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概念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设计
邓小琴
重庆市北碚区夏坝中学 40071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强调培养核心素养,以学习任务群的形式构建语文课程内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是六大语文学习任务群之一。“思维能力”是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课程总目标也明确了培养“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和“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的思维方法。在思辨性表达的要求是“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1] 6 语文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思辨性思维能力?主题单元的编排下如何进行学习任务群教学?如何在单元整体教学中体现课程的视角与学习的维度?这些问题,是初中语文教师面临的困境,也是每一个语文教育者和研究者都应认真思考和不断探索的问题。
一、确定任务群学习内容
郑国民教授强调学习任务群学习情境的真实性,学习主题的统整性,实践活动的典型等三大特点。新课标在“课程理念”部分也指出语文学习任务群需要以生活为基础,将语文实践活动贯穿其中,用学习主题来引领,设计学习任务,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2]
在进行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设计时,我们首先需要梳理教材内容,找准文本载体。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的主要载体来自于统编语文教材,有四种文本主题,主要涉及生活感悟哲理类作品、科学探究类作品、诗话文论及艺术评论、革命领袖理论文章、经典的思辨性文本等类型。目前我们使用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并未像高中语文教材那样按照任务群进行编排,因此在开展任务群教学时,还需要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选择和组合。第四学段(7-9 年级)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有四个学习主题,分别对应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内容要求,以及在教材中对应的单元或篇章内容梳理如下(见表 1)
表1.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内容梳理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教学,可以直接选择统编教材已有的单元内容提炼主题开展大单元教学,也可以根据学生学情,针对某一篇文章确定主题,选择其他辅助文本重新组织单元教学内容。
通过梳理教材,初中阶段将学习7 则寓言故事,本次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以寓言故事这一文体的阅读作为学习内容,确定了教学载体(见表2):
二、确定学习主题,提炼大概念,为教学设计提供支持
“学习主题”是任务群教学具有统摄作用,指向任务群“学习内容”的核心主题。学习任务群的学习主题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基于课标核心素养培养的宏观层面的,二是基于学习任务群的中观层面的,三是基于教材及学情的微观层面的。
统编教材采用人文主题和学科知识双线组元的方式编写,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提示中指出要引导学生学会客观、全面、冷静地思考问题,对文本隐含的情感、观点、立场要进行辨别,还要分析作者对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的运用,试着评价文本 [3]31,因此,这一学习任务群的教学不仅要关注单元人文主题,更要重视思辨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确定任务群学习主题时,需要兼顾人文主题与学科知识大概念统整起来,共同达成思维培养的目标。
“大概念”是反映专家思维方式的概念、观念或论题,大概念和“理解”匹配,大概念的“大”具有生活价值,是“高位”或“上位”,具有很强的迁移价值的“核心”。 [4]
统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寓言四则》里的四篇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出自《伊索寓言》和《吕氏春秋》;统编版八年级上册的《愚公移山》选自《列子》;统编版八年级下册《庄子》二则(《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出自先秦诸子寓言《庄子》。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寓言四则》的编排,有设计比较阅读的意图,将《愚公移山》和《庄子》二则也加入其中,并补充《伊索寓言》和先秦诸子寓言,可进一步扩大比较范围,让学生在广泛的比较阅读中,探究古希腊寓言与中国先秦诸子寓言的异同,学习寓言的表达,建构寓言的知识网络,同时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可提炼出本次学习的大概念:(1)寓言故事既可以用来劝勉人们,也可以用来讽刺他人,同时也是一种富有情节的文学作品。(寓言故事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影响和决定是寓意表达)(2)中西方寓言故事受其文化的影响,具有不同的表现风格、特色。
