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与STEM 跨学科教育的创新实践探索
林奕欣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开发区兵希小学 215300
一、背景与价值
(一)STEM 教育的基本背景
“STEM 教育”是现代化教育新时代下的全能产物,将“科学、工程、技术、数学”等核心素养结合为一体,旨在通过多元化教育模式与创新手段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知识应用能力,是帮助学生形成综合文化素养的关键措施。将 STEM 教育理念与课程教学活动相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学会自主实践与主动思考,从多学科与多文化角度实现综合成长。
STEM 教育体系与相关政策内容,其理念的提出与逐步实践,可以追溯到20 世纪。当时的年代教育思想不够成熟,同时教学手段与模式较为单一,给学生的成长体验较为枯燥,以海量刷题提高分数与学习水平,因此很难满足社会发展的多元化要求。在此背景下,经过学者与教育家的研究 STEM 教育思想被正式提出,同时在90 年代形成了具体的术语。
随着时代的变化与不断发展,STEM 教育体系与相关思想内容,逐渐与中小学教育学科相融,构建多元学科之间的跨学科教育系统,可以帮助教师丰富教学内容与模式,为学生提供多样的趣味成长路径。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思维,助力学生快速适应新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从小培养强大的自我认同感,凝聚文化自信心。其中,STEM 教育与现阶段的小学美术学科正在不断融合,以美术学科中的艺术元素与审美色彩,搭建与 STEM 教育理念的跨学科教育体系,将其作为学科事先教学与创新突破的关键,更是未来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和方向,需要小学美术教师的格外关注。
(二)小学美术跨学科教育价值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跨学科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科学、艺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深入掌握和综合运用。通过跨学科教学,小学生可以在美术教学中体验到跨文化的艺术魅力,了解不同文化的艺术风格与表现形式,拓展视野,以此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创新能力。此外,跨学科教学为小学美术教育注入了新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与创新创造潜能。
二、创新实践与跨学科整合教育方案
(一)数学的引入:跨学科项目式教学
STEM 教育理念中的数学知识内容,涵盖了数学中的基本定理与拓展性学习思路,重点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技巧,同时也能培育学生空间想象力,用学生独立思考与青春活力绘制美丽的画卷,助力学生在美术课程中的学习掌握力更进一步。特别是在将小学美术与 STEM 教育系统中的数学学科相结合中,彼此构建完整的跨学科教育体系,可以起到教育的创新与实践效果,以项目式教学展示美术中的艺术魅力,强调多元学科之间的关联与整合价值。以此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实现学习与成长上的优势互补。
例如,以小学人美版中的《巧用对称形》课程知识为例,美术教师可以在 STEM 教育理念的引导下,积极构建以跨学科教育为主题的项目式艺术课堂,在美术课程中重点展示数学对称图形的定理概念,感受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在跨学科教育的美术课程教学中,首先要求美术教师要介绍关于对称知识基本内容与在数学学科的应用方向,从而借助自然与生活中的对称建筑作为现实案例,帮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加深对对称图形的认知和理解,以此作为艺术创作的设计灵感与主要参考。紧接着,美术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美术讨论学习小组,观察并识别生活中的对称图形与相关建筑,从生活艺术角度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学习思维,形成善于发现的良好习惯。在美术的绘画与剪纸艺术中,学生可以借助自由创造活动,围绕教师所设定的“对称”美术项目主题,通过绘画艺术、折纸艺术等学习形式,将教师课堂教授的知识进行有效利用,实现艺术的自我创新设计。一方面,美术教师可以指引学生在绘画与剪纸环节中设计出对应的对称图案,如“蝴蝶的翅膀、百合花朵”以及“正方形、三角形”等数学集合图形,将彼此进行结合,使其以跨学科多元设计方式呈现在作品中。以此鼓励学生在艺术创造中,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思考如何在作品中运用比例、对比和重复等数学概念。
(二)科学世界探索:艺术中的大自然
科学无界限,与小学美术之间的结合,可以让美术课程中的艺术色彩大方光芒,将艺术的感染力与影响力深入人心。STEM 教育理念中的科学课程,与小学阶段学习要求相契合,可以引导学生走进科学中的自然生物界,感受大大自然的美妙,以便在美术教师的全程引导下,沉浸其中对美术教材中的核心知识进行深入学习。
以小学人美版教材中的《茂密的花》课程内容为例,将其与 STEM 教育理念中的科学与自然文化相结合,可以为学生打造身临其境的体验效果,同时也能将学生带入到自然情境中,从自然中的花朵感受美术的艺术素养。《茂密的花》课程知识内容,属于“造型与表现”的艺术学习领域。通过课本中“思考与讨论、艺术实践、评一评”三个板块儿及一些画家作品、学生作品和自然界中花的图片,使学生更好地感受自然界中花的美感,体验生活的美好。同时,由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思考与自由绘画创作,让学生通过画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将不同花朵的绽放与生长呈现在画稿中,使其成为学生的艺术作品。懂得如何欣赏并借鉴运用大小、疏密、前后遮挡的方法表现茂密的花。以此拓展艺术创作思路,为实现美术与自然科学之间的跨学科结合奠定基础。
具体来说,为了能够让整个美术课程充满创新与趣味色彩,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在班主任教师的共同带领下,带着学生们组织户外郊游活动,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奥秘,了解花朵的生长习性。同时,将 STEM 教育思想中的科学元素融入其中,帮助学生欣赏花朵的结构与艳丽的色彩,从大自然中感受生命的创造力。此外,可以将科学文化中关植物学的基础知识与美术学科相融,如“植物的授粉过程、植物光合作用”等拓展知识,都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学科知识的印象,激发绘画创作灵感。最终,在学生自由绘画创作中,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对自然界众多花朵的观赏,画出心中的花朵并赋予鲜艳的色彩,让整个画作充满层次感与生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STEM 教育理念作为跨学科整合教育中的核心基础,可以与美术学科中的艺术素养与审美能力相结合,在学科教育中以创新与独立元素设计主题,促进学生的成长与综合发展。其中,美术学科教师可以利用美术与科学、美术与数学之间的跨学科结合,在课程教学中以生动的视觉刺激、优雅的课堂背景音乐让学生沉浸其中,从而达到“夯实基础、端正认识、实现文化积累”的教育引导效果。而这正美术学科中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的重要渠道。因此,整个跨学科教育模式可以帮助学生以科学的精神和审美的眼光对待世界,同时有效发挥美术教学在育人方面的作用,以此实现学生能力的综合性发展,为学生将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常岳.“双减”背景下小学美术跨学科作业的设计和研究—以小学课后服务和无作业日为例 [J]. 少儿美术 ,2024,(09):34-36.
[2] 王彩虹 . 基于 STEM 教育理念的小学美术课堂跨学科教学探究 [J]. 山东教育 ,2024,(Z4):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