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斜坡堤护面块体稳定性研究进展

作者

秦培超

1.宁波中交水运设计研究有限公司 浙江省宁波市 315000

摘  要:根斜坡堤作为海岸防护工程的核心结构,其护面层稳定性直接决定整体稳定性能。本文系统梳理了斜坡堤护面结构类型、稳定性理论模型、实验研究方法及数值模拟技术的最新进展,重点探讨了波浪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机理、稳定性判据及设计优化策略。研究指出,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机制、生态护面结构耐久性评估及智能化监测技术是未来重点研究方向。

关键词:斜坡堤;护面稳定性;波浪作用;破坏机理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0引言

斜坡堤因其良好的消浪性能和施工便利性,广泛应用于港口、海岸防护工程。统计显示,全球约75%的防波堤采用斜坡结构[1]。护面层作为抵御波浪冲击的首道防线,其稳定性受波浪参数(波高、周期、入射角)、结构几何特征(坡度、护面层厚度)、材料特性(块体形状、孔隙率)及地质条件等多因素影响。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导致护面失稳案例增加[2],促使学界对护面稳定性展开系统性研究。

1 护面结构类型及破坏模式

(1)护面结构类型:

抛石护面:采用天然块石堆砌,依赖自重抵抗波浪力。稳定性遵循Hudson公式:

3 关键影响因素分析

(1)波浪参数:波陡影响,当 时,护面失稳概率增加2-3倍;群波效应,连续5个超过设计波高的波浪可使稳定些下降30%。

(2)结构参数:坡度优化,1:1.5坡比较1:2可减少石材用量25%,但需配合更高等级护面层;层级设计,双层护面(下层D50=0.6m,上层D50=1.2m)较单层结构位移量减少40%。

(3)材料特性:块体形状系数 的取值;老化效应,混凝土块体10年强度衰减率达15%-20%。

4 结论

斜坡堤护面稳定性研究已形成理论-试验-数值的多维方法体系,但在复杂环境耦合作用机制、生态工法量化评估等方面仍需突破。建议建立基于风险概率的设计框架,发展数字孪生技术实现全寿命周期管理。

参考文献:

[1] PIANC. Breakwaters with vertical and inclined concrete walls[J]. Report No.121, 2016.

[2] Van Gent M R A. Stability of rock slopes with shallow foreshores[C]//Coastal Engineering Proceedings, 2022.

[3] Hudson R Y.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 of rubble-mound breakwaters[J]. Journal of Waterways and Harbors Division, 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