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人
沈国平
江苏省溧阳市天目湖中心小学 213333
教师将美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一些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语言,帮助学生增强实践信心,从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美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美育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进行的,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力。教师必须遵循小学数学的特点,结合现实生活和发展的灵活性,制订实施数学美育的具体措施,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教师将美育融入小学数学,能够体现小学数学美育的功能。
一、挖掘数学教材元素,渗透美育
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素材,教师要树立学科融合意识,积极挖掘教材中的美育渗透点,有效地融入数学教学,让学生获得美育的熏陶。
1. 感受数学的符号美,培养审美意识
符号是数学语言,也是数学工具,更是数学的方法。每一种数学符号都承载着一定的数学含义,准确、概括、简明、直观地解释数学本质,并在运算过程中呈现变化规律和逻辑关系,给学生深度思维的美感。
例如,在教学“加、减、乘、除的意义及运算”时,教师以运算符号演变的历史为背景导入课程,引导学生体会数学家将运算符号统一成“+、-、×、÷”的过程,让学生在运算过程中感受不同运算符号所代表的特殊意义,感受算式变化过程中呈现出的数学逻辑关系。在“加、减、乘、除”互依互存的关系中,领悟符号承载的数学思想,感受数学运算符号呈现出的规则美,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探索数学奥秘。
2. 领会数学的文化美,培养审美意识
每一个数学概念、定理、法则都有可追溯的文化渊源,将数学置于特定的文化背景中才能彰显其迷人的魅力。为此,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追溯数学知识的起源,让学生深刻了解数学知识的溯源,揭示数学知识的内在本质,感悟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方法,接受数学发展演变过程中蕴含的先进精神文化的熏陶。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引入《史记·夏本》中记载大禹治水时画圆的方法:“左準绳,右规矩。”或以《周髀算经》中记载的“圆出于方,方出于矩。”引入课程,让学生体会圆“一中等长”的本质和数学极限思想,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再如,在解决“小敏的身高 1.6m,她的影长是 2m,如果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测得一棵树的影长是 6.5m,这棵树有多高?”这个问题时,教师利用古希腊科学家泰勒斯“巧测金字塔”的数学故事让学生领会数学中的文化美。通过数学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事例,让学生跨时空跨地域与数学家进行数学思维碰撞,诱发学生的崇尚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力,产生积极探索数学奥秘的心理动机。
二、开发数学美育资源,渗透美育
美育有助于学生创造审美结构。教师应灵活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数学教学,通过互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总结学习经验,让学生通过图形和动画充分理解数学语言。通过美育渗透,学生会发现数学语言的美隐藏在生活中。通过美育渗透,学生将初步了解如何使用数学语言正确描述数学知识。教师应清晰、立体地展示隐藏在生活中的数学之美,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获取数学之美的能力,让学生理解数学的价值。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并广泛应用于生活中,美育可以使复杂的数学教学变得更容易。
例如,在使用统计知识对数据进行排序时,教师可以将数学语言转换为适当的统计图表,以清楚地显示复杂的数据,让学生可以看到数据相关的结果。学生可以通过一系列数据感受到数学语言的重要性,从而理解数字不是符号,而是一种思维模式。教学不应停留在知识和技能表面,教师应训练学生使用数学能力分析知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增加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教师应结合数学知识,运用教材中的数学之美,通过教学实践充分展示数学语言,确保美育有效地渗透到数学教学中,发展数学美育知识。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感受美育在数学知识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在课程开始时,教师展示美丽的图案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索力和创造力,并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使数学知识和实践活动相互结合,使数学课更加活跃。为了让数学的美更清晰、更结构化,教师可以根据学习内容使用直观的数学语言进行教学,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数学,了解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并了解数学的“美”。
三、强化数学美育实践,渗透美育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教师须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习资源及实践范围,并逐步为学生提供感知数学之美的指导。教师可以通过数学公式和图形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之美。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数学知识探索数学之美。学生发现数学之美不仅需要密切关注数学中的美学元素,还需要使用数学知识。
例如,在向学生解释圆的特征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圆的意义、圆的特征和圆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基于美育评价体系的数学知识非常抽象,因此教师应改进评价体系,正确应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变化,鼓励学生使用创造性思维。教师需要改进最初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美育体验。
四、完善美育评价体系,渗透美育
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评价标准应适应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直观地了解数学的美,提高数学知识的积累。處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能力,这使得教师在教授数学时无法建立一个量化的评估标准,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对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教师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确保美育在学生学习中发挥重要作用。完善课堂美育体系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小学数学之美的能力。有效的数学美育离不开对评价方法的研究,评价应在教育中发挥主导作用。评价可以加强教学效果,促进教学的多样化。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信心,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促进学生基本素养的发展。使用多样化的美育评价意味着评价不仅要考虑过去,还要考虑现在和未来。
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发展从不同方面和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不同需求,使学生能够增加学习数学的信心。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取,还要关注学生利用知识的能力。从评价的角度来看,课堂美育体系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基础作用,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之美无处不在,美育不仅让学生对数学有了更深的理解,还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师运用数学教学中的美育元素改进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美育与数学教学的结合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须基于教育原则充分理解数学美育的本质价值,优化教学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子平 . 让“课眼”闪光— —把“美育”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中 [J]. 科幻画报,2021(12).
[2] 李丹彤. 美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策略研究[J]. 求知导刊,20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