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周围损伤患者应用系统康复护理对功能恢复的影响
张云琴
临洮县人民医院 730500
一、前言
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结构最复杂的承重关节,其周围损伤,包括骨折、韧带撕裂(如 ACL、PCL)、半月板损伤及髌骨脱位等,多发于运动、交通意外及老年人群中。手术或保守治疗虽能修复解剖结构,但常遗留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股四头肌萎缩和稳定性下降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步行能力和生活质量。大量临床证据表明,漫长而艰巨的康复过程是功能恢复的核心环节。然而,缺乏科学指导的被动休养或盲目锻炼,不仅效果有限,甚至可能造成二次损伤。因此,构建并实施一个结构化、标准化、个体化的系统康复护理模式,对于优化膝关节周围损伤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
二、系统康复护理的内涵与实施流程
系统康复护理是指基于全面评估,制定明确目标,并由多学科团队协作,执行一个连贯、动态调整的护理计划的过程。其核心在于“系统化”,即干预活动有计划、有步骤、有评价,形成一个闭环管理。针对膝关节周围损伤患者,其标准实施流程如下:
1. 全面系统评估:入院后,由护士、康复治疗师、医生共同对患者进行基线评估。内容不仅包括损伤类型、疼痛(VAS 评分)、肿胀程度,还需评估关节活动度(ROM)、肌力(MMT 评级)、平衡功能、心理状态(如 SAS/SDS 量表)及社会支持情况,为制定个性化方案提供依据。
2. 制定个体化康复计划:根据评估结果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职业需求、合并症),设定短期和长期的康复目标。计划需明确康复各阶段的重点、具体训练项目、频率、强度及注意事项。
3. 分阶段实施康复措施:这是系统康复的核心。通常分为三个阶段:
早期阶段(急性期/ 保护期):重点是消炎止痛、预防并发症。措施包括:① 疼痛管理:遵医嘱用药,结合冰敷、抬高患肢; ② 肌肉激活:进行踝泵、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等练习,预防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 ③ 被动/ 主动辅助活动:在无痛范围内,逐步进行膝关节的屈伸活动,防止粘连。
中期阶段(恢复期):重点是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力。措施包括: ① ROM训练:使用持续被动活动机(CPM)、滑墙、自行车等逐步扩大活动范围; ② 肌力强化:从抗重力训练过渡到弹力带抗阻训练,最后进行闭链运动(如静蹲、腿举); ③ 平衡与本体感觉训练:从双腿站立逐步过渡到患腿单腿站,使用平衡垫或软垫增加难度。
后期阶段(功能期):重点是恢复功能,重返运动和生活。措施包括: ① 功能性训练:进行上下台阶、弓步蹲、慢跑等模拟日常生活的训练; ② 耐力与敏捷性训练:根据患者目标,引入跑步、跳跃、变向等训练; ③ 健康教育与心理支持:贯穿始终,指导患者正确执行动作,克服恐惧心理,建立信心。
4. 动态评价与方案调整:定期(如每周)重新评估患者的疼痛、ROM、肌力等指标,对比既定目标,评价康复效果。根据恢复情况,动态调整康复计划的进度和难度,确保干预措施始终与患者的功能状态相匹配。
三、系统康复护理对功能恢复的影响
1. 有效缓解疼痛与肿胀:系统性的冰敷、加压和抬高,配合循序渐进的运动,能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加速炎性物质吸收,从而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和肿胀症状,为后续康复训练创造良好条件。
2. 显著改善关节活动度(ROM):早期即开始的、在可控范围内的关节活动,能有效防止关节内外粘连和韧带挛缩。系统化的、持续的 ROM 训练,通过机械牵拉和滑液循环,能逐步打破僵硬,是实现膝关节屈伸功能正常化的关键。
3. 促进肌力与稳定性恢复:从等长收缩到抗阻训练的渐进式肌力训练,能高效地逆转制动导致的股四头肌“废用性萎缩”。结合本体感觉和平衡训练,重建膝关节的动态稳定性,减少“打软腿”现象,降低再次损伤的风险。
4. 提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与生活质量:上述功能的改善直接转化为 ADL 能力的提升,如步行、上下楼梯、从椅子上站起等动作变得轻松。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和社会参与度的提高,极大地增强了其康复信心,减轻了心理负担,从而全面改善了远期生活质量。
四、结语
系统康复护理将现代康复理念与整体护理模式深度融合,为膝关节周围损伤患者提供了一个科学、安全、高效的恢复路径。它通过结构化、个体化、分阶段的干预,实现了从被动护理到主动参与、从单一关注解剖愈合到全面追求功能恢复的转变。实践证实,该系统能有效加速康复进程,优化功能结局,是骨科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康复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推动多学科协作(MDT)模式的深化,并探索利用智能可穿戴设备进行远程监测与指导,使系统康复护理更加精准和可及,惠及更广泛的患者群体。
参考文献:
[1] 王燕,李建军 . 系统化康复护理在膝关节镜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 28(10): 1358-1362.
[2] 张燕,刘波. 阶段性康复训练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1, 36(05): 590-593.
[3] 陈静,高凡. 本体感觉训练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康复中的护理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20, 35(14): 1307-1310.
[4] 李静,周谋望 .《骨科康复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J].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8, 11(1): 5-9.