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汉字思维启蒙导向的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策略优化研究

作者

何苗

成都市机投小学

在小学语文低段教学中,识字是核心任务之一,但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与后续发展。传统识字教学往往将汉字视为孤立的符号,强调死记硬背,使学生陷入“学了忘、忘了学”的循环,难以体会汉字的魅力与思维价值。汉字思维作为一种基于汉字构形和意义的独特思维方式,对低段学生的认知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象形字的形象性、会意字的逻辑性等,都与低段学生的思维特点相契合。因此,探索以汉字思维启蒙为导向的识字教学策略,通过搭建图像与文字的桥梁、引导探究部件意义关联等方式,让学生在识字过程中感受汉字的构字智慧,培养其汉字思维,成为当前低段识字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对提升教学质量具有深远意义。

一、依托象形字构字规律,搭建图像与文字联结桥梁

象形字作为汉字体系的根基,其显著特征在于字形与所指代事物的外在形态高度契合,是古人“观物取象”思维的直接体现。在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中,借助这一特性搭建图像与文字的联结桥梁,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 [1]。低段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其认知活动往往依赖具体可感的形象。象形字的图像化特征恰好与这一认知特点相匹配,能让学生在观察字形与事物形象的关联中,自然建立起视觉表象与文字符号的对应关系。这种联结不仅能降低识字难度,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汉字的形义联系,更能引导他们体会古人造字时的观察视角与思维方式,逐步形成对汉字“因形见义”特质的感性认知,为后续更复杂的汉字学习及汉字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同时,这种教学方式还能激活学生的视觉记忆,使字形记忆从机械重复转变为有意义的联想,显著提升识字效率与保持效果。

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单元“口、耳、目”的教学中,可采用多层级图像联结的教学策略。首先,展示“口”字的甲骨文拓片,其字形宛如人张开的嘴巴,上下两横模拟嘴唇,中间的空白象征口腔;同步呈现真实的嘴巴结构图,引导学生对比观察:“看看甲骨文的‘口’和我们的嘴巴,哪里长得一样呀?”接着,出示金文“口”字,其线条更圆润,仍保留嘴巴的轮廓特征;再过渡到小篆“口”字,最后呈现楷书“口”字。在对比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模仿秀”活动,让他们边比划甲骨文“口”的形状,边说:“这是嘴巴,能说话、能吃饭,所以这个字念‘口’。”对于“耳”字,先展示耳朵的实物图,再出示甲骨文“耳”,其像一只侧立的耳朵,有耳廓和耳垂的轮廓;引导学生用手触摸自己的耳朵,对比字形与耳朵的位置和形状。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图像对比与互动体验,学生能清晰感知从实物到文字的演变轨迹,深刻理解“口、耳、目”等字的形义渊源,在 30 分钟的教学活动中就能牢固掌握这些字的字形、读音和含义,且记忆保持时间显著延长。

二、挖掘会意字组合逻辑,引导探究部件意义关联

会意字是汉字构形智慧的集中体现,其通过多个表意部件的有机组合生成新义,既保留了独体字的本源含义,又通过部件间的逻辑关联创造出全新的语义场。在低段识字教学中,引导学生拆解会意字的部件结构,探究部件意义的融合规律,符合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前运算阶段”儿童对事物关联性的探究欲望。这种教学方式能让学生摆脱机械记忆的桎梏,通过分析“部件—组合—新义”的推导过程,建立汉字形义之间的逻辑联结,逐步形成“见字拆部、依部推义”的思维习惯 [2]。同时,会意字的探究过程能激活学生的联想与推理能力,使识字从单纯的符号记忆升华为对汉字构字逻辑的理解,为高阶汉字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显著提升识字的深度与保持度。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从、众”二字教学中,可设计“部件拼图”探究活动。先出示“人”字,让学生回忆其表示“单个的人”;再呈现“从”字,引导学生发现由两个“人”组成,提问:“两个‘人’站在一起,会是什么意思呢?”结合图片展示(一人在前一人在后),学生能推断出“从”表示跟随。接着教学“众”字,提供三个“人”字卡片,让学生动手拼摆,观察字形像“很多人聚集”,再联系生活场景(如操场集会),理解“众”表示“许多人”。之后拓展“林、森”二字,让学生自主拆解探究,总结“两个木为林,三个木为森,都和树木有关”。通过层层递进的部件拆解、联想推理和实践操作,学生不仅掌握了字义,更能体会“多部件叠加强化语义”的会意规律,形成主动探究部件关联的思维意识。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以汉字思维启蒙为导向优化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与理论意义。依托象形字构字规律搭建图像与文字联结桥梁,能契合学生形象思维特点,助力其理解汉字形义;挖掘会意字组合逻辑引导探究部件意义关联,可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深化对汉字的认知。这些策略不仅能提升低段学生的识字效率,更能让他们在学习中体会汉字的思维魅力与文化内涵,为其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未来教学中,还需不断探索更多贴合汉字思维特点的教学方法,持续优化教学策略,让低段识字教学成为开启学生汉字思维、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推动学生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参考文献:

[1] 黄海燕 . 童心童趣,多元识字——浅谈小学语文低年段多样识字教学策略 [J]. 家长 ,2024,(33):168-170.

[2] 汤洁 . 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 [C]// 广东教育学会 . 广东教育学会 2024 年度学术成果集 . 抚州市南丰县洽湾镇中心小学 ;,2024:16-21.DOI:10.26914/c.cnkihy.2024.07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