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养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预防研究

作者

曹湘丽 欧阳立恒

衡东县职业中专学校 421499

农村地区的儿童父母长时间离开家乡前往外地务工,由祖父母进行隔代抚养和教育变得非常普遍。然而,祖父母辈往往受到自身文化程度不高、教育理念相对滞后等因素的制约,难以满足儿童的心理健康与安全监护需求。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容易产生诸如内心孤独、自我贬低等不良的心理,同时还面临着防溺水、用电用火安全、防性侵、网络沉迷等潜在危险。所以强化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安全保障方面的工作,对于其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意义重大,不仅是家庭应该肩负起来的一份责任,更是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必然需求。

一、筑牢心理防线,守护隔代教养心灵晴空

农村留守儿童长时间和父母处于分离状态,容易产生诸如孤独、自卑、焦虑这类的心理问题。然而,承担隔代教养任务的祖辈们大多不具备专业的心理知识,所以很难对留守儿童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若要筑牢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防线,需要从增强祖辈的心理教育能力,并且拓宽儿童的心理支持途径两个方面着手 [1]。一方面,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社区或者学校可以按照一定的时间规律邀请专业的心理专家,为祖辈们举办关于心理健康的讲座以及工作坊。所涉内容包含儿童在不同成长时期的心理特点、常见心理问题的辨认以及应对的方法,如怎样处理儿童的逆反情绪、引领他们正确地抒发情感等情况。借助案例剖析、角色演绎等互动的形式,促使祖辈在实际操作当中掌握相关技巧。另一方面,要构建多元化的心理支撑平台。学校要设置心理咨询的场所,配备具备专业资质的心理咨询人员,给有需求的儿童予以一对一的指导。与此同时,设立心理热线,以便儿童可以在任何时候尽情倾诉组建心理兴趣社群,开展诸如绘画、音乐等艺术疗愈项目,使得儿童在创作过程中释放自身压力、抒发内心感受。除此之外,借助互联网方面的资源,为祖辈以及儿童举荐高品质的心理教育课程与书籍,拓展他们有关心理知识的视野范围,一起守护留守儿童的心灵晴朗天地。

二、织密安全网络,筑牢留守童年防护屏障

由于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容易遭遇诸如意外伤害、被人欺凌、沉迷网络这类的安全问题,所以需要搭建一套涵盖“家庭、学校、社区、技术”四个方面的综合防护体系,重点强化人身安全与网络安全管理。在人身安全方面,需聚焦防溺水、用电用火安全、防性侵等核心领域。在家庭方面,父母要每天借助视频通话的方式和孩子进行交流互动,密切留意孩子的情绪波动以及日常的活动。与此同时,父母还需和家中祖辈一同明确各自在监护孩子这件事情上的职责划分(例如,祖辈可以主要负责孩子的日常生活照料,而父母则着重承担起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的任务),学校应当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详细记录这些孩子的家庭背景、心理状态以及他们的一些特殊需求,安排班主任定期到孩子家中进行家访,开展如预防溺水、防止拐骗、防性侵等主题的班会活动,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方式提升儿童自救能力。社区应当整合各类资源,组建一支名为“儿童安全巡逻队”的队伍,在诸如上学与放学的时段,还有节假日这类关键的时间节点,对河流、网吧这类存在风险的场所展开巡查工作。在网络安全方面,学校需开设网络素养课程,教导儿童识别网络诈骗、抵制不良信息及合理规划上网时间;家长应与祖辈协作,通过技术手段(如设置上网时长限制、安装内容过滤软件)监管儿童网络行为,同时家长需每天借助视频通话与儿童交流,密切留意儿童的网络使用习惯及情绪波动。此外,社区需联合公安部门开展“安全进校园”活动,通过模拟演练增强儿童对用电用火安全、防性侵等场景的应急处理能力。

三、凝聚教养合力,共筑隔代监护支持体系

留守儿童隔代教养的相关问题仅依靠祖辈的力量是很难得到解决的,需要把家庭、学校、社区、政府等多个方面的力量汇聚起来,加强家校合作,进而形成一种教养的合力。从家庭这一层面来讲,外出务工的父母应当强化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按照一定的周期,借助电话、视频等途径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以及日常生活,从而让孩子可以体会到来自父母的关爱之情。并且,要在节假日尽可能地回到家中与孩子相聚,以此加深亲子之间的感情。学校则需要发挥主导性的作用,加强家校合作,增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构建家校协同教育体系,按照固定周期开展针对家长的培训活动,内容涵盖儿童心理辅导技巧、网络安全监管方法、防溺水等安全知识,以此提升家长在儿童教养方面的能力水平。同时积极开展家访相关活动,深入了解儿童在家庭环境中的生活状态,进而与祖辈一同拟定具有针对性的教育规划。社区应当搭建起综合性的服务平台,对各类有益资源加以整合,创立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中心,为留守儿童提供课业学习方面的辅导、兴趣爱好的培养以及心理层面的疏导等一系列服务。组织志愿者群体与留守儿童结成一对一的帮扶对子,给予留守儿童生活细节上的照料和精神世界的陪伴。政府需颁布与之相关的政策,大幅度增加对乡村教育的资金投入,使农村学校的办学情况得到良好改善 [2]。

结语

农村地区留守儿童在隔代教养中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及安全保障工作,是一项需长期推进且颇具难度的任务。借助筑牢心理防线、织密安全网络、加强家校合作等策略,可以切实让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养的现有状况得以改善,给他们的健康成长营造出有利的环境。相关方面应该始终关注留守儿童的实际需求,持续地健全工作开展的机制创新工作开展的方式手段,从而使每一名留守儿童都可以在温馨、安稳的环境当中健康茁壮地成长,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拥有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凌辉, 张美玲, 徐思奇, 等. 隔代教养对儿童自立行为的影响:家庭结构的调节作用 [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23,31(03):729-733.

[2] 杨璐 , 赵钱森 , 任凤琴 . 农村留守儿童“完全代理型”隔代抚养问题研究 [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4,40(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