表2.《寓言的智慧》选文分析

三、围绕大概念设计学习目标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属于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旨在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阅读、比较、推理、质疑、讨论等学习活动,梳理出观点、事实与材料,并能把握其关系;辨析作者的态度与立场,能够辨别是非、善恶、美丑;在表达时能做到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培养理性思维和精神。[5]29本学习任务群要落实语文课程总目标第7条的“逻辑思维”的要求,在阅读与表达中重视方法、能力、习惯、精神四个方面:一是思维方法,包括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二是思辨能力,辩证地思考及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三是思考习惯,乐于探索、勤于思考等;四是理性精神,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等。[6]
结合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目标要求、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学习内容、助读资料等,确定本学习主题的学习目标:
【阅读与鉴赏目标】
1.阅读课文,品析寓言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概括文中所写故事和寓意;
2.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和寓言的现实意义,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品析寓言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感受寓言表达的艺术。
【梳理与探究目标】
通过对《伊索寓言》和先秦诸子寓言的比较阅读,梳理归纳寓言的特点,探究中外寓言故事表达方式的异同。
【表达与交流目标】
1.尝试改写、创编寓言故事,表达多种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2.能观点明确,有理有据地对寓言故事作出个性化点评。
四、确定学习任务,设计学习活动
新课标在任务群教学提示中指出确定学习主题和创设学习情境都需要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7]30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就需要设计真实的、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8]48真实的情境和有意义的语文实践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实现知识的生成、内化和迁移。
情境任务设计时要注意创设的情境要真实、贴近学生生活,要将学习任务融入语文实践活动中。
《寓言的智慧》情境任务设计
情境主题: 班级故事会:生活的哲思——寓言
任务背景:班级开展讲寓言故事比赛,组织同学们阅读富含生活哲思的中外优秀寓言故事,并举办讲寓言故事比赛活动,并将优秀寓言故事整理成册。
主要任务:1.阅读寓言故事,品析寓言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
2.通过对《伊索寓言》和先秦诸子寓言的比较阅读,梳理归纳寓言的特点,探究中外寓言故事表达方式的异同。
3.尝试改写、创编寓言故事,并能对寓言故事进行个性化点评。
学生角色:1.分小组建设寓言故事学习团队
2.组织班级讲故事比赛
学习成果:班级优秀寓言故事集
具体教学设计如下:
【学习任务一】梳理情节,理解寓意
活动一:自读文本,梳理情节
自读《寓言四则》《愚公移山》《庄子》二则,梳理故事情节
提示:可从以下两方面思考
①故事主干:谁;干什么。
②主要情节:为什么;怎么样;结果如何。
活动二:多角度探究,理解寓意
1.品味细节,理解寓意
2.关注情节,多角度理解寓意
3. 关注人物,多角度提炼寓意
4.比较人物,把握寓意
归纳:理解寓言寓意的方法
活动三:联系现实,寓意新解
1.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杞人”有必要“忧天”吗?
提示:①必要;②不必要。
2.下面两种说法你赞成哪一种?说说理由。
说法1:愚公不需要移山,他可以搬家或绕道走来解决交通问题。
说法2:愚公有必要移山。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一让学生学习阅读寓言故事的方法,了解寓言的模式——“故事+寓意”。故事情节是寓言之“表”,哲理训诫是寓言之“里”,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寓言的目标即是“由表及里”,让故事情节之“表”通向哲理训诫之“里”。“表”是外在、是形式、是故事形态、是言说方式;“里”是内在、是内容、是寓意、是言说目的。联系学习生活实际来阅读寓言,可以汲取前人的经验和智慧,以史为鉴,对照反思,读出寓言的新意,在交流与分享中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培养文化自信。
