及美术学科中关于环境美学的知识,共同探讨如何从多个角度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是一个涉及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性问题。
三、初中道德与法治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实施策略
(一)主题选择与资源整合
1. 主题确定
结合时代热点、社会焦点、学生生活实际以及教材内容,选择具有现实意义和跨学科价值的主题。例如,“人工智能时代的伦理挑战”这一主题紧扣时代脉搏,涉及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伦理道德规范、科技发展与社会的关系等知识,同时与信息技术学科中人工智能的原理和应用、语文学科中的科幻文学作品分析、哲学学科中的伦理思辨等紧密相关,能够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和广泛探究。
2. 资源整合
根据选定的主题,广泛收集各学科的教材、图书、报刊、网络资源、影视资料、社区资源、专家资源等,建立丰富的主题学习资源库。例如,在“世界文化之旅”主题学习活动中,收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经典著作(语文资源)、历史文献(历史资源)、地理风貌介绍(地理资源)、艺术作品(美术、音乐资源)以及民俗风情纪录片等,为学生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学习素材,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二)学习活动设计与组织
1. 问题驱动式学习
围绕主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开放性、跨学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整合多学科知识。选择具有综合性的主题,围绕主题设计包含道德与法治和数学学科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活动。例如,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引导学生探讨城市发展中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社会公平等道德和法治问题;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收集城市人口增长、资源消耗、经济发展等数据,并运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建立数学模型,预测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对比不同发展模式下的数据结果,从数学角度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深化对道德与法治相关问题的理解,实现学科知识的有机融合。提出具有跨学科性质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道德与法治和数学的知识与方法共同解决问题。比如,“如何合理分配家庭每月的收入,既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又能实现一定的储蓄和投资目标,同时体现家庭成员之间的公平与关爱?”这个问题涉及到道德与法治中的家庭责任、公平观念以及数学中的预算编制、比例分配等知识。学生需要首先明确家庭的各项支出项目和收入情况,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合理的预算分配,同时考虑到家庭成员的需求和感受,体现道德与法治学科中的价值观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促进两门学科知识和思维的融合运用。
2. 课外实践活动拓展
组织学生到博物馆、科技馆、历史遗迹、社区、企业等场所进行实地调研考察,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感受不同学科知识的应用。例如,在“科技创新改变生活”主题学习中,带领学生参观科技馆,了解现代科技成果及其背后的科学原理(物理、化学、信息技术等学科),同时思考科技发展对社会伦理道德、法律规范(道德与法治学科)以及文化传播(语文、历史学科)等方面的影响,通过实地观察、亲身体验和现场讲解,加深学生对主题的理解和认识。又例如,以“服务社会”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回忆学过的语文课文《驿路梨花》,使学生再次体会文中所讴歌的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让学生回顾雷锋精神经久不衰,正在人民群众中代代相传的主题。接着教师在课件中展示一组活动图片,其内容包括义务植树、当志愿者、“小交警”指挥交通、帮助孤寡老人做家务等。辅助学生轻松理解和掌握知識,从而促进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
四、结论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创新性的教育实践,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遵循科学的设计原则,采用有效的实施策略,并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能够打破学科界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让学生在跨学科学习中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马丽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优化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6):115-116.
[2]马杰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优化教学的策略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24):51-52.
[3]高艳玲.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效果的实践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0(24):97-98.
本文系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第二批)立项课题。课题是“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研究。课题编号:Fzjk23-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