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学练评”一体化教学对中学生引体向上成绩提升的实践研究

作者

陈慧敏

广东省清远市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教师发展中心

一、研究目的

引体向上作为测评中学生上肢力量与核心力量关键指标项目,不仅构成体质健康测试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体育学科考核核心内容。当前许多中学生面临引体向上成绩不理想困境,主要表现为上肢力量不足、核心力量欠缺及训练积极性不高等问题。传统训练方式往往过于单一枯燥,缺乏系统性指导与科学评价机制,致使学生训练兴趣低下。

“学练评”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整合学习知识、练习技能、评价反馈三大环节,形成闭环教学系统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新思路。该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关注过程性评价与即时反馈,符合素质教育理念与体育教学改革方向。

二、研究方法

实验设计与实施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等探究方法,系统探究“学练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初中生引体向上成绩提升影响。探究对象选取清远市某中学八年级男生两个班级,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 20人,确保两组学生年龄、身高、体重及引体向上基础成绩无显著差异,保证结果可靠性与代表性。实验设计遵循严谨科学原则,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引体向上训练,实验组则应用“学练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实验周期为一学期(约 16 周),每周两次课堂训练每次 45 分钟,外加课余自主训练时间。实验前后分别对两组学生进行引体向上数据测试,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训练态度、兴趣变化等情况。

“学练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实践过程主要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与总结阶段。准备阶段重点进行学情分析,了解学生身体素质基础、引体向上现状及学习需求,据此制定教学计划与实施方案;在学环节,采用多媒体展示引体向上标准动作要领,讲解相关肌肉群作用机制,分析常见错误动作及纠正方法,引导学生理解科学训练重要性。在练环节,根据学生能力差异实施分层训练策略,对于基础较弱学生,设计预备性训练内容;对于中等水平学生安排标准引体向上技术分解练习;对于基础较好学生设置难度递增训练项目。在评环节,教师要丰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评价,注重“以评促学,以评促练”,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以学练结果为依据,通过“数据驱动改进、反馈促进迭代、文化保障持续”,将“学练评”从单次教学行为转化为素养发展生态系统,让评价从“测量工具”升级为“成长引擎”,推动引体向上教学走向“精准化、个性化、终身化”。

三、结果与分析

(一)引体向上成绩提升效果

通过一学年的实践研究,采用数理统计法,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收集到的引体向上测试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引体向上均值和引体向上优良率等关键指标。通过T 检验,我们得出了以下具有显著性的统计结果:

实验组(“学练评”一体化教学模式)

对照组(传统教学方法)

从以上两个表格数据显示,实验组引体向上均值从实验前的 4.0 个显著提升至实验后的 9.3 个,P 值为 0.0000,引体向上优良率从实验前的 10% 个显著提升至实验后的 40% ,P 值为 0.0000,表明“学练评”一体化教学模式能显著增强学生引体向上的成绩。对照组引体向上均值从实验前的 4.1 个显著提升至实验后的 6.6 个,P 值为 0.0001,引体向上优良率从实验前的 15% 个显著提升至实验后的 30% ,P 值为 0.0347,表明传统教学方法也能显著增强学生引体向上的成绩。

结合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后成绩提升幅度进行对比,两组存在及其显著的差异,“学练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提升初中生引体向上成绩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学练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之所以能够有效提升中学生引体向上成绩,主要归因于下面几点:一是理论与实践结合,使训练更加科学有效;二是分层教学设计,满足不同学生需求;三是多元评价反馈,促进持续改进。这些特点共同作用,形成系统性教学优势,有效解决传统引体向上训练中存在问题。

(三)学生参与度与能力发展

从学生参与度角度分析,实验组学生课堂参与热情明显高涨,出勤率提升,课余自主训练时间增加,实验组学生对引体向上训练兴趣显著提高,训练动机由外部驱动逐渐转向内部激励,形成较为稳定锻炼习惯。有效改变学生对引体向上训练枯燥乏味固有认知,转变消极训练态度。

从学生能力发展全面性看,该教学模式不仅提升学生引体向上专项能力,还促进学生合作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小组协作机制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与沟通能力;自评互评环节增强学生反思能力与批判性思维;多样化训练内容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均衡发展。这些能力提升对学生长远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实践探索,“学练评”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升初中生引体向上成绩,改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有助于激发学生训练兴趣,转变训练态度,形成积极锻炼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意识与科学锻炼理念。

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几点实践建议:体育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主动探索整合学练评各环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学校应加强体育教学改革力度,完善相关设施设备,为创新教学提供必要条件与支持;重视体质健康教育,将“学练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纳入教师培训内容,促进教学经验交流与共享,而家庭应积极配合学校教育,鼓励支持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形成家校合力。未来探究方向主要包括:拓展“学练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范围,探索其在其他体育项目中应用效果;深入探究该模式长期影响,关注学生持续发展情况;加强信息技术与该模式融合应用,提升教学智能化水平。

参考文献:

[1] 劳鹏立 . 初中体育学练评一致性的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J]. 考试周刊 , 2022, (30): 119-122.

[2] 张伟 . 聚焦学练评一致性加快推进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 [J].体育教学 , 2025, 45 (01): 105.

[3] 冯富豪 . “学练赛”一体化对初中生引体向上成绩提升的实践 研究 [J]. 体育风尚 , 2023, (11): 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