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吉林省大米品牌在东北亚市场的信任构建与国际化发展研究

作者

张墁均

长春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吉林省地处北纬 41 度至 46 度的世界三大黄金稻米带之一的松花江流域,气候冷凉、土壤肥沃,孕育了优质的大米资源。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中日韩经贸合作的深化,东北亚市场对粮食的需求持续增长。吉林大米凭借优良品质逐渐走出国门,但在品牌认知、市场信任和国际化经营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此外,日本和韩国市场对大米品质和安全性的高标准要求(如日本579 项检测指标),以及韩国大米凭借价格优势进入日本市场的新动态,均为吉林大米的国际化提供了机遇与挑战。

1.2 研究意义

品牌信任是消费者对品牌可靠性、诚信度和能力的信念,对于农产品而言,信任构建尤为重要。一方面,研究吉林大米品牌的信任构建,有助于推动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和农产品国际化,如松原市通过“查干湖大米”区域品牌建设,通过标准化生产、精品化加工、高端化包装、市场化运作推动三产融合;另一方面,对于中国其他农产品“走出去”也具有参考价值。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农产品国际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品牌溢价、地理标志保护、供应链信任等方面;国内研究则偏重于稻米品质与产业化,但对东北亚市场的信任构建研究较为不足。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与比较研究法,结合吉林大米产业发展数据,提出针对性的国际化路径。具体案例包括日本新潟大米和韩国大米品牌的经验,以及吉林本地企业(如中粮米业)的实践。

第二章 吉林省大米品牌建设现状

2.1 吉林大米的产业优势

自然条件优越:寒地黑土、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稻谷淀粉和营养积累。

• 品质特色鲜明:米粒晶莹剔透,口感软糯香甜。

• 政策支持明显:吉林省政府积极推进“吉林大米”公共品牌建设,如《吉林大米品牌建设三年规划(2025—2027 年)》明确组建连接政府、企业、市场的吉林大米品牌营销运营平台,负责吉林大米品牌、包装、宣传、推广、营销等方面工作,全方位推动吉林大米品牌发展。

2.2 品牌发展现状

吉林大米已经形成了“吉林大米”区域公共品牌和“松花江大米”“查干湖大米”等地方品牌,但在国际市场上知名度有限。近期通过农博会等平台推广,品牌曝光度有所提升。

2.3 面临的问题

1. 国际消费者对“吉林大米”缺乏认知。

2. 品牌传播手段单一,缺乏数字化营销:虽尝试跨境直播,但整体仍以传统渠道为主。

3. 质量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接不足:如日本和新加坡市场对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检测有额外要求。

4. 品牌形象同质化严重,文化附加值不高:多数品牌仅强调“黑土地”,缺乏独特故事性。

第三章 东北亚市场分析与信任构建机制

3.1 东北亚市场概况

东北亚地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俄罗斯远东等地,人口密集,稻米消费量大。尤其是日本和韩国消费者,对稻米品质和安全高度重视。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因国内通胀和农业衰退,开始进口韩国大米,这为吉林大米提供了潜在机会。

3.2 消费者信任的构成要素

• 产品质量信任:源头可追溯、检测标准严格,如新加坡要求增加3 项重金属和11 项农药残留检测。

• 品牌形象信任:包装、传播、文化认同。

渠道与服务信任:跨境电商平台、售后服务。

• 制度保障信任:政府背书、国际认证、知识产权保护。

3.3 吉林大米信任构建的关键路径

1. 提升质量与标准化水平:推动与国际食品安全体系对接,如采用日本和新加坡的检测标准。

2. 强化品牌文化传播:讲好“黑土地稻米故事”,结合查干湖旅游和文化活动。

3. 构建跨境供应链信任:与日韩渠道商合作,保证物流和售后。

4. 政府与协会支持:加强区域公用品牌推广和海外认证,如松原市成立粮食协会推动“查干湖大米”品牌。

第四章 案例分析

4.1 日本新潟大米品牌经验

新潟大米,尤以“越光米”闻名,是日本公认的顶级大米品牌。

• 依靠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如579 项检测指标)。

• 深度结合“和食文化”,提升品牌附加值。

• 重视海外华人群体的消费引导。

4.2 韩国大米品牌经验

• 强调本土稻米的健康价

• 政府主导市场准入,保护农户利益。

• 数字化营销渠道完善。近期韩国大米凭借价格优势成功进入日本市场。

4.3 对吉林大米的启示

吉林大米应借鉴日韩经验,从“质量认证”“文化传播”“政府支持”三方面入手,逐步建立跨国信任体系。同时,可利用韩国大米进入日本市场的契机,通过价格和品质优势抢占份额。

第五章 吉林省大米品牌的国际化发展路径

5.1 品质驱动:打造国际标准化体系

• 推进绿色有机认证:如松原市推广AA 级绿色水稻生产规程。• 建立国际追溯平台: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全流程可视化。• 与 ISO 及 HACCP 标准接轨。5.2 文化赋能:构建品牌故事与认同• 借助“长白山文化”“松花江水源”塑造独特文化符号。• 开展“吉林大米文化节”,在日韩推广。• 结合中国饮食文化与养生理念进行宣传。5.3 渠道创新:多元化国际市场拓展• 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如天猫国际、亚马逊、乐天市场)进入日韩市场。• 建立海外仓,提高配送效率。• 开发适合年轻群体的小包装、即食产品。• 利用跨境直播营销,如长春农博会通过抖音、淘宝等平台吸引东南亚消费者。5.4 政策与组织保障• 政府搭建国际展会平台:如长春农博会。• 加强区域品牌联盟:避免内部恶性竞争,统一对外标准。• 推动政企联合拓展海外市场:如吉林粮食局与企业合作推广地理标志品牌。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吉林省大米品牌要在东北亚市场建立长期信任,必须以质量为核心、以文化为纽带、以渠道为支撑。未来,吉林大米不仅应实现产品国际化,更应实现品牌和文化的国际化。随着数字经济和绿色消费趋势的增强,吉林大米在东北亚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但同时,也需要面对日韩本土大米品牌竞争、贸易壁垒及国际市场波动等挑战。具体而言,吉林大米可依托政策支持(如《吉林大米品牌建设三年规划》)、跨境直播等新渠道及国际标准对接,逐步提升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吉林大米品牌建设三年规划》

[2] 张兵, 魏华. 十八大代表王常松:幸福松原的“查干湖”路径《中国经济周刊》,2012 ,(43).

[3] 孙浩明 , 高帆 , 吴素煌 . 吉林大米:加快推动产品优质转向品牌优价 .《中国粮食经济》,2025 ,(03).

[4] 赵瑞华 . 从“叫得响”“立得住”迈向“深度融” 加快推动吉林粮食品牌跃升 粮油市场报 ,2024 年 ,5 月 ,11 日 , 第 B04 版 .

[5] 俎文红 . 泰国与日本大米的营销策略研究 . 世界农业 ,2015,(12).

作者简介: 张墁均,长春理工大学日语专业学生

大创项目 : 本文系长春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大赛背景下《东北亚区域合作背景下吉林省大米产业链优化与品牌国际化路径研究》项目的实践路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