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境到底”教学策略的高中生物学沉浸式教学分析
阳月
广西融安县第二中学 545400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与优化,对高中生物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将基础的生物学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还要注重学生实践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一背景下,情境教学策略应运而生,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并积极将其运用到教学中。传统“一课多境”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存在碎片化的问题,难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1]。而“一境到底”教学策略,强调通过设计连贯性的单一情境,使知识系统化地传授给学生,加强知识之间的整合与利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通过运用“一境到底”策略开展高中生物学教学活动,能够创设出沉浸式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对生物学知识进行持续性学习,促进学生展开深度学习活动。因此,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如何有效运用“一境到底”教学策略构建高中生物学沉浸式教学,已经成为现在高中教育工作者主要探究的问题。
一、“一境到底”教学与“沉浸式教学”的概述
(一)“一境到底”教学的概述
“一境到底”是一种情境教学的方式,不同于以往教师利用某个情境开展的导入教学,它更加注重以一系列情境为主线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系统化地对知识进行探究与学习,有助于学生展开深度学习 [2]。在“一境到底”教学中,要求教师利用问题驱动学生一步步对知识进行探究,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探究中,逐渐加强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实现高质量的教学目标。同时,学生在情境教学中,能够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符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二)“沉浸式教学”的概述
“沉浸式教学”是指通过构建相应的教学课堂,使教师沉浸式的“教”、学生沉浸式的“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一境到底”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为构建沉浸式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我国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现阶段,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等,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沉浸式的进行学习,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二、“一境到底”教学策略在高中生物学沉浸式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设计概念主线,奠定教学基础
在运用“一境到底”教学策略开展高中生物学沉浸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材内容与新课标要求进行深入的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概念主线,为开展教学奠定坚实基础。首先,教师应该将零散的生物学知识点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内容聚焦大概念”,使大概念成为教学的主线,以此为中心学习相关生物学知识 [3]。随后,基于主线概念引入真实的案例或科学实验,驱动学生在教学情境中对知识进行探究,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高中必修二中“基因突变及其变异”此章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对教材内容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以“镰状细胞贫血诊疗”为主线,串联碱基替换、基因编辑治疗等知识点,呼应教材“遗传信息的改变”大概念。
(二)构建情境教学问题链,引导深入学习知识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任务较重,使他们每天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高中生物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仅构建教学情境,还要设计学习问题,推动学生层层深入地学习生物学知识,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生物学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情境教学问题链,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生物学知识,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意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设计梯度性问题,能够让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生物学知识,引导学生逐步完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讲解“血糖平衡调节”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水电站员工甘宇被困事件”情境,并将其拆解为“生存挑战—生理调节—健康重建”三个阶段,落实“激素调节特点”大概念。随后,教师设计情境教学问题链,如基础层问题:甘宇在饥饿状态下,血糖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分析层问题: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如何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血糖稳定?;应用层问题:为甘宇制定一份72 小时生存饮食方案,说明其科学依据。
在这样梯度问题的驱动下,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
(三)引入先进技术,提供基础支持
从目前阶段来看,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已经被引入到教育领域,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4]。在“一境到底”教学策略运用到高中生物学沉浸式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引入先进技术手段,模拟微观或宏观的场景,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冲击,提升学生的沉浸感与体验感。例如,在讲解“细胞的生命历程”此章的过程中,由于细胞十分小,人们肉眼难以识别,给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挑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习惯性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展示细胞增殖、分化等相关内容,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更难以实现沉浸式教学。而通过将虚拟现实技术引入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 VR 设备观察细胞的“一生”,提升学生的沉浸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利用 VR 设备观看象与鼠个体和心肌细胞的动态图像,并提问:“象与鼠相应器官和组织的细胞大小是否有很大差异呢?”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追问:“生物体的长大,是依靠细胞数量的增多还是细胞体积的增大呢?”在这样的“一境到底”的教学中,能够构建出更加沉浸式的教学课堂,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课标的背景下,运用“一境到底”教学策略开展高中生物教学活动,对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增强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的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概念主线、构建情境教学问题链、引入先进技术等路径,有效实施“一境到底”教学策略,为学生构建出更加系统化的教学课堂,促进学生对高中生物学知识的深入学习,有助于推动我国教育的进一步深化改革。
参考文献:
[1] 裴云花 . 基于“一境到底”教学策略的高中生物学沉浸式教学研究——以“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为例 [J]. 中学生物教学 ,2024, (03): 22-25.
[2] 吴大勇 . 生活化教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究——以人教版高中生物学科选择性必修 2《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课教学为例 [J]. 高考 , 2025, (03): 145-147.
[3] 裴云花 . 利用“一境到底”教学策略优化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以“酶的作用和本质”为例 [J]. 中学生物学 , 2024, (10): 93-96.
[4] 苏双翠 . 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策略 [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 . 2025 中青年教师发展经验交流会一一人工智能背景下教育的挑战与机遇交流会论文集.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藏文中学 ;, 2025: 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