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员工心理健康管理与政工师的介入策略
张璇
杭州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引言
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企业竞争的核心已转向人力资源的争夺与优化。员工作为企业最宝贵的资产,其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工作效率、创新能力和团队凝聚力。工作压力加大、职场竞争激烈程度加深、工作生活平衡难以实现等问题,造成员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管理模式往往会看重员工的技能培养及绩效考核,却在员工内在的心理需求上关注不够,该管理理念的局限性愈发凸显。政工师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具备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在理解和引导员工思想动态方面具有专业优势。将政工师的专业能力与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相结合,不仅是新时代企业管理的创新实践,也是充分发挥政工师职能作用的重要途径。因此,深入研究政工师在员工心理健康管理中的介入策略,对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进员工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1. 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现状与挑战
当前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存在诸多深层次不足,这些问题相互交织,严重制约管理效能。就管理理念这个范畴来讲,不少企业管理者依旧在传统物质激励里打转,把员工看成纯粹的生产资源,对员工精神需求及心理状态未做系统关注,时常把工作压力产生的心理问题归因于个人适应能力有缺陷,未重视组织架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等环境因素的长期影响,就像绩效考核严苛过度造成员工长期焦虑,管理层却借“抗压能力不足”来躲开制度优化。专业人才匮乏是另一突出问题,多数企业未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现有人力资源团队虽有基础管理经验,但在心理学知识、评估工具使用、危机干预技巧等方面存在短板,面对员工情绪低落、工作倦怠等情况,仅能进行一般性谈心疏导,难以识别抑郁倾向、职业枯竭等深层次问题,更无法提供专业干预方案。制度体系方面,企业普遍缺乏系统设计,预防机制缺失使管理处于被动应对状态,仅在员工出现极端行为或严重影响工作时才仓促介入,错失早期干预时机,且应急处理预案空白,面对员工自杀倾向、群体心理危机等突发事件时处置不当易引发更大风险,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模式,既无法根本改善员工心理健康,还会因问题积累损害团队凝聚力和生产效率,最终制约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2. 政工师在员工心理健康管理中的职能定位
2.1 思想引导与价值观塑造功能
政工师在员工心理健康管理中首先发挥思想引导功能,通过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员工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思想引导不是简单的理论灌输,而是要结合员工的实际工作生活情况,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可行的行为准则。政工师能够敏锐地察觉员工在思想认识上的困惑和偏差,通过个别谈话、集体教育和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帮助员工澄清思想认识,化解内心矛盾。政工师还承担着企业文化传承以及企业价值观塑造的重任,经由营造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情境,引导员工构建共同的价值追求及行为规范。这种思想层面的工作对于预防和解决员工心理问题具有根本性作用,能够从源头上增强员工的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
2.2 心理疏导与情感支持功能
政工师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在心理疏导和情感支持方面具有天然优势。面对员工出现的各种心理困扰,政工师能够运用谈心谈话、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员工宣泄负面情绪,缓解心理压力。这种疏导不同于专业心理咨询的技术性干预,而是更多地体现为人文关怀和情感支持,通过真诚的倾听和理解,让员工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爱。政工师在长期工作实践里积攒下丰富的人际交往经验,可以精准掌握员工的心理状况与情感诉求,采取灵活多变的举措给予有针对性的支持,政工师还可以充分借助集体的力量,通过组织各种团队活动和互助小组,营造相互支持的团队氛围,让员工在集体中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从而有效缓解个体的心理压力。
3. 政工师介入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实践策略
3.1 建立多层次的心理健康监测机制
政工师应当建立涵盖日常观察、定期排查和重点关注的多层次心理健康监测体系。在日常工作中,政工师要保持对员工心理状态的敏感性,通过观察员工的工作表现、人际交往和情绪变化等外在表现,及时发现潜在的心理问题苗头。建立定期的心理健康排查制度,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式了解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特别是要关注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生活变故频繁的重点人群。构建心理危机预警体系,对有明显心理异常迹象的员工应及时进行建档跟踪,推出个性化的帮扶预案。这种监测机制的建立需要政工师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能够准确识别各种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并且要与人力资源部门、直接主管等形成信息共享和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
3.2 构建系统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政工师要充分发挥教育引导的职能优势,构建覆盖全员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这个体系应当包括新员工入职心理适应教育、在职员工心理健康维护教育和特殊时期心理危机干预教育等不同层次的内容。在教育内容设计上,要结合企业实际和员工需求,重点开展压力管理、情绪调节、人际沟通和工作生活平衡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教育形式应多样灵活,既能够借助专题讲座、座谈交流这类集中教育形式,还能借助个别谈心、案例分析这类个性化教育方法,应看重教育的实际成效,杜绝出现空洞的理论说教,要结合具体的工作场景和生活实例,让员工能够学以致用。政工师还要注重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通过宣传心理健康的先进典型,营造人人关注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
3.3 完善心理健康管理的制度保障
政工师要积极参与企业心理健康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工作,推动建立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这个制度体系应当包括心理健康管理的组织架构、工作流程、责任分工和考核评价等各个方面。从组织架构的角度看,应明确政工师于心理健康管理中的职责界定,建立与人力资源、工会、团组织等部门的合作互助机制,就工作流程而言,应制定标准化的心理问题鉴别、报告、处理和跟进程序,保证各环节都有相关规范可依,就责任分工而言,应当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在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内的具体职责,打造层层担责的工作格局。在考核评价上,要将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和激励机制。此外,还要建立心理健康管理的资源保障机制,确保必要的人员配备、场地设施和经费投入,为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坚实保障。
结束语
员工心理健康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部分,政工师凭借专业优势,通过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和环境营造等,能有效提升员工心理健康。但这并非简单职能扩展,需政工师在保持专业特色的同时,提升心理学素养与实践能力。伴随管理理念的改变以及员工需求的多元发展,政工师的作用会越发凸显,他们必须顺应时代要求,完备知识结构,开辟工作新范畴。企业也要创造良好条件,建立制度保障和资源支持体系,推动这项工作迈上新台阶,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杨琳 .EAP 在海外思想工作中的应用 [J]. 企业文明,2024(1):7.
[2] 徐立艳 . 国际项目企业外派员工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J].中国商论,2024(3):2.
[3] 韩海峰. 浅谈海外工程建设项目员工心理健康管理[J]. 石油化工建设,2023,4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