【学习任务二】比较探究,了解寓言
活动一:比较阅读,探究《伊索寓言》的特点
材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狼和小羊》《农夫与蛇》《狐狸和葡萄》
1.请从结构和写法两方面比较《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与《蚊子和狮子》的异同。
2. 比较《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狼和小羊》《农夫与蛇》《狐狸和葡萄》等《伊索寓言》,归纳《伊索寓言》的特点
活动二:比较阅读,探究先秦诸子寓言的特点
材料《穿井得一人》《杞人忧天》《愚公移山》《庄子》二则、《揠苗助长》《庖丁解牛》《买椟还珠》
活动三:比较阅读,探究中外寓言表达方法的异同(可从寓言的语言表达特点、情节安排、寓意表达、角色形象、表达方式等方面比较)
设计意图:《伊索寓言》以动植物为故事主人公,利用动植物的特性塑造拟人形象,并在故事末尾点名寓意,借寓意向广大劳动人民传达生产生活经验、处世哲理和道德训诫,这为整个西方寓言界树立了范本,并成为西方寓言文学的主要传统。[9]诸子寓言中的角色大部分是人物角色,主要为历史人物(《庄子》二则中的庄子、惠子)、神话角色(《北冥有鱼》中的鲲鹏)、虚构角色(“杞人忧天”的“其人”),角色塑造丰富多彩,多为圆形人物,这些形象有较高的美学价值,且先秦寓言采用了多种方式去塑造人物,使这些人物有灵有肉。[10]
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了解先秦诸子寓言与《伊索寓言》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归纳的思维能力。
【学习任务三】表达与交流,寓言故事会
活动一:我喜欢的寓言故事分享会
学生利用网络搜索或阅读书籍文献中的《伊索寓言》或者《列子》《庄子》《韩非子》等先秦诸子寓言,并选出最喜欢的一篇进行复述和分享。
学生讨论,拟定讲故事比赛评分标准(可从故事情节、寓意表达、寓言表达、表情动作等多方面拟定),生生互评、教师点评,评选班级故事大王。
活动二:改写寓言分享会
改写寓言,小组内交流分享自己改写的寓言故事,推选出最佳故事在班级分享。
学生讨论,拟定改写寓言故事评分标准(可从改写的寓意确立、情节处理、人物形象塑造、语言表达等多方面拟定),生生互评、教师点评,评选班级改写大王。
改写提示:先确定寓言故事的新寓意,然后可从改变人物形象、改变故事情节、转换背景等角度改写寓言
活动三:创编寓言,编辑班级寓言集
1.多角度观察生活,提炼背后蕴含的道理,用寓言故事的方式表达出来。
2.讨论确定寓言故事评价标准(可从寓言故事编写和讲述两大方面设计评价指标),并用这一标准指导自主修改和成果评价
3.修改完善后,评选出优秀寓言故事编辑成册。
设计意图:“分享寓言故事——改写寓言故事——创编寓言故事”,学生从优秀的寓言故事中学习写作手法、表达技巧,再在改写中建构语言写作知识,最后结合生活观察和感悟进行寓言故事创编,让学生探究生活背后的本质,引发哲思。三项语文实践活动中都涉及“评价”与“创造”高阶思维,让学生在多角度的改写与创编寓言故事的实践活动中,锻炼和提升思维能力。
学习任务群的三大特点“真实的学习情境,统整的学习主题,典型的实践活动。”从上述教学设计案例中,我们可以知道基于大概念的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设计,首先要明确这一任务群教学的内容、方式以及目标。在此基础上,根据课标、教材及学情确定学习主题,以求从混沌、散点的教学走向统整的、知识的结构化任务群教学。在大概念统整的学习主题下设计具有内在联系的学习任务,并将任务融入学生生活情境,融入语文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语文知识,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3][5][7][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M].李其龙,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62,64.
[4]刘徽.大概念教学:素养导向的单元整体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2.3(2022.11重印):33-40.
[6]陆志平,张克中.“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J].语文建设,2019(03):4-8.DOI:10.16412/j.cnki.1001-8476.2019.03.003.
[9]刘枫.先秦诸子寓言与《伊索寓言》比较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6:7.
[10]冯之.先秦寓言与古希腊寓言比较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6.23
本文系重庆市北碚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规划课题《基于大单元的初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准号:2023-1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