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教学法在中职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高菁
河南省工业学校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结构、劳动组织方式以及对人才的要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而我们的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变革则相对有些滞后,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明显不能满足现代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因此,近年来,许多地区和学校根据社会发展的形势,创造开发了一些适应社会、技术和生产发展要求的新的职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其中以培养关键能力为核心的“行动导向型”教学模式最被广泛推广,并被认为是改变当前职业学校教学方法的有效手段。在提高学生的能力上,它是很多传统教学方法所不能比拟的,优势明显,但实施的难度也不小。它使职业教育进入一种新的概念与模式下运作,对世界职业教育与培训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刻而广泛的影响。下面是我对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了解和认识: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特点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是对传统的教育理念的根本变革,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因而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是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不只用脑,而且是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行为能力的一种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有以下特点:
1. 注重学生个体的行动性,从多方面促进“育人”的成果
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动性”,即参与性、实践性和互动性,体现“以人为本”的职业教育思想。通过教师引导、师生互动,让学生在实际动手的过程中理解和记忆知识。
同时,行动导向教学法更加强调素质教育,从原有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去我们的传统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抹平了学生的个性。而利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素质。 而且,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是产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表现、发展能力的机会,要多予以鼓励、肯定,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2. 注重教学过程的完整性
行动导向教学不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而注重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完整。行动导向教学过程从引入课题到评估,有着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而在传统教学中,往往只涉及或重视其中个别阶段,如获取信息和实施,忽略诸如对学习过程的思考、计划、检查、反馈等关键性环节。同时行为导向的课程在进行实施时是根据行业的工作过程系统化进行设定内容的,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毕业后所学专业和实际工作岗位的相关度。
3. 注重学习行动的合作性
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重视关键能力的培养。由于行动导向的教学面向典型职业活动中的实际问题,注重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应用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尤其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强调合作式学习,强调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生生关系,有利于构建师生与生生之间新型的互动协调关系,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协作共事的能力。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实施步骤,最常使用的就是“六步法”: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具体步骤如下:
1.资讯(引入课题):
首先,准备工作:设计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之前,教师先把课堂上最基本的教学媒体 ------ 工作过程设计好,并准备好工作用设备、器材、参考资料、参考用的学习(工作)流程以及学习(工作)表单等。
其次,向学生提出项目任务:常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然后同学生一起讨论,最终学生自行确定或师生共同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也可由教师提供相关信息、设疑,由学生提出和确定项目任务。
第三,分组。小组成员要强弱搭配。分配具体任务时,要注意成员之间水平差异、性格特征,力争小组的每一个成员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
2.制定计划:先由学生讨论、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最后得到教师的认可。
3.决策(收集信息、筛选信息):学生根据课外相关的学习领域通过相关的媒体进行学习,从书本上、网络上查找有关信息,并整理、加工、筛选信息,并提出设想或探索的路径或方向。
4.实施计划: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进行工作。
5.检查评估: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再由教师进行检查评分。师生共同讨论、评判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习行动的特征。通过对比师生评价结果,找出造成结果差异的原因。
6.评估应用:作为项目的教学(实践)成果(产品),应尽可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因此,项目工作的结果应该归档或应用到学习或教学(生产)实践
三、主要的行动导向型教学法概述
方法之一:案例教学法
通过一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境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的宗旨不是传授最终真理 , 而是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 去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他甚至不在乎能不能得出正确答案, 他真正重视的,是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 在课堂上,每个人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学生一方面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
方法之二:角色扮演教学法
角色扮演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扎根于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他力图帮助个人了解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与社会群体共同致力于分析社会情境,分析人际关系,并形成处理这些情况的恰当而民主的方法。角色扮演的过程给人的行为提供了生动的实例,学生通过实例为媒质:一是探索它们的感情;二是洞察他们的态度价值和感知;三是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态度;四是用各种方法探讨对教材的理解。
方法之三: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要求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小组工作的方式,即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许多情况下,参加项目教学工作小组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和工种,甚至不同的职业专业领域,目的是训练他们今后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部门的同事合作的能力。
在教学中,学生从大量技术材料如专业手册、设备的操作使用维修说明中独立获取所需要的专业信息,独立制定完成工作任务的计划,从而获得解决新的、未知问题的能力,并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完整行为模式”。
四、对中职学校开展行动导向教学的思考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有着先进的教育理念,这种教育理念符合人特别是逻辑推理能力较弱的青少年的认知规律。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都适合完全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如一些概念性学习又没办法进行探究的课程学习,这类课程更适合使用讲授法、演示法。因此,如何真正寻找或改良适合中职学生学习心理、中职青年教师容易执行的行动导向模式的各种教学法,还需要我们去更多的探索。行动导向教学使我进步很大,学到好多知识,深刻体会到教学相长,也使我更加的了解学生,更加热爱教师这一职业。
参考文献:
[1] 王梁 百合 探讨中职英语课堂与信息化教学新模式,《教育教学论坛》,2016 年 ,08 期。
[2] 江帆 信息化教学模式在中职计算机课程中的实践研究,《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年 ,01 期。
[3] 林小君 信息化环境下中职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 年 ,10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