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基本思路及选线方法的分析
梁洪水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南分院 湖南长沙 410000
1 严格遵循各项选线核心原则和技术标准
山区高速公路线路设计应以系统化思维为引导,统筹考虑技术规范性、地形匹配性及整体效益三大关键原则。在技术方面,必须严格遵循公路工程相关标准,确保路线纵横断面布局满足行车动力学要求,从而保障通行安全与舒适体验;在地形匹配方面,应充分结合山区地貌特征,优先利用缓坡、沟谷等有利地形,尽量减少大规模挖方填方及高填深切路段,降低施工难度;在整体效益方面,需要权衡建设投资、运营效率及生态环境影响,避免占用基本农田及生态敏感区,并合理避开村庄集中区域,兼顾区域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同时,应同步考虑线路与现有道路网络的衔接,确保与周边国道、省道及县乡道路形成高效联通的交通体系,提升区域整体通行能力。此外,还需预测未来交通量增长趋势,为线路预留拓宽或升级空间,以增强道路使用的长期适应性与可持续性。
现代高速公路建设的核心目标在于提供高效、安全且经济舒适的通行体验,因此,在线路选择阶段,必须全面考量行车效率、安全性能、经济成本以及乘坐舒适度等多重因素,旨在确保满足交通运输需求的前提下,最大化地实现交通系统的效能与效益。在既有的技术规范体系下,高速公路路线的选择主要遵循几何构造准则,旨在确保车辆在行进过程中的动力学性能与静态力学状态均能满足安全性和乘坐舒适性的高标准要求,同时,亦需考虑经济效益的优化平衡。当前,鉴于交通运输行业的迅猛增长态势,对路线规划与设计的需求已显著提升至更为高级的层次。近年来,众多国家在高速公路线路设计时,日益注重融合驾驶员的视觉与心理特性、行车过程中的舒适体验以及道路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力求在确保设计具备科学严谨性的基础上,亦展现出一定的艺术美感 [4]。基于上述理论框架,在实际的路线规划与设计环节中,应全面考量以下几个关键要素:选取的路径必须确保符合高速公路作为基础交通设施的基本功能定位;所选定的道路设计需与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标准相契合;设计应充分考虑驾驶者的视觉感知与心理反应特点;路径规划应适应地形特征,以有效控制工程成本,提升物流效率;
2 高速公路路线布局
基于可行性研究报告与设计任务书所确立的基本方向,综合考量各项建设约束条件,我们应开展详尽的调研、深入的分析及全面的比较评估,旨在从多个备选方案中甄选出最优解,从而精心规划并构建全线的整体布局方案。本研究的过程及其关键关注点在于:首当其冲,对于路线的起始与终止节点,不仅需确保其与既定路网规划的精确匹配,还需深入探讨并制定起终点周边一定距离内公路线路的整合与过渡策略,以实现无缝衔接。确保设计路段的有效长度,并精准选定与之相匹配的接合点,同时精心规划并实施接合区域及其前后一定距离内的线路布局,是实现道路系统高效、安全运行的关键步骤。第三步,为了实现全面而深入的城镇规划评估,应系统地开展沿线城镇的详细调查工作,旨在精确识别并确定各个城镇间的具体连接途径与交汇点。第四,对沿线范围内的交通条件、社会条件与自然条件的综合评估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具体选址及其与连接道路的整合策略。
3 高速公路路线设计方案选择
在选择路线方案时,必须通过全面的比较分析来做出决策,尤其是在规划的起终点之间距离较长且自然环境相对复杂的背景下,可能产生的路线方案数量显著增多,从而需要甄别并排除更多的非最优选项。在路线方案的评估流程中,由于实际条件限制无法对所有路径进行全面的现场勘查,故应采取一种策略性的方法,即首先广泛搜集并综合分析相关文献、数据和先前的研究成果,以此为基础进行初步筛选。对于那些在现有信息下难以明确其相对优势的路线方案,随后再安排专门的实地考察和详细踏勘,以确保决策的准确性和全面性。为了全面理解并制定有效的路线方案,应广泛搜集与其紧密关联的各种资源,涵盖但不限于规划文档、行动计划、统计数据、地形详图、地质地图、水文报告以及气象信息等多维度资料。
4 高速公路路线具体定线
4.1 纸上定线
通过运用大比例尺地形图,对选定线路规划阶段所确定的关键控制点间的地貌特征与地质条件进行详尽评估,旨在优选适宜地形,全面探索并确立所有可行的路径选项,从而精确划定主导线路方案。基于导向线的指引,实施平面路线的详细定位,并同步标注平曲线的半径值,同时明确地形转折点的相应桩号及其地面海拔高度,以此为基础绘制精确的纵断面图。通过综合分析地面线形态,确定理想的纵向坡度。随后,精确测量各桩号处的设计海拔高度,并依据这些桩位的横向断面方向进行连接操作,最终生成经过优化调整后的导向线。基于修订后的引导线,我们旨在识别并确定经济效益最优或能够实现有效管理控制的路线中线位置及其特定操作区间。这一过程涉及对最优节点的精确定位与连接,进而生成经过二次优化的引导线。为了深入探究二次修正导向线上的各个特征点的本质属性及其活动范畴,我们将对其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与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尝试与优化其线形特性。
4.2 实地放线
基于测量控制点的精确坐标与纸上定线的计算成果,结合具体的地形特征,为了确保后续详细测量与施工的准确性和效率,通常采用实地放样技术将预设线路落实到地面。这一过程涉及多种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其中主要包括极坐标法、拨角法、支距法以及直接定交点法等传统而有效的技术手段,旨在通过精准的几何定位实现线路的准确布设。
4.3 直接定线
按照纸上定线的基本原理,我们首先需依据图纸上的规划路径进入实地考察阶段,随后,以纵向坡度作为关键分析点,精心筛选并确定出符合工程需求的最优路线方案。在基于选定线路布局所确立的一系列控制点间,我们需在预定的方向上实施试坡操作,以此来精确识别并定位沿线范围内所有必需避让的过渡控制点,从而形成初步的路线概貌。依据既定的技术规范与标准,考虑到地形特征的影响,我们应精心挑选合适的坡度值,并据此设定相应的坡度点,通过将这些点相互连线,构建出导向线。为了满足路基设计的具体需求,在每个坡度点所对应的横向剖面方向上,应选取恰当的中线位置并予以标识,通过将这些位置点串连起来,形成修正后的导向线。
结束语
基于此,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的重要性在于其直接决定了道路的具体走向,这一决策不仅深刻影响着高速公路建设的复杂性和施工难度,还关乎运营过程中的安全性,并间接导致了对周边自然环境的潜在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归纳总结了相关理论与实践,提出了针对性的设计理念及线路选择策略,旨在为实际开展的高速公路路线设计项目提供科学、实用且可靠的指导原则。
参考文献:
[1] 余景顺 , 林国涛 , 苏永和 . 基于运行安全的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及实例 [J]. 公路 ,2005(1):6.DOI:10.3969/j.issn.0451-0712.2005.01.005.
[2] 毛精骏 . 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基本思路及选线方法的研究 [J]. 四川建材 ,2015,41(4):3.DOI:10.3969/j.issn.1672-4011.2015.04.065.
[3] 程军勇 . 西南山区高速公路路线设计优化的探讨 [J]. 江西建 材 ,2017(20):2.DOI:10.3969/j.issn.1006-2890.2017.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